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内板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22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内板总成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门内板总成包括车门内板和加强结构,其中,车门内板的中部设有中部加强部,中部加强部包括沿车辆的高度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台阶面,而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包括板主体以及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前连接板连接至车门内板的前框,后连接板连接至车门内板的后框与下框的连接部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门内板总成,可有效提高车门内板的整体强度;同时在车门内板上设置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分别连接车门内板的前框上部和后框与下框的连接部位,有利于加强车门整体的结构强度。强车门整体的结构强度。强车门整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内板总成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内板总成。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配置有该车门内板总成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特性给汽车用户感受是最表面和最直接的。车门作为为车辆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驾驶舱的通道,还可用于隔绝车外干扰,车门的好坏对车辆的NVH性能以及驾乘舒适性有着很大影响。
[0003]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路面、动力总成激励能量激励起车身板件结构模态产生中低频振动噪声问题,中低频振动噪声给驾乘人员压耳感、烦躁感,长时间会导致头晕、恶心等生理反应。
[0004]现有的车门,一般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车门内板是车辆重要大板件结构且距离乘客较近,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路面、动力总成激励易导致大板件产生振动,影响乘客的驾乘舒适性。
[0005]此外,相关技术中也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设有加强结构,一般的加强结构采用加强板,而加强板一般选用钣金件,钣金件的强度高但是重量也大,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加强强度的作用,然而随着人们对车辆性能要求的提升,现有加强结构的加强效果难以满足人们对车辆的性能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门内板总成,以提高车门整体的强度。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车门内板总成,包括:r/>[0009]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的中部设有中部加强部,所述中部加强部包括形成于所述车门内板中部的多个第一台阶面,多个所述第一台阶面沿车辆的高度方向排布;
[0010]加强结构,设于车门内板的外侧,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板主体,以及分置于所述板主体端部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所述前连接板用于连接至所述车门内板的前框上部,所述后连接板用于连接至所述车门内板的后框与下框的连接部位;
[0011]所述前连接板上设有前部加强筋,所述前部加强筋由所述前连接板的局部向背向所述车门内板的一侧凸出形成。
[0012]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台阶面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部台阶面,依次布置于所述中部台阶面上侧的第一上侧台阶面和第二上侧台阶面,以及布置于所述中部台阶面下侧的下侧台阶面;所述中部台阶面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所述中部台阶面、所述第一上侧台阶面和所述下侧台阶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一上侧台阶面呈拱形。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中部加强部的上方设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连接于所述车门内板的上框和所述中部加强部之间;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形成于所述车门内板上的多个第二台阶面,多个所述第二台阶面沿车辆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台阶面的数量为三个,且由车门内板的前部至后部,三个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形状依次为梯形、三角形和矩形。
[0014]进一步的,所述车门内板上设有朝向车内一侧凸出的后部凸起,所述后部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后方,所述后部凸起上开设有第一后部减重孔;和/或,所述车门内板上设有朝向车外一侧凹陷的后部凹槽,所述后部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后方,所述后部凹槽上开设有第二后部减重孔;和/或,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前方设有前部凹槽。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车门内板的前部设有朝向车内一侧凸出的球形凸起,所述球形凸起与所述车门内板的上框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车门内板的上框和下框之间的距离的1/3;和/或,所述中部加强部的前方设有用于供线束穿过的线束过孔;和/或,所述中部加强部的后方设有用于安装玻璃升降机的安装过孔,所述安装过孔的后方开设有第一减重孔;和/或,所述中部加强部的下方设有第一下部凸起和下部凹槽;所述下部凸起与所述车门内板的前框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前框和所述车门内板的后框之间的距离的1/3;所述下部凹槽与所述后框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前框和所述后框之间的距离的1/2;所述第一下部凸起呈三角形,所述下部凹槽呈矩形。
[0016]进一步的,所述板主体的横截面呈“M”形;所述后连接板的上侧设有第一侧部凸起,所述后连接板的下侧设有第二侧部凸起,所述第一侧部凸起和所述第二侧部凸起均由所述后连接板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侧部凸起呈三角形,所述第二侧部凸起呈拱形。
