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东坡专利>正文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837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属于河道修复技术领域。包括:河道,河道的顶部相贴合有承托板,承托板上安装有固定架;收集机构;混合机构;传动组件;送杂机构;调节机构;该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通过混合机构的工作将河道治理剂喷洒在河道内,并且增加了能够根据河道内水流高度对河道治理剂喷洒量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使得河道治理剂的喷洒量能够根据河道内水的流量进行调节,不仅能提高水质,还能解决水域生态修复问题,降低了河道内水流的重金属含量;经过处理,水体微生物优势种群逐渐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大大提高;久而久之,水体修复能力不断提高,水质不断稳定。水质不断稳定。水质不断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修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113309038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环境修复结构及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方法,旨在解决无法对水体进行综合治理,水体受到污染后依然会导致河道环境受到破坏的技术问题,其包括河道、河道两侧的岸坡以及位于岸坡一侧的缓冲带;缓冲带的表面种植有乔木,缓冲带表面铺设有渗水砖;岸坡贴合于河道的一侧设置有阻挡砼块,岸坡贴合于缓冲带的一侧设置有砼挡墙,岸坡位于砼挡墙与阻挡砼块之间设置有淤泥层,淤泥层的表面设置有碎石层,淤泥层与碎石层之间设置有植被层,碎石层的表面设置有粗石块,淤泥层中嵌置有水溶性的容置袋,容置袋中设置有草籽和生根粉。本申请具有便于改善河道环境,修复受损河道的效果。
[0003]目前,由于河道两旁存在植被,当遇到雨水天气时,植被上的落叶会随着雨水进入河道内部,在河道内腐烂形成腐殖质,导致河道内存在富营养化的情况,并且还会将河道两旁存在的垃圾冲刷至河道内,若垃圾长期存在与河道内,将会导致河道内水流逐渐被污染,导致河道内水产被污染,导致河道内水流重金属含量增加,影响河道的生态环境。
[0004]如何专利技术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旨在改善河道内水流富营养化以及垃圾对河道污染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包括:
[0008]河道,河道的顶部相贴合有承托板,承托板上安装有固定架,河道和承托板通过固定架进行稳定连接,承托板的顶部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液箱,液箱的顶部靠近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加液管,加液管的顶部安装有密封塞;
[0009]收集机构,收集机构安装在承托板的一侧,收集机构用于对河道表面漂浮的垃圾进行收集;
[0010]混合机构,混合机构安装在承托板的中部位置,混合机构用于对河道治理剂与水流进行混合;
[0011]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安装在承托板的底部,传动组件由混合机构进行驱动;
[0012]送杂机构,送杂机构安装在收集机构的相向侧,送杂机构用于将垃圾输送至收集机构内;
[0013]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安装在混合机构内,调节机构用于根据水面高度调节河道治理剂的喷洒量。
[0014]优选的,收集机构包括固定框、收集框、把手和进杂口;固定框的内侧壁与收集框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且相互贴合,把手的底部与收集框的顶部固定连接,进杂口开设在收集框的相向侧。
[0015]优选的,混合机构包括电机、转轴、内套筒、混合杆、出液孔、进液孔和挡环;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转轴的内侧壁底部与内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混合杆的一端与转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出液孔开设在混合杆的顶部和底部,进液孔开设在转轴的外侧壁上,挡环的外侧壁与内套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16]优选的,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蜗杆和固定板;主动锥齿轮的外侧壁与从动锥齿轮的外侧壁相啮合,从动锥齿轮的内侧壁与蜗杆的外侧壁一端固定连接,蜗杆的外侧壁与固定板转动连接。
[0017]优选的,送杂机构包括挡网、转杆、输送片、蜗轮和分流框;挡网的相向端与分流框的两侧固定连接,转杆的端部与挡网的端部转动连接,输送片的内侧壁与转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输送片的外侧壁与挡网的内侧壁相贴合,分流框与转杆的外侧壁转动连接,蜗轮的内侧壁与转杆的外侧壁中部位置固定连接。
[0018]优选的,调节机构包括浮力板、拉绳、调节块、连接杆、滑块和滑槽;浮力板的顶部与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拉绳远离浮力板的一端与调节块的顶部固定连接,调节块的相向侧与连接杆的端部固定连接,调节块的内侧壁与滑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滑块的外侧壁与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0019]优选的,转轴贯穿液箱的顶部中部位置并延伸至承托板的底部,转轴的外侧壁与液箱转动连接,转轴的外侧壁与承托板转动连接,进液孔开设在转轴处于液箱的内部靠近承托板的顶部位置,从动锥齿轮的内侧壁与转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板的顶部与承托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0]优选的,挡网远离分流框的一端与固定框的相向侧固定连接,分流框的一侧与承托板固定连接,蜗轮的外侧壁与蜗杆的外侧壁相啮合,蜗杆远离从动锥齿轮的一端与分流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21]优选的,浮力板的底部与挡环的顶部相贴合,浮力板的外侧壁与内套筒的内侧壁相贴合且相互滑动,调节块的外侧壁与转轴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且相互贴合,调节块的内侧壁与内套筒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且相互贴合,滑槽开设在内套筒的外侧壁上。
