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包括:绞吸船拼装下水;绞吸船工作过程中分段分条施工;绞吸船船尾采用浮管,河道内采用水下潜管;潜管采用钢管与软管交叉连接,潜管两端分别设置端点站。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绞吸船由定位桩进行定位,保证绞吸船在河道水面上的位置;绞吸船在水面上分条进行清淤,相邻两条挖泥路径重叠,保证挖泥充分;河道内采用水下潜管,在清淤过程中能够维持河道的通航作用,潜管上设置有端点站,进一步固定潜管的位置,同时,也便于船员了解当前河道底部的各潜管位置,有助于船员在紧急情况下对航行路径做出适应性调整,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清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清淤船,即清除水底沉积物的工具。船体为浮体,采用拼装箱型结构。有清淤装置、动力装置、传送装置等。由动力驱动清淤装置清除水底沉积物,由传送装置送出到指定位置。
[0003]相关技术中,传统的清淤清理过程需要庞大的清淤设备,清淤设备在水面占用的体积较大,影响水上船只正常交通,船只绕开庞大的清淤设备时容易造成航道堵塞,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当设备处于水下时,水下设备容易剐蹭船只的底部,且清淤过程对河道扰动较大,进一步影响水上船只正常交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包括:
[0006]绞吸船拼装下水,并驶近挖槽起点,测量水深,根据水深放下定位桩,以使绞吸船处于挖槽中心线的起点上;
[0007]绞吸船工作过程中分段分条施工,相邻两条挖泥路径重叠宽度不小于第一长度,控制挖泥深度,单次挖泥厚度不大于第二长度;
[0008]淤泥输送采用全封闭管道,绞吸船船尾采用浮管,河道内采用水下潜管,向潜管内注水排出空气后,潜管沉入水下;
[0009]陆上架设岸管,岸管的高处设置有呼吸阀,以使岸管内的空气排出,爬坡或转弯的位置用弯管、胶管连接;
[0010]潜管采用钢管与软管交叉连接,潜管两端分别设置端点站,端点站设置若干人力绞关和若干霍尔锚;
[0011]淤泥通过泥浆泵加压,从排泥管线输送至堆泥场,当输送长度超出挖泥船输送能力时,中途串联接力泵船。
[001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绞吸船由定位桩进行定位,保证绞吸船在河道水面上的位置,避免绞吸船大幅度运动,从而阻碍水上船只行进;绞吸船在水面上分条进行清淤,相邻两条挖泥路径重叠,保证挖泥充分,避免河道底部残留淤泥;河道内采用水下潜管,水下潜管与水面的距离充分预留,避免潜管剐蹭水面的船只,在清淤过程中能够维持河道的通航作用,潜管上设置有端点站,进一步固定潜管的位置,避免潜管对船只的安全造成影响,同时,也便于船员了解当前河道底部的各潜管位置,有助于船员在紧急情况下对航行路径做出适应性调整,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0013]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陆上架设岸管,岸管的高处设置有呼吸阀,以使岸管
内的空气排出,爬坡或转弯的位置用弯管、胶管连接,包括:
[0014]岸管包括两条管线,岸管一端与潜管相接,另一端经水陆接岸,沿驳岸铺设进入吹填区。
[0015]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岸管一端与潜管相接,另一端经水陆接岸,沿驳岸铺设进入吹填区,包括:
[0016]出泥管口伸出围堰坡脚以外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三长度,并高出排泥面至少第四长度。
[0017]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绞吸船船尾采用浮管,包括:
[0018]浮管施工需要满足取土要求,每条船配置第五长度的浮管,在浮管上每隔第六长度抛设霍尔锚进行固定。
[0019]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河道内采用水下潜管,向潜管内注水排出空气后,潜管沉入水下,包括:
[0020]敷设潜管前,对潜管加压检测,对潜管进行沉浮试验。
[0021]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敷设潜管前,对潜管加压检测,对潜管进行沉浮试验,还包括:
[0022]对敷设潜管的水域进行水深、流速、地形测量,根据实际地形布置潜管的位置。
[0023]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敷设潜管的水域进行水深、流速、地形测量,根据实际地形布置潜管的位置,还包括:
[0024]当潜管不能保证通航水深时,在潜管处挖槽,潜管设置于槽内,保证潜管能够从槽内起浮。
[0025]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潜管两端分别设置端点站,端点站设置若干人力绞关和若干霍尔锚,包括:
[0026]采用拖轮将端点站拖至预设位置,抛设上、下水锚,以使端点位置固定,当管线需要起浮时,采用空压机向管线内充气,管线内的水排出,以使管线浮出水面。
[0027]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28]清理施工区域内的障碍物,采用挖掘机在河道两岸施工,挖掘机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段排布,两台挖掘机为一组,各挖掘机组成阶梯队列。
[0029]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采用挖掘机在河道两岸施工,挖掘机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段排布还包括:
[0030]每一分段的河道底部清淤整平后,需要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能够进行正常施工。
[003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34]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35]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36]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37]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38]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39]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40]图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41]图9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本部分将结合图1至图9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中部”、“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是用于区分特征名称,而非具有特殊含义,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绞吸船拼装下水,并驶近挖槽起点,测量水深,根据水深放下定位桩,以使绞吸船处于挖槽中心线的起点上;绞吸船工作过程中分段分条施工,相邻两条挖泥路径重叠宽度不小于第一长度,控制挖泥深度,单次挖泥厚度不大于第二长度;淤泥输送采用全封闭管道,绞吸船船尾采用浮管,河道内采用水下潜管,向潜管内注水排出空气后,潜管沉入水下;陆上架设岸管,岸管的高处设置有呼吸阀,以使岸管内的空气排出,爬坡或转弯的位置用弯管、胶管连接;潜管采用钢管与软管交叉连接,潜管两端分别设置端点站,端点站设置若干人力绞关和若干霍尔锚;淤泥通过泥浆泵加压,从排泥管线输送至堆泥场,当输送长度超出挖泥船输送能力时,中途串联接力泵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陆上架设岸管,岸管的高处设置有呼吸阀,以使岸管内的空气排出,爬坡或转弯的位置用弯管、胶管连接,包括:岸管包括两条管线,岸管一端与潜管相接,另一端经水陆接岸,沿驳岸铺设进入吹填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岸管一端与潜管相接,另一端经水陆接岸,沿驳岸铺设进入吹填区,包括:出泥管口伸出围堰坡脚以外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三长度,并高出排泥面至少第四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吸船船尾采用浮管,包括:浮管施工需要满足取土要求,每条船配置第五长度的浮管,在浮管上每隔第六长度抛设霍尔锚进行固定。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博,张鹏飞,李俊明,洪伟亮,刘志良,彭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佛水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