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由串并联的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73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由串并联的电池结构,两个汇流支架的一侧均安装有汇流排,两个汇流排分别与电芯组的电池正极极耳和电池负极极耳相连接;导热电芯底壳上设置有电芯组安装槽,电芯组安装于导热电芯底壳的电芯组安装槽内,电芯组的散热面与导热电芯底壳相抵接,导热电芯底壳与液冷水板相抵接;顶盖安装于电芯组安装槽外的导热电芯底壳上,顶盖与电芯组相抵接,绝缘顶盖贴片安装于顶盖背离电芯组的一面;电芯组包括两个相连的电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整个电池的膨胀率,有利于控制整个电池的膨胀,达到了更好的散热效果,有利于大模组或者CTP设计布局,有利于降低模组或者PACK端的Bom成本。PACK端的Bom成本。PACK端的Bom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由串并联的电池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新能源电池模组
,具体涉及一种可自由串并联的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电池外形通常分为圆柱、方形和软包三种。其中,由于软包电芯结构特殊性,在安全方面不会出现爆炸等问题,所以,其应用型仍较为广泛。但软包电芯在成组过程中,又由于其结构特性,其往往在进行模组或PACK成组设计时,无法通过大模组或者CTP的方式实现模组或者PACK成组;
[0003]同时,在软包模组或PACK成组设计时,通常是以单电池进行一定的串并联组合,以达到电量及电压需求,对整个模组或PACK的成本需求更高,不利于整体的成本控制;
[0004]再者,软包电池成组后,为更好的进行热传导及预防电池膨胀,需要在成组后的电池组外部加装外壳设计。此时,因为成组后的软包电池更多,对散热要求更高,要求外壳更薄,才能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而又由于成组后的电池增多,导致整个电池组的膨胀更大,就需要外壳拥有更高的强度,要求外壳更厚。此时,预防膨胀与更好的导热效果之间存在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由串并联的电池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自由串并联的电池结构,包括电芯组、导热电芯底壳、顶盖、绝缘顶盖贴片以及分别安装于电芯组两端的汇流支架,两个汇流支架的一侧均安装有汇流排,两个汇流排分别与电芯组的电池正极极耳和电池负极极耳相连接;所述导热电芯底壳上设置有电芯组安装槽,电芯组安装于导热电芯底壳的电芯组安装槽内,且电芯组的散热面与导热电芯底壳相抵接,导热电芯底壳与液冷水板相抵接;所述顶盖安装于电芯组安装槽外的导热电芯底壳上,且顶盖与电芯组相抵接,绝缘顶盖贴片安装于顶盖背离电芯组的一面;所述电芯组包括两个相连的电芯。
[0008]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热电芯底壳的两端均外凸地设置有U型限位滑轨,两个汇流支架分别滑动连接于导热电芯底壳的两端,且两个汇流支架的另一侧均设置有U型滑槽,U型滑槽与对应的U型限位滑轨滑动连接;两个汇流支架上均设置有第一通孔,电芯组的电池正极极耳和电池负极极耳各自穿过第一通孔并与汇流排相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汇流支架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长条凸台,两个第一长条凸台之间设置有极耳限位槽,极耳限位槽与第一通孔相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汇流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汇流排安装于第一安装槽内。
[0011]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芯组的两个电芯通过各自的一个电池极耳串联,相连接的两个电池极耳分别为电池正极极耳和电池负极极耳,且相连接的两个电池极耳外设置有极耳保护盖。
[0012]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芯组的两个电芯通过各自的一个电池极耳并联,相连接的两个电池极耳均为电池正极极耳或电池负极极耳,且相连接的两个电池极耳外设置有极耳保护盖。
[0013]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极耳保护盖包括第一极耳保护盖和第二极耳保护盖,第一极耳保护盖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卡扣,第二极耳保护盖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卡槽,每个卡扣均与一个卡槽配合卡接。
[0014]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极耳保护盖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柱,第二极耳保护盖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限位柱匹配的插接于限位孔内。
[0015]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盖朝向导热电芯底壳的一面设置有扣接槽,顶盖通过扣接槽扣合于导热电芯底壳上。
[0016]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盖的两端和中部均设置有第二通孔,每个第二通孔均与电芯组的电池极耳对应设置,且每个第二通孔内均装配有防爆阀;所述绝缘顶盖贴片的两端和中部均设置有第三通孔,每个第二通孔均与一个第三通孔相对应。
[0017]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电芯组两端均安装汇流支架,在汇流支架上安装汇流排,两个汇流排分别与电芯组的电池正极极耳和电池负极极耳相连接,以快速形成由电芯组制成的电池结构,将电芯组安装于导热电芯底壳的电芯组安装槽内,使得导热电芯底壳可以参与到电芯的膨胀过程中,降低了整个电池的膨胀率,从而有利于控制整个电池的膨胀,而且电芯组不仅可以通过电芯底壳将热量传递给液冷水板,以进行散热,而且导热电芯底壳具有两个大面积的侧面,也可以加速散热过程,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顶盖、导热电芯底壳和汇流支架共同配合,可以进一步加强电芯组的稳定性,也就是提高软包电池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大模组或者CTP设计布局,然后将绝缘顶盖贴片安装于顶盖背离电芯组的一面,以进行绝缘保护;电芯组包括两个相连的电芯,在电芯之间进行相应的并联或串联组合,减少了模组或者PACK端在此结构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串并联的结构设计,有利于降低模组或者PACK端的Bom成本,而且上述电池结构设计,可适用于任何尺寸的软包电池,有利于减少工艺、设备、人员等投入,能更好的控制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导热电芯底壳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汇流支架与汇流排配合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汇流支架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汇流支架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中汇流支架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中第一极耳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中第二极耳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