[0022]一种采用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结构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首先将承托板通过固定架安装在河道上;
[0024]然后打开密封塞通过加液管向液箱内加入主量的河道治理剂;
[0025]然后便可启动混合机构,混合机构对河道治理剂进行喷洒混合;
[0026]混合机构通过传动组件带动送杂机构进行工作,送杂机构将过滤的河道表面的垃圾输送至收集机构内;
[0027]收集机构对垃圾进行收集,并且人员定期对收集机构内的垃圾进行处理。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通过混合机构的工作将河道治理剂喷洒在河道内,并且增加了能够根据河道内水流高度对河道治理剂喷洒量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使得河道治理剂的喷洒量能够根据河道内水的流量进行调节,不仅能提高
水质,还能解决水域生态修复问题,降低了河道内水流的重金属含量;经过处理,水体微生物优势种群逐渐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大大提高;久而久之,水体修复能力不断提高,水质不断稳定。
[0030]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混合机构在对河道治理剂进行喷洒混合时,能够通过传动组件带动送杂机构进行工作,使得送杂机构将过滤下来的河道表面的垃圾输送至收集机构内,实现了在喷洒河道治理剂的同时对河道表面的垃圾进行处理,防止垃圾长时间存在河道内,对河道内水流造成污染,影响河道内水体环境。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中部剖开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河道(1),所述河道(1)的顶部相贴合有承托板(2),所述承托板(2)上安装有固定架(3),所述河道(1)和承托板(2)通过固定架(3)进行稳定连接,所述承托板(2)的顶部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液箱(4),所述液箱(4)的顶部靠近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加液管(5),所述加液管(5)的顶部安装有密封塞(6);收集机构(7),所述收集机构(7)安装在承托板(2)的一侧,所述收集机构(7)用于对河道表面漂浮的垃圾进行收集;混合机构(8),所述混合机构(8)安装在承托板(2)的中部位置,所述混合机构(8)用于对河道治理剂与水流进行混合;传动组件(9),所述传动组件(9)安装在承托板(2)的底部,所述传动组件(9)由混合机构(8)进行驱动;送杂机构(10),所述送杂机构(10)安装在收集机构(7)的相向侧,所述送杂机构(10)用于将垃圾输送至收集机构(7)内;调节机构(11),所述调节机构(11)安装在混合机构(8)内,所述调节机构(11)用于根据水面高度调节河道治理剂的喷洒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机构(7)包括固定框(71)、收集框(72)、把手(73)和进杂口(74);所述固定框(71)的内侧壁与收集框(72)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且相互贴合,所述把手(73)的底部与收集框(7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进杂口(74)开设在收集框(72)的相向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8)包括电机(81)、转轴(82)、内套筒(83)、混合杆(84)、出液孔(85)、进液孔(86)和挡环(87);所述电机(81)的输出端与转轴(8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82)的内侧壁底部与内套筒(8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混合杆(84)的一端与转轴(8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液孔(85)开设在混合杆(84)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进液孔(86)开设在转轴(82)的外侧壁上,所述挡环(87)的外侧壁与内套筒(8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9)包括主动锥齿轮(91)、从动锥齿轮(92)、蜗杆(93)和固定板(94);所述主动锥齿轮(91)的外侧壁与从动锥齿轮(92)的外侧壁相啮合,所述从动锥齿轮(92)的内侧壁与蜗杆(93)的外侧壁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93)的外侧壁与固定板(94)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杂机构(10)包括挡网(101)、转杆(102)、输送片(103)、蜗轮(104)和分流框(105);所述挡网(101)的相向端与分流框(105)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转杆(102)的端部与挡网(101)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输送片(10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东坡王鹏程谢凌烽
申请(专利权)人:魏东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