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拼装式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334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载拼装式输送机构。其技术方案包括:限位开关、第一输送滚轮组件、动力驱动组件、立柱加强减震组件、立柱、防护罩、加强横梁、第二输送滚轮组件、机架和固定板,所述机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输送滚轮组件,所述机架的底部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输送滚轮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套供金属加工使用的输送机构,工装托盘装载待加工原材料通过线体输送到不同的功能区域,待完成后空托盘通过底层线体返回到线体起始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承载强、材料利用率高、动力稳定、安装调试周期短、确保机构水平、部装效率高。部装效率高。部装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载拼装式输送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设备
,具体为一种重载拼装式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人力劳动被机械代替,例如重载输送机构的出现替代了人工搬运。重载输送机构是机械生产加工设备领域中必不可少的机构,可以将重物轻松的搬运到指定位置,节约了劳动力,避免了人工搬运存在的风险,为此提出一种重载拼装式输送机构。
[0003]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115158981U公开重载输送机的输送方法,涉及传输设备领域,应用于包括安装机架、由多段伸出节构成的伸缩机构、伸缩驱动机构、用于货物传输的总传输机构和设置在安装机架上的独立传输机构的重载输送机;独立传输机构包括一组驱动链轮组件、套设在驱动链轮上的独立驱动链条和用于驱动独立驱动链条回转的独立驱动单元,独立驱动单元为具有动态力矩检测功能的驱动器、用于监测重载输送机的负载状态,且用于当监测到重载输送机的负载状态为达到或超过额定载荷时,控制独立传输机构暂停传输直至监测到负载状态为小于额定载荷。本方法通过设置独立传输机构,智能控制设备上货物流量,解决设备额定载荷小、常运行在极限载荷下导致设备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4]现有的一种重载拼装式输送机构线体普遍偏长,已实施项目线体长度达到140米,跨度大,现场地面也有高低起伏,线体整体水平调节困难,零部件数量多,并且尺寸大和重量偏重,现场安装时需大量人力物力,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安全隐患大,线体较长,链条传动位置多,维护困难,并且易引发安全事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重载拼装式输送机构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载拼装式输送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载拼装式输送机构,包括限位开关、第一输送滚轮组件、动力驱动组件、立柱加强减震组件、立柱、防护罩、加强横梁、第二输送滚轮组件、机架和固定板,所述机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输送滚轮组件,所述机架的底部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输送滚轮组件,所述第一输送滚轮组件和第二输送滚轮组件的顶部两侧均安装有限位开关,所述第一输送滚轮组件两两相邻之间和第二输送滚轮组件两两相邻之间均安装有动力驱动组件。
[0007]通过一系列结构的配合设置,本专利技术根据重载需求而设计,所选用加强横梁、立柱、第一输送滚轮组件和第二输送滚轮组件都经过受力分析,达到承载6吨的需求,提高了承载强度,本专利技术采用分段式设计,最大程度利用原材料,同时兼顾运输的方便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本专利技术上层为托盘输送,下层为托盘回流,动力部分位于机构中间,通过链条驱动输送滚轮,确保了电机的输出扭矩稳定性,电机速度可调,输送速度可以根据产能即时
调整,提高了动力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针对部件大和重的特点,将线体分为立柱组件、横梁组件、动力驱动组件、立柱连接组件;采用工厂组件部装,最后再施工现场总装的施工方式,大幅缩短安装调试周期,本专利技术针对地面高低起伏问题,安装时先安装立柱组件,立柱通过调节螺栓固定在底板上,通过经纬仪调整所有立柱水平后再安装其他组件,确保了整条线体的水平,本专利技术所有零件设计时都做通用性设计,确保安装是不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区分物料,部装效率高。
[0008]优选的,所述立柱两两相邻之间通过立柱加强减震组件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滚轮组件和第二输送滚轮组件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护罩。
[0010]优选的,所述机架两两相邻之间通过加强横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开关与第一输送滚轮组件和第二输送滚轮组件之间均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机架与第一输送滚轮组件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第二输送滚轮组件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系列结构的配合设置,本专利技术根据重载需求而设计,所选用加强横梁、立柱、第一输送滚轮组件和第二输送滚轮组件都经过受力分析,达到承载6吨的需求,提高了承载强度,本专利技术采用分段式设计,最大程度利用原材料,同时兼顾运输的方便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本专利技术上层为托盘输送,下层为托盘回流,动力部分位于机构中间,通过链条驱动输送滚轮,确保了电机的输出扭矩稳定性,电机速度可调,输送速度可以根据产能即时调整,提高了动力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针对部件大和重的特点,将线体分为立柱组件、横梁组件、动力驱动组件、立柱连接组件;采用工厂组件部装,最后再施工现场总装的施工方式,大幅缩短安装调试周期,本专利技术针对地面高低起伏问题,安装时先安装立柱组件,立柱通过调节螺栓固定在底板上,通过经纬仪调整所有立柱水平后再安装其他组件,确保了整条线体的水平,本专利技术所有零件设计时都做通用性设计,确保安装是不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区分物料,部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立柱与立柱加强减震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限位开关;2、第一输送滚轮组件;3、动力驱动组件;4、立柱加强减震组件;5、立柱;6、防护罩;7、加强横梁;8、第二输送滚轮组件;9、机架;1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重载拼装式输送机构,包括限位开关1、第一输送滚轮组件2、动力驱动组件3、立柱加强减震组件4、立柱5、防护罩6、加强横梁7、第二输送滚轮组件8、机架9和固定板10,机架9的顶部安装有第一输送滚轮组件2,机架9的底部安装有
立柱5,立柱5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输送滚轮组件8,第一输送滚轮组件2和第二输送滚轮组件8的顶部两侧均安装有限位开关1,第一输送滚轮组件2两两相邻之间和第二输送滚轮组件8两两相邻之间均安装有动力驱动组件3。
[0022]基于实施例一的一种重载拼装式输送机构工作原理是:本专利技术根据重载需求而设计,所选用加强横梁7、立柱5、第一输送滚轮组件2和第二输送滚轮组件8都经过受力分析,达到承载6吨的需求,提高了承载强度,本专利技术采用分段式设计,最大程度利用原材料,同时兼顾运输的方便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本专利技术上层为托盘输送,下层为托盘回流,动力部分位于机构中间,通过链条驱动输送滚轮,确保了电机的输出扭矩稳定性,电机速度可调,输送速度可以根据产能即时调整,提高了动力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针对部件大和重的特点,将线体分为立柱5组件、横梁组件、动力驱动组件3、立柱5连接组件;采用工厂组件部装,最后再施工现场总装的施工方式,大幅缩短安装调试周期,本专利技术针对地面高低起伏问题,安装时先安装立柱5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拼装式输送机构,包括限位开关(1)、第一输送滚轮组件(2)、动力驱动组件(3)、立柱加强减震组件(4)、立柱(5)、防护罩(6)、加强横梁(7)、第二输送滚轮组件(8)、机架(9)和固定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9)的顶部安装有第一输送滚轮组件(2),所述机架(9)的底部安装有立柱(5),所述立柱(5)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输送滚轮组件(8),所述第一输送滚轮组件(2)和第二输送滚轮组件(8)的顶部两侧均安装有限位开关(1),所述第一输送滚轮组件(2)两两相邻之间和第二输送滚轮组件(8)两两相邻之间均安装有动力驱动组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拼装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两两相邻之间通过立柱加强减震组件(4)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明涛刘铁章唐小松陈兴华魏伟陈海城陈立钟安福李登辉胡鹏陈宁敖立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