电芯组;101

电芯;2

导热电芯底壳;201

U型限位滑轨;3

顶盖;301

第二通孔;4

绝缘顶盖贴片;401

第三通孔;5

汇流支架;501

U型滑槽;502

第一通孔;503

第一长条凸台;504

极耳限位槽;505

第一安装槽;6

汇流排;7

第一极耳保护盖;701

卡扣;702

限位柱;8

第二极耳保护盖;801

卡槽;802

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技术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由串并联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组(1)、导热电芯底壳(2)、顶盖(3)、绝缘顶盖贴片(4)以及分别安装于电芯组(1)两端的汇流支架(5),两个汇流支架(5)的一侧均安装有汇流排(6),两个汇流排(6)分别与电芯组(1)的电池正极极耳和电池负极极耳相连接;所述导热电芯底壳(2)上设置有电芯组安装槽,电芯组(1)安装于导热电芯底壳(2)的电芯组安装槽内,且电芯组(1)的散热面与导热电芯底壳(2)相抵接,导热电芯底壳(2)与液冷水板相抵接;所述顶盖(3)安装于电芯组安装槽外的导热电芯底壳(2)上,且顶盖(3)与电芯组(1)相抵接,绝缘顶盖贴片(4)安装于顶盖(3)背离电芯组(1)的一面;所述电芯组(1)包括两个相连的电芯(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由串并联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电芯底壳(2)的两端均外凸地设置有U型限位滑轨(201),两个汇流支架(5)分别滑动连接于导热电芯底壳(2)的两端,且两个汇流支架(5)的另一侧均设置有U型滑槽(501),U型滑槽(501)与对应的U型限位滑轨(201)滑动连接;两个汇流支架(5)上均设置有第一通孔(502),电芯组(1)的电池正极极耳和电池负极极耳各自穿过第一通孔(502)并与汇流排(6)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由串并联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支架(5)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长条凸台(503),两个第一长条凸台(503)之间设置有极耳限位槽(504),极耳限位槽(504)与第一通孔(502)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自由串并联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支架(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505),汇流排(6)安装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烨昕
申请(专利权)人:华鼎国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