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扬声器功能的平面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018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平面显示面板和围绕该显示面板的壳体。该壳体包括面对显示面板的背板部和放音部。一个振动板布置在位于显示面板与壳体的背板部之间的与放音部相应的一个区域中。第一隔片与振动板的一个表面的边缘部分相连,第一隔片夹在振动板以及壳体背板部和显示面板之一之间。第二隔片与振动板的另一表面的边缘部分相连,第二隔片夹在振动板以及壳体背板部和显示面板中的另一个之间。第一和第二隔片由具有不同硬度的材料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扬声器功能的平面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具有扬声器功能的平面显示装置,已知存在这样一种具有扬声器功能的显示装置,其包括平面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或场致发光显示面板和布置在与此显示面板的观看侧相反的一侧上的发声器,以减小其上安装有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的尺寸和厚度。这种具有扬声器功能的显示装置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即,其中具有可支撑平面显示面板的显示元件框架的显示元件部分和具有将发声器支撑在后表面(与观看侧相反的一侧上的表面)上的发声器框架的发声器被布置成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2004-336293中所公开的那样。传统显示装置的问题在于,由扬声器产生的声音的音量太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扬声器功能的显示装置,其可以充分增加显示装置中的扬声器音量,其中发声振动元件布置在与图像显示面板的观看侧相反的一侧上以构成扬声器。为实现此目的,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平面显示面板,其具有一个位于观看侧上的表面、位于与观看侧上的该表面相反的一侧上的后表面、以及侧表面; 壳体,其具有围绕显示面板的侧表面的圆周壁部、与显示面板的观看侧表面相应的开口部分、面对显示面板的后表面的背板部、以及放音部,且壳体将显示面板容纳在其中;板状振动元件,其布置在与放音部相应且位于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和壳体的背板部之间的一个区域中;第一隔片,其由具有第一硬度的材料形成为与振动元件的边缘部分平行的形状,该第一隔片夹在振动元件的一个表面的边缘部分以及壳体背板部和显示面板后表面之一之间,以支撑振动元件的边缘部分;以及第二隔片,其由具有与第一硬度不同的第二硬度的材料形成为与振动元件的边缘部分平行的形状,第二隔片夹在振动元件的另一表面的边缘部分以及壳体背板部和显示面板后表面中的另一个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因为振动元件被支撑成保持在具有不同硬度的两个隔片之间,振动元件可以以由这些隔片支撑的振动元件的边缘部分为振动支点而以较大振幅振动,可以由振动元件产生具有较大声学压力的声音。在此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第一隔片由环形隔片形成,所述环形隔片由具有高于第二隔片的第二硬度的第一硬度的材料形成为环形,且所述第一隔片固定到振动元件的一个表面的边缘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是,第一隔片的一个表面固定到振动元件的一个表面的边缘部分,且第一隔片的另一表面固定到壳体背板部和显示面板后表面之一上。另外,在此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第二隔片由具有比第一隔片的第一硬度高的第二硬度的材料形成,且由第二隔片围绕的空间和与此空间相通的壳体的放音部形成一个声间引导空间,通过此声音引导空间,由振动元件产生的声音被引导。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是,第二隔片由C环形隔片形成,其一部分处具有切口部分,该切口部分允许内部与外部相通,且该切口部分布置成面对壳体的放音部。此外,在此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第一隔片由具有高于第二隔片的第二硬度的第一硬度的材料形成,且夹在振动元件和壳体的背板部之间,且第二隔片由具有低于第一隔片的第一硬度的第二硬度的材料形成,且夹在振动元件和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是,第一隔片由环形隔片形成,并紧固到振动元件的一个表面的边缘部分和壳体的背板部之间,第二隔片由C环形隔片形成,其中局部形成有切口部分,该切口部分允许内部与外部相通。由第二隔片围绕的空间和与此空间相通的壳体的放音部形成一个声音引导空间,通过此声音引导空间,通过将切口部分布置成面对壳体的放音部,振动元件产生的声音被引导。此外,在此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第一隔片由杨氏模量为0.4×109到0.5×1010Pa的树脂制成。