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长穗小麦新品系育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961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育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产长穗小麦新品系育种方法,选种:选择优良的小麦品种;建立双场圃,分为两组土质环境,分为普通土壤和肥沃土壤;将优质小麦种子进行育种准备;种子分别对应两种双场圃进行种植,采用相同的培育资源,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授粉及杂交,将可育株标记,并在其成熟后混合收获,形成两组F0代,并在正常种植F0代和另一优质小麦亲本种植在双场圃内,并将F0代和优质小麦进行杂交,并将再由标记株的种植和优质小麦进行回交,达到成熟收获两种F1代小麦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小麦的高产长穂的目的,同时增加小麦的土壤适应性,使得新品系小麦在相对普通的土地内也能提高产量,达到增产的目的。达到增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产长穗小麦新品系育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育种
,具体为一种高产长穗小麦新品系育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麦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人们所需要的小麦新品种。
[0003]现有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10737183.8)及节水优质冬小麦选拔育种的方法,此专利解决其一,在育种时一般采用一年一代,育种周期长,不利于小麦新品种推广;其二,而且在进行冬小麦节水优质品种选择时亲本采用优质小麦品种和节水小麦杂交得到F0代后,直接进行F1代至高代的育种,小麦优质的稳定性能差;其三,在每一代育种时都对优质和节水性能比对,造成试验步骤繁琐,试验工作量大,而实际小麦新品系的培育过程中,其不可避免多代培育,对于培育过程中,其所培育方式缺乏有效地的对比性,其未能改善土地对小麦的影响,对于试验田中,由于土地经过整备以及有科学的管理方式,其小麦种植的产量自然相对较高,而对于适宜种植小麦区域的土地而言,而不是每块土地均具有良好的土地条件;
[0004]现有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10140236.X)及一种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此专利利用含有mslb

