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060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其中,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新风装置包括有热源和送风侧风机,室外新风在经过热源加热之后,能够在送风侧风机的引导下送至室内,并且新风装置还与空调器连接,新风装置在确定空调器进行逆循环化霜的时候,能够根据室内温度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值。由此,本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在制热模式下,外机换热器表面温度很可能低于空气露点温度,这将导致外机换热器表面结霜,影响换热器性能。
[0003]目前主流的除霜方案为逆循环化霜,通过四通阀换向的手段使外机换热器温度升高,融解霜层,但该方案不可避免的要从室内侧获取热量,因此四通阀换向后会导致室内机换热器温度降低,室内侧会吹出冷风,即使在化霜期间降低风机转速,依然会对室内热舒适性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风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风装置。
[0008]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新风装置包括热源和送风侧风机,所述热源用于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以使经过加热的室外新风在所述送风侧风机的引导下送至室内,所述新风装置与空调器连接,所述新风装置被配置为与空调器联合调节室内空气,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空调器进入设定模式时,获取室内温度;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计算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对所述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室内温度的波动值。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新风装置包括有热源和送风侧风机,室外新风在经过热源加热之后,能够在送风侧风机的引导下送至室内,并且新风装置还与空调器连接,在空调器进入设定模式的时候,新风装置能够根据室内温度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值。由此,本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获取所述新风装置在当前时刻的第一运行模式;如果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预设模式,则计算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如果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并非所述第一预设模式时,则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当前模式为所述第一预设模式。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设定模式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运行模式。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设定模式时开始计时,并在确定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设定模式的时间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运行模式。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始计时,并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连续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时间达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预设模式。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室内湿度;计算所述室内湿度与第一湿度阈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所述室内湿度与所述第一湿度阈值的差值对所述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室内温度的波动值和所述室内湿度的波动值。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旁通风道、室外新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所述旁通风道设置在所述室外新风口与所述室内送风口之间,且所述旁通风道上设置有旁通风阀,所述旁通风道用于将未经所述热源加热的室外新风通过所述室内送风口导向室内,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对所述热源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旁通风阀的开度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室内温度的波动值。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模式包括新风模式和/或加湿模式。
[0017]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该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计算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其上的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019]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第一种新风装置,该新风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时,实现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风装置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021]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第二种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包括热源、送风侧风机和控制组件,所述热源用于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以使经过加热的室外新风在所述送风侧风机的引导下送至室内,所述新风装置与空调器连接,所述新风装置被配置为与空调器联合调节室内空气,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所述空调器进入设定模式时,获取室内温度;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计算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对所述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室内温度的波动值。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风装置包括有热源、送风侧风机和控制组件,室外新风在经过热源加热之后,能够在送风侧风机的引导下送至室内,并且新风装置还与空调器连接,在空
调器进入设定模式的时候,控制组件能够根据室内温度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值。由此,本实施例中新风装置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023]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0026]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0027]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0028]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新风装置是否参与分担处理热负荷的室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包括热源和送风侧风机,所述热源用于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以使经过加热的室外新风在所述送风侧风机的引导下送至室内,所述新风装置与空调器连接,所述新风装置被配置为与空调器联合调节室内空气,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空调器进入设定模式时,获取室内温度;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计算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对所述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室内温度的波动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获取所述新风装置在当前时刻的第一运行模式;如果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预设模式,则计算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如果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并非所述第一预设模式时,则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当前模式为所述第一预设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设定模式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运行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设定模式时开始计时,并在确定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设定模式的时间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运行模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始计时,并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连续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时间达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预设模式。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室内湿度;计算所述室内湿度与第一湿度阈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所述室内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奥丁云霄江宇王清伟吴宣楠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