[0017]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车门内板的上框处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形成有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腔体;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中后部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二下部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上部设有多个上部加强部,多个所述上部加强部沿车辆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和/或,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后部设有多个后端凸起,多个所述后端凸起沿车辆高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后端凸起由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后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板上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加强板上部的上部减重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下部凸起上的下部减重孔,所述上部减重孔和所述下部减重孔的形状均为三角形、矩形、椭圆形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上部设有两个上部凸起和一个上部凹槽,两个所述上部凸起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板前端的第一上部凸起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板后端的第二上部凸起,所述第一上部凸起和所述第二上部凸起之间设有所述上部减重孔和所述上部凹槽。
[0019]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后框中部的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车门内板上的门锁安装孔对应布置;和/或,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前框上的第四加强板,所述前连接板搭接于所述第四加强板上;所述第四加强板的前部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由所述第四加强板的前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四加强板的后部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由所述第四加强板的后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和/或,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前框上的第五加强板,所述第四加强板和所述第五加强板上下间距布置;所述第五加强板的前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五加强板的后
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均呈拱形。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1]本技术所述的车门内板总成,通过在车门内板的中部设置中部加强部,将中部加强部设置为多个第一台阶面,并使多个第一台阶面沿车辆的高度方向排布,可有效提高车门内板中部的强度,而提高车门内板的整体强度;同时在车门内板上设置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的第一加强板的板主体两端设有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分别用于连接车门内板的前框上部和后框与下框的连接部位,有利于整体加强车门内板的结构强度。
[0022]此外,本实施例的车门内板还对车门内板的上部、下部、前部和后进行设计改进,在四个位置设计不同加强、减重结构,在实现对车门内板加强的基础上,实现不同位置不同强度,从而降低传递至该位置振动响应灵敏度。
[0023]具体来讲,上部的第一加强部用于提高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内板(1),所述车门内板(1)的中部设有中部加强部(105),所述中部加强部(105)包括形成于所述车门内板(1)中部的多个第一台阶面,多个所述第一台阶面沿车辆的高度方向排布;加强结构,设于车门内板(1)的外侧,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板(2),所述第一加强板(2)包括板主体(201),以及分置于所述板主体(201)端部的前连接板(202)和后连接板(203),所述前连接板(202)用于连接至所述车门内板(1)的前框(101)上部,所述后连接板(203)用于连接至所述车门内板(1)的后框(102)与下框(104)的连接部位;所述前连接板(202)上设有前部加强筋(2021),所述前部加强筋(2021)由所述前连接板(202)的局部向背向所述车门内板(1)的一侧凸出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台阶面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部台阶面(1051),依次布置于所述中部台阶面(1051)上侧的第一上侧台阶面(1052)和第二上侧台阶面(1053),以及布置于所述中部台阶面(1051)下侧的下侧台阶面(1054);所述中部台阶面(1051)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所述中部台阶面(1051)、所述第一上侧台阶面(1052)和所述下侧台阶面(1054)的连接面(1055),所述连接面(1055)呈三角形,所述第一上侧台阶面(1052)呈拱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加强部(105)的上方设有第一加强部(106),所述第一加强部(106)连接于所述车门内板(1)的上框(103)和所述中部加强部(105)之间;所述第一加强部(106)包括形成于所述车门内板(1)上的多个第二台阶面(1061),多个所述第二台阶面(1061)沿车辆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台阶面(1061)的数量为三个,且由车门内板(1)的前部至后部,三个所述第二台阶面(1061)的形状依次为梯形、三角形和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板(1)上设有朝向车内一侧凸出的后部凸起(107),所述后部凸起(107)位于所述第一加强部(106)的后方,所述后部凸起(107)上开设有第一后部减重孔(1071);和/或,所述车门内板(1)上设有朝向车外一侧凹陷的后部凹槽(108),所述后部凹槽(108)位于所述第一加强部(106)的后方,所述后部凹槽(108)上开设有第二后部减重孔(1081);和/或,所述第一加强部(106)的前方设有前部凹槽(10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板(1)的前部设有朝向车内一侧凸出的球形凸起(113),所述球形凸起(113)与所述车门内板的上框(103)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车门内板的上框(103)和下框(104)之间的距离的1/3;和/或,所述中部加强部(105)的前方设有用于供线束穿过的线束过孔(112);和/或,所述中部加强部(105)的后方设有用于安装玻璃升降机的安装过孔(110),所述安装过孔(110)的后方开设有第一减重孔(116);和/或,
所述中部加强部(105)的下方设有第一下部凸起(114)和下部凹槽(115),所述下部凸起(114)与所述车门内板的前框(101)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前框(101)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岳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