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室顶板暗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排水暗沟领域,包括暗沟及设置在暗沟内的虹吸排水结构,虹吸排水结构包括满流管与水平管,满流管与水平管连接,虹吸排水结构下方附近设置有储水室,满流管的一端设置于储水室内,储水室内设置有自动填水装置,从满流管出水端冲出的水流能够驱动自动填水装置运动,自动填水装置能够向满流管内自动填充水体以保证满流管的满流状态。本结构具有既能够处理突发暴雨的大量降水,又能够在降水量不足时保证排水速度,且无需电力驱动的有益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顶板暗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排水暗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顶板暗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虹吸排水技术摒弃了传统种植顶板碎石(卵石)渗排 水做法,将种植区土壤中的渗透水通过排水异形片、虹吸排水槽排至集水井,实现种植顶板滞水有组织零坡度排放, 从而达到排水、集水和雨水资源二次收集利用的目的。
[0003]对于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虹吸排水技术依赖、管配件的变化从而改变排水管道内的压力变化,形成满管流,使满流管两端形成大气压力差,当垂直段水流质量大于水平段水流质量时,即可增加水流流速,使水流能够在不找坡的情况下自动向排水口靠拢。
[0004]然而,即使水平管段水流流速慢,但因为水体自身性质原因,当水量足够在平面形成覆盖整个平面的水体薄膜时,水体依旧会向任意方向扩张,这种扩张受自身张力的约束,也就是当水体的张力不足以约束自身重量时,水体就会扩张,套用至虹吸排水技术的水平管道中时,当水流向不足以使水平管段形成满流管,那么虹吸排水技术就不成立,即使水平管内水流流速慢,但当水体完全覆盖水平管表面,水体薄膜覆盖至水平管与垂直管交界处,水体薄膜边界张力无法约束自身重量,水体薄膜边界向外扩张,导致水体进入垂直管段中,从而破坏了水体薄膜的边界,此时水体就会因为自身的分子力相互拉扯着向垂直段管中流动,而不是在水平管中堆积,由此可得无论水平管中水流流速多慢,若在垂直管段中无法形成满流管,那么在水平管段中形成满流管也比较困难,于是有就了在垂直管段改径的做法,使垂直管段更易形成满流管,获得真空条件。即使是这样,在降雨量变化比较大的地区,若针对降雨量小的情况收缩垂直管段的管径,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就不足以处理突发暴雨时的大量降水;若针对降雨量大的情况保持垂直管段的管径,那么降雨量小的时候全部管段都无法形成满流管,排水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保证地下室顶板暗沟结构既能够处理突发暴雨的大量降水,又能够在降水量不足时保证排水速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顶板暗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顶板暗沟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顶板暗沟结构,包括暗沟及设置在暗沟内的虹吸排水结构,虹吸排水结构包括满流管与水平管,满流管与水平管连接,虹吸排水结构下方附近设置有储水室,满流管的一端设置于储水室内,储水室内设置有自动填水装置,从满流管出水端冲出的水流能够驱动自动填水装置运动,自动填水装置能够向满流管内自动填充水体以保证满流管的满流状态。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水量不足时,自动填水装置将会向满流管内自动填充水体以保证满流管的满流状态,从而在不需降低满流管管径的情况下保证低降水量时满
流管内形成满流状态的能力,从而使本结构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程度的降水,有效增强了本结构的排水能力和保护能力。
[0008]可选的,所述自动填水装置包括填水驱动件及填水传动件,所述填水驱动件包括阻水转轮,所述阻水转轮设置在所述满流管出水口处并与所述储水室转轴连接,并能够受到经重力作用加速的水的冲击。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水转轮能将满流管出水口的水流的动力转化为自身旋转的动力,而由于虹吸排水结构本身垂直段长度就在4m以上,故满流管长度大于4m,在重力作用下被加速的水体具有一定的动能,阻水转轮一方面可以将水的动能转化为自身的转动,从而使阻水转轮自身成为自动填水结构的动力来源,节省了能源,且阻水转轮又能够阻止高速的水流直接冲击储水室内壁造成损坏,而阻水转轮自身是可更换部件,维修成本和维修难度都远低于储水室内壁,从而提升了经济效益。
[0010]可选的,所述阻水转轮上设置有阻水叶,所述阻水叶上开设有存水槽。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水叶一方面能够增减阻水转轮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还能够将满流管内冲出的水体的动能转变为与阻水转轮转动方向相切的力,极大地提升了动能的转换效率,与此同时,阻水叶在受水体冲击时会发生旋转,产生一定的卸力作用,使材料本身的损耗变小,延长了阻水转轮的使用寿命;存水槽的设置可以在水量较小,水体在单位时间内的冲击不足以使阻水转轮发生转动时,通过存水槽自身存积的水来增加阻水叶的重量,令阻水转轮的旋转更加容易。
[0012]可选的,所述填水传动件包括传动带,所述阻水转轮通过所述传动带连接有传动轮与人工轮,所述传动带上设置有送水箱。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带起到以阻水转轮的转动驱动整个装置的作用,传动带上设置的送水箱可以将进行水体运送,使满流管内形成满流状态,传动轮和人工轮能够限制送水箱的运动路线,使送水箱能够顺利完成送水和取水的工作。