Rht3基因的矮秆不育小麦品系与其他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回交,连续3

5代在自交后代中选择具有优良品种性状的优良中秆植株,选育出稳定的含有mslb

Rht3的矮秆优良小麦品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育种方法不仅育种效率高,而且省时省工,此专利完成对小麦的育种方式改良,使得小麦品种更为稳定,但是其缺乏落入土地的方式,对于小麦高产不因至局限于试验田和优质田中,需要在普通农田种植过程中仍然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才有利于一个小麦品系的推广和使用。
[0005]因此,我们提供一种高产长穗小麦新品系育种方法,通过双场圃的育种种植,提高小麦的土壤适应性,在通过双场圃进行混合杂交,并进行多次选种和培育,并对其进行稳定培育,使得小麦长穂特质不断提升,达到高产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小麦的高产长穂的目的,同时增加小麦的土壤适应性,使得新品系小麦在相对普通的土地内也能提高产量,达到增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产长穗小麦新品系育种方法,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产长穗小麦新品系育种方法,选种:选择优良的小麦品种;
[0008]建立双场圃,分为两组土质环境,分为普通土壤和肥沃土壤;
[0009]将优质小麦种子进行育种准备;
[0010]种子分别对应两种双场圃进行种植,采用相同的培育资源,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授粉及杂交,将可育株标记,并在其成熟后混合收获,形成两组F0代,并在正常种植F0代和另一优质小麦亲本种植在双场圃内,并将F0代和优质小麦进行杂交,并将再由标记株的种植和优质小麦进行回交,达到成熟收获两种F1代小麦种;
[0011]再将两种F0代和F1代种子,均在双场圃之间区域种植,并进行测产,选取双场圃内具有长穂高产的成熟小麦进行收集形成两种F3代;
[0012]将两种F3代种子选种植于省级试验田中,并使得两种F3代进行杂交培育,并在成熟后形成F4代;
[0013]并在省级试验田中种植十亩F4代,并在每亩测产;
[0014]再以F4代种子分别对应两种F3代分别杂交,并对两种杂交后的F5代种子分别亩产种植,并测产。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将优质小麦种子浸泡于自来水16h,然后采用20℃冲洗4遍,然后在离子水冲刷3遍,同时加入NaN3进行浸泡2h,同时每0.5h晃动1次,再将种子通风晾干后,装袋保存10天。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优质小麦种子需要选取高产长穂的品种,并选择多个品种。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种双场圃选择相同气候的区域,双场圃主要在土壤的差异。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双场圃的种植过程采用常规种植方式,定期完成浇水和施肥,孕穗期喷施叶面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双场圃的育种种植,提高小麦的土壤适应性,在通过双场圃进行混合杂交,并进行多次选种和培育,并对其进行稳定培育,使得小麦长穂特质不断提升,达到高产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小麦的高产长穂的目的,同时增加小麦的土壤适应性,使得新品系小麦在相对普通的土地内也能提高产量,达到增产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产长穗小麦新品系育种方法,
[0023]选种:选择优良的小麦品种;优先选取高产和适应性高的小麦品种,可选用鲁麦15号、杨麦12号和冀麦38号;
[0024]建立双场圃,分为两组土质环境,分为普通土壤和肥沃土壤;
[0025]肥沃土壤采用沙壤土和黑土,其具有微酸和微碱性土壤上小麦都能较好地生长,但最适宜高产小麦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pH6.5~7.5,普通土壤采用常规小麦田地土壤;
[0026]将优质小麦种子进行育种准备;
[0027]对即将种植的小麦种子进行处理准备种植;
[0028]种子分别对应两种双场圃进行种植,采用相同的培育资源,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授粉及杂交,将可育株标记,并在其成熟后混合收获,形成两组F0代,并在正常种植F0代和另
一优质小麦亲本种植在双场圃内,并将F0代和优质小麦进行杂交,并将再由标记株的种植和优质小麦进行回交,达到成熟收获两种F1代小麦种;
[0029]将种子分别对应双场圃进行种植,并对长穂高产的小麦进行标记,并在其成熟后进行收获,然后将收获的F0代再次种植,并使得其和另一优质小麦在双场圃进行种植,可采用如:冀麦38号,并将F0代何其杂交,并将其中长穂和鲁麦15号、杨麦12号进行杂交,达到收获两种F1代小麦种的效果,两种F1代小麦种包含有四种杂交小麦;
[0030]再将两种F0代和F1代种子,均在双场圃之间区域种植,并进行测产,选取双场圃内具有长穂高产的成熟小麦进行收集形成两种F3代;
[0031]两种F0代和F1代种子共6种小麦种子均在双场圃之间区域种植,并进行测产,并在双场圃内对种高产长穂的小麦进行收集形成两种F3代;
[0032]将两种F3代种子选种植于省级试验田中,并使得两种F3代进行杂交培育,并在成熟后形成F4代;
[0033]将其F3代种子选种植于省级试验田中,对F3代种子质量进行试验,并选取其中部分进行再次杂交;
[0034]并在省级试验田中种植十亩F4代,并在每亩测产;
[0035]对F4代种子进行产量检测,并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产长穗小麦新品系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种:选择优良的小麦品种;建立双场圃,分为两组土质环境,分为普通土壤和肥沃土壤;将优质小麦种子进行育种准备;种子分别对应两种双场圃进行种植,采用相同的培育资源,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授粉及杂交,将可育株标记,并在其成熟后混合收获,形成两组F0代,并在正常种植F0代和另一优质小麦亲本种植在双场圃内,并将F0代和优质小麦进行杂交,并将再由标记株的种植和优质小麦进行回交,达到成熟收获两种F1代小麦种;再将两种F0代和F1代种子,均在双场圃之间区域种植,并进行测产,选取双场圃内具有长穂高产的成熟小麦进行收集形成两种F3代;将两种F3代种子选种植于省级试验田中,并使得两种F3代进行杂交培育,并在成熟后形成F4代;并在省级试验田中种植十亩F4代,并在每亩测产;再以F4代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捷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人参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