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移动终端及防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859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包括主机与子机,其还包括一用于记录所述主机或子机唯一身份数据信息的电子标签,及一在一定射频范围内用来与所述电子标签进行数据交互、识别所主机或子机唯一身份数据信息的读写器,所述电子标签安装在主机中同时所述读写器装设在所述子机中,或所述电子标签安装在子机中同时所述读写器装设在所述主机中,所述主机与所述子机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分体式防盗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及防盗系统,增强了移动终端的自动识别以及防盗性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用户移动终端的遗失。(*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及防盗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例如手机、掌上电脑(PDA)等在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移动终端作为当今社会重要的高 科技产品,因其具有较高的价值,经常成为偷窃的目标,并且由于用户的疏忽, 也可能导致移动终端的遗失,给用户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及信息安全隐患。目前, 市场上移动终端的防盗措施主要有纯软件方式、纯硬件方式两种纯软件方式即通过软件设计进行移动终端防盗,该方式更多地是从手机 被盗后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如手机被丢失,当它开机后,需要密码提示,即 使密码正确,系统判断不是原号码,则锁定所有功能,并把用户重要信息以无 线的方式发回到用户指定的接收机中。纯硬件设备方式该方式主要从硬件的角度,如手机挂绳,通过它把物品 与自己能感觉到的身体部位相连,如挂手腕上、脖子上等;还有一些电子报警 装置,当物品离开监控器一定距离,监控器报警。现有技术中这两种防盗措施存在以下不足纯软件方式主要用于防盗事件发生后采取的一系列补救措施,最多只用能 保证用户数据别人看不到。用户想要得到这些信息,有的往往要重新靠记忆再 输入。有的机器虽然可以把用户重要信息以无线的方式发回到用户指定的接收 机中,但这要求用户必须再购买同厂家同系列或同型号的产品。用户还是无法 追回自己的东西。当丢失的产品处于关机状态,尤其是电池被取下时,该软件方式将完全失 效。用户信息彻底无法追回。针对纯硬件性(配置设备)防盗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非报警类(如挂绳) 技术含量较低,防盗效果不好;报警类虽然防盗效果相对较好,但如果手机的电池被取下后,手机虽远离 了监控范围,报警器也响起,此时用户只是知道自己东西丟了,且超出了一定 范围,但无法知道丟了的东西在何处。不管软件防盗还是硬件防盗,都很难解决这个丟失的手机日后某天到了 维修点,(比如机主设了开机密码, 一般要能到维修点去解锁),维修点无法知 道这个原机主是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被监控的移动终端,使 其在离开监控范围被切断电源的状态下仍可实时报警,增强了移动终端的自动 识别以及防盗性能,可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移动终端的遗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 包括主机与子机,其还包括一用于记录所述主机或子机唯一身份数据信息的 电子标签,及一在一定射频范围内用来与所述电子标签进行数据交互、识别所 主机或子机唯一身份数据信息的读写器,所述电子标签安装在主机中同时所述 读写器装设在所述子机中,或所述电子标签安装在子机中同时所述读写器装设 在所述主机中,所述主机与所述子机无线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分体式防盗系统,其包括移动终端、查询装置,所 述移动终端装设一用于记录所述移动终端唯一身份数据信息的电子标签,所述 查询装置装设一在一定射频范围内用来与移动终端所述电子标签进行数据交 互、识别所述移动终端唯一身份数据信息的读写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查询 装置无线连^l妄。上述技术方案中一种分体式防盗移动终端及分体式防盗系统具有如下优占 i"、 由于采用了射频识别(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这种非接触式 的自动识别技术,子机或查询装置中的读写器可通过无线方式自动识别主机或 移动终端中电子标签的数据信息,并为其提供能量,当无源电子标签离开读写 器可控范围之外,便失去能量,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对读写器发送的数据无法 做出任何反应。当读写器发送数据后,在一定时间内接收不到电子标签的返回 信号,即马上开启报警器,提醒用户其移动终端已离开监控范围,增强了移动 终端的自动识别以及防盗性能,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用户移动终端的遗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分体式防盗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分体式防盗移动终端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分体式防盗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分体式防盗移动终端及防盗系统读写器/报警器工 作流程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分体式防盗移动终端及防盗系统电子标签工作流 程图6是本技术分体式防盗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工作流程图; 图7是本技术分体式防盗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工作流程图; 图8是本技术分体式防盗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说明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方案,下面移动终端以人们熟知的手机防盗为例, 但并不代表此方案只能用于手机防盗。请参阅图l,为本技术实施例分体式防盗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包括 主机101与子机201,其还包括一用于记录所述主才几101或子机201唯一身份数 据信息的电子标签1,及一在一定射频范围内用来与所述电子标签1进行数据交 互、识别所主机101或子机201唯一身份数据信息的读写器2,所述电子标签l 安装在主机中101同时所述读写器2装设在所述子机201中,或所述电子标签1 安装在子机201中同时所述读写器2装设在所述主机101中,所述主机101与 所述子机201无线连接。其中,读写器2具体包括电源22、读写模块24、射频模块26;电源22用来给读写器2提供能量,无源电子标签1以电磁感应方式从读写 器的射频端发出的射频信号26(电磁波)中获取能量;读写模块24与射频模块 26连接用来与电子标签1进4亍数据交换,向所述电子标签1发送数据信号,并 接收所述电子标签1返回的响应数据信号。电子标签1具体包括存储器12、控制模块14、射频模块26;存储器12用来存储所述移动终端唯一身份数据信息;控制模块14分别与所述存储器12及所述射频模块26相连接,用来接收读写器2所述射频模块26 发送的数据信号并返回所述数据信号给所述读写器2。用以能量提供为基础的事件模型,半双工工作方式运行,即交替的从读写器2 到电子标签1进行数据传输,读写器2到电子标签1的能量传输是连续不断的, 并且能量的传输与传输的方向无关。其中,装设于主机101中的电子标签1采用了 RFID技术,并且该电子标签 1可在出厂或销售时设置相关的唯一的身份数据,作为该主机唯一的标识,而作 为传统身份识别的条型码等印刷性质的识别方法或磁条等形式,如果关键地方 被磨划、涂改、或磁性被破坏等,则机器无法识别且记录的信息量有限,而电 子标签1采用无线数据交换方式,可工作于油污等恶劣环境或隐蔽环境,同时 它的信息存贮容量可达296,约80亿亿亿,其海量的存贮,避免了条形码的各种 限制,可让世界上任何一种物品都拥有唯一的身份标识。如果要修改电子标签 内的信息,需要有专门的读写器,使用专门的读写器在改数据信息之前也可以 读取里面内容。通过电脑连网一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知道物品的信 息。作为防盗的主要"R警装置,移动终端还包括一与所述读写器2电连接当所 述读写器2接收不到所述电子标签1返回的数据信息时触发响应的报警器3;所 述子机201还包括一开关,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读写器2的启动或关闭,报 警器3随着读写器2装设开关的开启/关闭同步开启或关闭。请参阅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分体式防盗移动终端工作原理图,其中, 子机20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包括主机与子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记录所述主机或子机唯一身份数据信息的电子标签,及一在一定射频范围内用来与所述电子标签进行数据交互、识别所主机或子机唯一身份数据信息的读写器,所述电子标签安装在主机中同时所述读写器装设在所述子机中,或所述电子标签安装在子机中同时所述读写器装设在所述主机中,所述主机与所述子机无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鹏辉冯月
申请(专利权)人: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