可选地,优选的是,第一隔片由杨氏模量为5.0×1010到60×1010Pa的金属制成。另外,第二隔片优选地由杨氏模量为1.0×106到10×106Pa的树脂制成。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以及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图1为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该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此显示装置包括一个平面显示面板1、容纳该显示面板1的壳体18、以及布置在该显示面板1和壳体18的背板部21的底壁之间的扬声器单元或组件。壳体18具有围绕着显示面板1的外侧周边的矩形圆周壁部19、与观看侧上显示面板1的正面相应的矩形开口部分20、面对着位于显示侧的相反侧上的显示面板1的后表面的背板部21、以及放音部23。该扬声器单元包括薄板状振动元件25,其布置在一个位于显示面板1的后表面和壳体18的背板部21之间且与放音部23相对应的区域中。第一和第二隔片29、30形成为与振动元件25的边缘部分平行的形状,并布置成将振动板25夹在其间。显示面板1例如具有液晶显示面板2和表面光源12,该表面光源布置在与此液晶显示面板2的观看侧相反的一侧上,并朝液晶显示面板2发射照明光。液晶显示面板2包括一对透明基板3、4,其具有多个透明电极(未示出),它们使用对置区域来形成多个像素,这些像素以矩阵的形式布置在其对置的内表面上;框架状密封材料5,其将所述一对透明基板3、4在其周边处粘结住;液晶层6,其布置在由密封框架5在该对基板3、4之间围绕成的区域内;以及偏振板7、8,其布置在该对基板3、4的各外表面上。该液晶显示面板对位于各像素的电极之间的空间施加电压,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显示图像。在此液晶显示面板2中,沿着行列方向以矩阵形式布置的多个像素电极、分别与这些像素电极相连的多个薄膜晶体管(TFT)、用于将门极信号供给到各行中的TFT的多个门极配线、和用于将数据信号供给到各列中的TFT的多根数据配线设置在例如观看侧的相反侧上的基板4的内表面上。作为其他透明电极,一个面对所述多个像素电极所布置的整个区域的单膜状对置电极设在观看侧上的基板3的内表面的一侧上。此液晶显示面板构成一个主动矩阵显示面板,且多个门极配线和数据配线被引导到形成于相反侧上的基板4的侧边缘部分处的凸出部分上,并与安装在凸出部分上的门极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相连。此外,液晶显示面板2包括滤色镜,其具有三种颜色,即红、绿、蓝,分别根据多个像素而设,这些滤色镜设在观看侧上基板3的内表面上,且对置电极形成在滤色镜上。对准膜设在该对基板3、4的内表面的一侧上,以盖住对置电极和多个像素电极。此液晶显示面板2可以是下列中的一种其液晶分子在液晶层6中扭转排列的TN或STN型、其液晶分子大体相对于基板3、4的表面垂直排列的垂直排列型、其液晶分子大体相对于基板3、4的表面水平排列而不会扭转的水平排列型、以及具有弯曲排列的液晶分子的弯曲排列型,或者它可以是铁电性的或非铁电性的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2并不限于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使用对置区域以形成多个像素的电极分别设在该对基板3、4的内表面上,且该显示面板可以具有横向电场控制型结构,其中,形成多个像素区域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例如具有多个梳齿部分的梳状信号电极以及与信号电极的各梳齿部分之间的空间相对应的公共电极)设在一个基板的内表面上,且沿该基板表面的横向电场施加给这些电极之间的空间,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使门极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与未示出的显示驱动控制电路相连的一个柔性配线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平面显示面板,其具有位于观看侧上的一个表面、位于与观看侧上的该表面相反的一侧上的后表面、以及侧表面;壳体,其具有围绕显示面板的所述侧表面的圆周壁部、与显示面板的观看侧表面相应的一个开口部分、面对显示面板后表面的背板部、以及放音部,所述壳体将显示面板容纳在其中;板状振动元件,其布置在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和壳体的背板部之间的与放音部相应的一个区域中;第一隔片,其由具有第一硬度的材料形成为与振动元件的边缘部分平行的形状,所述第一隔片夹在振动元件的一个表面的边缘部分以及壳体背板部和显示面板后表面之一之间,以支撑振动元件的边缘部分;以及第二隔片,其由具有第二硬度的材料形成为与振动元件的边缘部分平行的形状,所述第二硬度不同于所述第一硬度,所述第二隔片夹在振动元件的另一表面的边缘部分以及壳体背板部和显示面板后表面中的另一个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原淳司松井幸弘松井久义伊藤文久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