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风向自适应转动通风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61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通风管道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风向自适应转动通风弯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通风管风口位置与实时变更的风向难以匹配,进、排气使用效果差的问题。其包括室内通风管和室外通风弯管,所述室内通风管和室外通风弯管转动配合,所述室内通风管和室外通风弯管的转动配合位置处的截面均呈圆形,所述室内通风管所在圆形连接口中轴线的位置上转动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贯穿室外通风弯管并与室外通风弯管固定安装,所述立杆上安装有风向标,所述风向标用于根据风向调整室外通风弯管的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根据当前风向自适应改变通风弯头的朝向,可以提高通风效率,防止排气倒流等现象。气倒流等现象。气倒流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风向自适应转动通风弯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风向自适应转动通风弯头,属于通风管道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所有通风空调系统都需设置进、排风口,否则无法实现室内与外界的相通。系统进、排风口的开口方向不仅对机械通风空调系统运行有很大的影响,对自然通风系统更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避免雨水或直吹,通常会将风口设置为弯管进行进气或排气,合理的开口朝向不仅可以使系统运行高效,而且更加节能;相反不合理的开口朝向则会导致运行效率下降,甚至出现气体倒流的现象。
[0003]目前技术人员普遍采用按照项目所在城市的风玫瑰图来设置进、排风口的朝向,尽量使设计的系统能较好的适应外界环境。常规的通风空调系统进、排风口都是固定的,但是外界环境风向是时刻变化的,因此常规进、排风口无法实现与外界多变环境的完美融合,难以根据当前实际风向对进、排风口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风向自适应转动通风弯头,用于根据当前风向自适应改变通风弯头的朝向,可以根据当前风向实时变更通风弯头的朝向,提高通风效率,防止排气倒流等现象。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风向自适应转动通风弯头,包括室内通风管和室外通风弯管,所述室内通风管和室外通风弯管转动配合,所述室内通风管和室外通风弯管的转动配合位置处的截面均呈圆形,所述室内通风管所在圆形连接口中轴线的位置上转动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贯穿室外通风弯管并与室外通风弯管固定安装,所述立杆上安装有风向标,所述风向标用于根据风向调整室外通风弯管的角度。
[0007]具体的,所述室内通风管所在圆形连接口中轴线的位置上设置有若干个轴承,每个所述轴承的外圈均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用于连接室内通风管的内壁,所述立杆转动配合设置在若干个轴承的内圈上。
[0008]具体的,所述室内通风管和室外通风弯管转动配合间隙处设置有柔性密风圈。
[0009]具体的,所述室外通风弯管的风口位置处安装有可调节的百叶窗。
[0010]具体的,所述室外通风弯管的风口水平设置且风口预留有一定的长度,所述室外通风弯管风口位置处的底部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用于防止雨水渗入。
[0011]具体的,所述室外通风弯管的风口水平设置且风口预留有一定的长度,所述室外通风弯管风口的底部设置为具有与水平方向呈5%的坡度,所述坡度用于将滴落在风口位置处的雨水排出风口。
[0012]另一方面,所述室外通风弯管转动配合位置处的口径大于室内通风管配合位置处
的口径,所述风向标的箭头风阻远小于尾端风阻,所述风向标的箭头与通风弯管的出风口位置相反。
[0013]另一方面,所述室外通风弯管转动配合位置处的口径小于室内通风管配合位置处的口径,所述风向标的箭头风阻远小于尾端风阻,所述风向标的箭头与通风弯管的进风口位置相同,所述风向标的尾端风阻大于箭头风阻和室外通风弯管进风口风阻之和。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将传统的通风管设置为固定式的室内通风管和转动设置在室内通风管上的室外通风弯管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在室外通风弯管上设置风向标,使风向标可跟随风向带动室外通风弯管进行转动,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调节进风口或出风口的朝向,有利于提高装置使用效率并可有效防止气体逆流;
[0016]2、本技术考虑到雨水和风向配合后的斜度,额外设置挡水板或底边坡度用于防止雨水堆积渗入,可有效避免雨水渗入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
[0017]3、本技术额外提供了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转动弯头配合结构,通过改变配合位置处圈口的口径配合出风和进风,可有效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通风弯头的进风口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图1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通风弯头的A

A方向剖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通风弯头的排风口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室内通风管;2、轴承;3、连接杆;4、立杆;5、室外通风弯管;6、固接点;7、风向标;8、柔性密风圈;9、百叶窗;10、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一:
[00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风向自适应转动通风弯头,用于根据当前风向自适应改变通风弯头的朝向,可以根据当前风向实时变更通风弯头的朝向,提高通风效率,
防止排气倒流等现象,为实现上述功能需求,这里可参照图1所示设置通风弯头包括室内通风管1和室外通风弯管5,将室内通风管1和室外通风弯管5转动配合设置,并设置室内通风管1和室外通风弯管5的转动配合位置处的截面均呈圆形,使两个部件在发生相对转动时可保证同心,其截面图可参照图1所示,进一步地,这里在室内通风管1所在圆形连接口中轴线的位置上转动设置有立杆4,设置立杆4贯穿室外通风弯管5并与室外通风弯管5固定安装,使立杆4在转动时可带动室外通风弯管5转动,并据此实现室外通风弯管5与室内通风管1的转动配合,此时,在立杆4上安装有风向标7,使风向标7在收到风力作用时可带动室外通风弯管5发生相应的转动,装置在使用时,无需考虑常规风向即可直接装配使用,室外通风弯管5的风口将根据风向进行自适应调节,可有效保障进、出风效果。关于立杆4转动安装方式,由于手段众多因此这里不做过多阐述,但考虑到其作用为支撑室外通风弯管5的主支撑杆,其配合结构应当具有良好的转动稳定性,关于立杆4为室外通风弯管5的主要支撑结构,立杆4和室外通风弯管5的固接方式应当保障相应的足够强度,这里可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风向自适应转动通风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通风管(1)和室外通风弯管(5),所述室内通风管(1)和室外通风弯管(5)转动配合,所述室内通风管(1)和室外通风弯管(5)的转动配合位置处的截面均呈圆形,所述室内通风管(1)所在圆形连接口中轴线的位置上转动设置有立杆(4),所述立杆(4)贯穿室外通风弯管(5)并与室外通风弯管(5)固定安装,所述立杆(4)上安装有风向标(7),所述风向标(7)用于根据风向调整室外通风弯管(5)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风向自适应转动通风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通风管(1)所在圆形连接口中轴线的位置上设置有若干个轴承(2),每个所述轴承(2)的外圈均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3)用于连接室内通风管(1)的内壁,所述立杆(4)转动配合设置在若干个轴承(2)的内圈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风向自适应转动通风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通风管(1)和室外通风弯管(5)转动配合间隙处设置有柔性密风圈(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风向自适应转动通风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通风弯管(5)的风口位置处安装有可调节的百叶窗(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