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芴类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87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螺芴类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螺芴类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螺芴类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通过螺环的位阻效应,增加了分子间距离,使分子间不易结晶,不易聚集,从而有利于形成非晶无序薄膜。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螺环结构采用了芴类螺环,因为螺环上SP3杂化的C的存在,在保证分子量增加的同时,有效的缩短了整体分子的共轭区间,更容易调整分子的HOMO/LUMO能级大小,可以有效匹配其他层材料(如主体材料、注入层材料),进而减低了器件的驱动电压,提高了器件的效率以及寿命。效率以及寿命。效率以及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芴类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芴类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EL)是指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一种发光现象。其具有自发光、颜色鲜艳亮丽、厚度薄、质量轻、响应速度快、视角广、驱动电压低、耐受苛刻自然条件、可做成柔性面板等特点,逐渐发展成为新一代平板显示领域最具优势技术。
[0003]关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一般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由阴极、阳极和位于二者之间的有机物层构成的。一般阳极为透明ITO,阴极由LiAl等组成。其中的有机物层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阻挡层(EBL)、发光层(EL)、空穴阻挡层(HBL)、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电压,一边从阴极注入电子,另一边从阳极注入空穴,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再结合,其电子状态从基态转向激发态。因为激发态极其不稳定,激发态又回到稳定的基态。这时,能量被释放,表现为光的形式。
[0004]随着市场对有机EL器件要求不断的提高,具有高效率、长寿命的器件成为了发展趋势。然而适合的材料十分难于寻找。三(8

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电子传输材料自专利技术以来使用了将近30年,而且有较多的资料证明其比常规材料优异。但其作为电子传输材料,有向其他层移动等因素制约了其应用。
[0005]因此开发一种符合实用性要求的新型电子传输材料成为了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优秀的发光效率和/或较低的驱动电压以及长的使用寿命的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芴类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芴类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其中,L为单键、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
C
30
亚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元

20元亚杂芳基,其杂原子选自氧、氮或硫;Ar1、Ar2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3‑
C
30
环烷基、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元

20元杂环烷基,其杂原子选自氧、氮或硫;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
C
30
芳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元

30元杂芳基,其杂原子选自氧、氮或硫;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元

15元杂芳基胺基,其杂原子选自氧、氮或硫;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
60
芳基胺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
C
60
芳氧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
10
~C
30
稠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C
30
螺环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8]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螺芴类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通过螺环的位阻效应,增加了分子间距离,使分子间不易结晶,不易聚集,从而有利于形成非晶无序薄膜。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螺环结构采用了芴类螺环,因为螺环上SP3杂化的C的存在,在保证分子量增加的同时,有效的缩短了整体分子的共轭区间,更容易调整分子的HOMO/LUMO能级大小,可以有效匹配其他层材料(如主体材料、注入层材料),进而减低了器件的驱动电压,提高了器件的效率以及寿命。
[0009]进一步的,所述通式I的具体结构包括:。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L为单键,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萘基、甲苯基、菲基、蒽基、联苯基、三亚苯基、芘基、螺双芴
基、苝基、茚基、薁基、苯并菲基、吡咯基、呋喃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噻吩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噻二唑基、噁二唑基、咪唑基、吡唑基、三氮唑、哒嗪基、吡嗪基、吡啶基、嘧啶基、三嗪基、吲哚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吖啶基、嘌呤基、蝶啶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三唑基、苯并噁二唑基、苯并恶唑基、噌啉、喹喔啉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咔唑基、菲啰啉基、吲嗪基、萘啶基或酞嗪基。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L为单键、苯基、萘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苯基萘基或甲苯基。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Ar1‑
Ar2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下述结构:
,其中,R4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
C
20
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元

10元杂芳基,其杂原子选自氧、氮或硫。
[0013]值得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表示为连接点。所述术语“取代”指被选自以下的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取代基取代:氘、氰基、卤素、硝基、羟基、磷酸基、硼烷基、硅基、C1~C8烷基、C2~C
15
烯基、C2~C
10
炔基、C6~C
20
芳基、C3~C
10
杂芳基、C1~C
10
烷氧基、C6~C
20
芳基氨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通式1由式(1) ~ (324)中的任一表示:
为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现提供一种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制备方法。值得说明的,该制备方法不属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螺芴类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限制,所有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合成方法,且不经过创造性劳动获得的制备方法均属于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领域的现有技术。
[0015]一种螺芴类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16]具体实施步骤:第一步:将原料1溶解在500 mL的二氯甲烷中,加入吡啶,氮气保护,

20℃下搅拌10

20 min。滴加三氟甲磺酸酐,低温反应1

2 h,逐渐升室温反应过夜,经过处理得到中间体1。
[0017]第二步:将中间体1和原料2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催化剂四三苯基磷钯和碳酸钾,最后加入到甲苯、乙醇、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氮气保护,80

90℃反应22

24 h。经处理得到中间体2。
[0018]第三步:将中间体2溶解于无水四氢呋喃中,氮气保护

78℃下搅拌30

40 min。注入正丁锂(2.5 mol/L)反应2

4 h,再加入原料3低温反应1

2 h,将反应瓶放置室温下反应过夜。经处理后得到中间体3。
[0019]第四步:将中间体3溶解在二氯甲烷中,0℃下搅拌10

20 min。同时称取多聚磷酸并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芴类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通式:其中,L为单键、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
C
30
亚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元

20元亚杂芳基,其杂原子选自氧、氮或硫;Ar1、Ar2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3‑
C
30
环烷基、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元

20元杂环烷基,其杂原子选自氧、氮或硫;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
C
30
芳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元

30元杂芳基,其杂原子选自氧、氮或硫;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元

15元杂芳基胺基,其杂原子选自氧、氮或硫;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
60
芳基胺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
C
60
芳氧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
10
~C
30
稠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C
30
螺环基中的一种或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芴类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的具体结构包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芴类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为单键,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萘基、甲苯基、菲基、蒽基、联苯基、三亚苯基、芘基、螺双芴基、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康王永光孟范贵王铁王聪聪唐志杰田庚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