[0014]可选的,所述满流管上固定连接有满流箱,所述满流管于所述满流箱内部的管壁上设置有补水门。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单个送水箱内的水量不足以使满流管形成满流状态时,满流箱起到将多个送水箱的水暂存的功能,使单次补水的水量能使满流管之中形成满流状态,且满流箱的设置也使送水箱不需要很高的送水精度,降低了送水箱的送水难度。
[0016]可选的,所述满流箱顶部开口,且所述人工轮设置在所述满流箱上方,所述人工轮之间设置有用以挡住送水箱下部使送水箱倾斜的挡箱杆。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箱杆能够对送水箱的底部进行阻挡,从而使挡箱杆在行进至满流箱上方时能产生倾斜,使送水箱能够完成送水工作。
[0018]可选的,所述补水门上设置有拉力弹簧,所述补水门上设置有单向旋转阻尼器,所述补水门通过所述单向旋转阻尼器与所述满流管相连,且所述单向旋转阻尼器的阻尼方向与所述拉力弹簧对所述补水门起拉动作用的运动方向相反。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水门通过单向旋转阻尼器与满流管管壁铰接,单向旋转阻尼器的阻尼方向与拉力弹簧的使补水门沿铰接处转动的方向一致,即单向旋转阻尼器会对补水门的复位进行阻拦,以实现补水门的慢速关闭的效果,保证补水门打开时能保持补水口的大小,使满流箱内的水流通过补水门的速率能够达到使满流管内形成满流状态的
效果。
[0020]由于满流箱内的送水方式是送水箱送水,即在间断性送入水体,满流箱内的水体荷载总是突然变大,故补水门所承受的载荷总是突然改变的,可以尽量避免出现荷载刚好只比拉力弹簧略大而造成补水门打开后形成的补水口太小,导致补水速率太慢,无法使满流管内形成满流状态的情况,再结合单向旋转阻尼器的慢速关闭的效果,形成快开慢关的效果。
[0021]可选的,所述人工轮上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上连接有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设置于地表。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能通过主动驱动驱动转轴的方式为满流管进行补水,从而主动增加本结构的排水速率。
[0023]可选的,所述储水室下端设置有填水槽。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储水室中时常储存着用以为送水箱补水的水体,当使用者在未降水时想要通过管道内虹吸效应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顶板暗沟结构,包括暗沟(18)及设置在所述暗沟(18)内的虹吸排水结构,所述虹吸排水结构包括满流管(2)与水平管(1),所述满流管(2)与所述水平管(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排水结构下方附近设置有储水室(21),所述满流管(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储水室(21)内,所述储水室(21)内设置有自动填水装置,从所述满流管(2)出水端冲出的水流能够驱动自动填水装置运动,所述自动填水装置能够向所述满流管(2)内自动填充水体以保证所述满流管(2)的满流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暗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填水装置包括填水驱动件及填水传动件,所述填水驱动件包括阻水转轮(3),所述阻水转轮(3)设置在所述满流管(2)出水口处并与所述储水室(21)转轴连接,并能够受到经重力作用加速的水的冲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暗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转轮(3)上设置有阻水叶(4),所述阻水叶(4)上开设有存水槽(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暗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水传动件包括传动带(6),所述阻水转轮(3)通过所述传动带(6)连接有传动轮(8)与人工轮(9),所述传动带(6)上设置有送水箱(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暗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满流管(2)上固定连接有满流箱(10),所述满流管(2)于所述满流箱(10)内部的管壁上设置有补水门(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暗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满流箱(10)顶部开口,且所述人工轮(9)设置在所述满流箱(10)上方,所述人工轮(9)之间设置有用以挡住送水箱(7)下部使送水箱(7)倾斜的挡箱杆(14)。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暗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门(11)上设置有拉力弹簧(13),所述补水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赐力,李中健,陈越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南海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