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免编解码操作实现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主叫端TC与被叫端TC分别接收到来自于对端的协商请求消息后,判断两端所采用的编码方式是否均属于AMR模式且是否相同,当均属于AMR模式且不相同时,将本端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切换为主叫端与被叫端所采用的编码方式中编码速率较小的编码方式;基于切换后的相同编码方式进行TFO帧的透传。系统包括:码变换器和基站控制器。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TFO编码集合协商过程,因此可以有效降低TFO建立时的交互时延,减少了TFO的信令负荷,并且能够及时实现话音质量的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免编解码操作实现方法及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当采用自适 应多速率模式时的免编解码操作的实现方法及系统,属于语音通信
技术介绍
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GSM)中,语音业务的通信双方通常需要采用一 定的语音编码方式,通过无线网、核心网将信号传输到对端。如图l所示, 为现有GSM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移动台、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 )、基站4空制器(Base Stat ion Control ler, 简称BSC)及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简称MSC )。 无线网络中,BTS与BSC之间传输的信号采用时分复用(简称TDOM)帧, 一路话音占用16kbps的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简称TDM) 码流;核心网网元MSC之间传输采用G.711标准的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简称PCM)编码方式, 一路话音占用64kps PCM码流。因此,在 BSC与MSC或MGW等核心网网元之间需要添加码变换器(简称TC ),以完成 16kbpsTDM码流到64 kps PCM码流的转换。基于上述系统,在一次通话中,话音信号分别要经过发端和收端的两次 编解码过程,这样会造成语音质量的损失。如果不进行这两次编解码过程, 而直接将TDM码流放在PCM码流中透传,即将16kps码流占用64kbps码流的低位 信息,则可以免去两编解码操作,改善语音质量,但前提是通信双方的语音 编码方式一致,才能使TDM码流被透传到对端后能够被对端设备所识别。这种 通过透传机制来达到免编解码操作的过程称为免编解码操作(Tandem Free operation, 简称TF0)。对于固定的语音编码模式,如全速率(FR)模式、半速率(HR)模式等, 当两端确定使用同样的编码模式后,即可以通过开启TFO操作。但是对于可变 的语音编码模式,如自适应多速率(Adaptive Multi-Rate,简称AMR)模式, 在通信两端确认都采用AMR模式后,还需要进一步协商编码集合中的所采用的 具体编码方式;达成一致后,再开启TF0操作,进行TDM帧的透传。否则,接 收端无法对透传过来的TDM帧进行识别。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TFO编码列 表协商信令来协商通信两端具体的编码方式。如图2所示,为现有基于TFO协 商机制的会话建立信令流程图。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 初始化过程。主叫端TC与被叫端TC互相发送预同步信号,如TF0—FILL 信号,以通知对方准备开始TFO操作。2、 TF0协商过程。两端TC分别向对端发送协商请求消息,如TF0—REQ消息, 其中携带有各自端当前的编码方式,如主叫端TC的编码方式为x;被叫端TC的 编码方式为y。两端TC分别收到上述请求消息后,向对端回复协商应答消息, 如TFO-ACK消息。其中携带有各自端当前的编码方式。两端TC根据接收到的对 端的编码方式判断两端的编码方式是否匹配。当判断出不匹配时,开始如下 的TFO编码集合交互过程。3、 TFO编码集合交互过程。两端TC分别向对端发送交互请求消息,如 TFO—REQ—L消息。其中携带有各自端所支持的编码集合。例如,主叫端TC的编 码集合为x,y和z;被叫端TC的编码集合为y,z。两端TC分别接收到上述交互请 求消息后,向对端回复交互应答消息,如TF0-ACK—L消息。其中携带有各自端 所支持的编码集合。通过TFO的编码集合交互过程,BSC能够获知通信两端所 支持的编码方式的交集,例如,交集为y,并在交集中选取与双方请求的编码 方式中较低速率最接近的编码方式,强制统一两端所使用该编码方式。4、 TFO建立过程。通信两端所使用的编码方式被统一后,通过码流传送消 息,如TFO-TRANS消息,在PCM码流中透传TDM码流,以实现TFO操作。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上述TFO编码集合交互过程增加了交互时延,加重了TFO操作的信令负荷。在实践中,不采用AMR模式时,TFO协商成功一次仅需 要440ms时延,采用AMR模式后,TFO协商成功一次至少需要1080ms时延,增加 的6 4 Oms的时延主要是由于TFO编码集合交互过程产生的。另外,在通信过程中,会出现由于编码方式的切换而造成的编码方式不一 致的情况。由于交互时延的影响,可能使TFO无法及时跟踪上AMR编码方式的 切换速度,从而影响对通信环境的及时跟踪,难以保证语音质量的及时调整 和改善。从而影响通话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当采用AMR模式时,减少TFO操作中由于采用 编码集合交互过程而产生的交互时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 一 个实施例是提供了 一种免编解码操作 实现方法,其中包括主叫端码变换器与被叫端码变换器分别接收到来自于对端的协商请求消 息后,根据该协商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对端码变换器的编码方式,判断两端的 编码方式均属于自适应多速率模式且是否相同;当判断出两端的编码方式均属于自适应多速率模式且不相同时,将本端 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切换为主叫端与被叫端所采用的编码方式中编码速率较小 的编码方式;主叫端码变换器与被叫端码变换器基于切换后的相同编码方式互相进行 免编解码操作帧的透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 个实施例是提供了 一种免编解码操 作实现系统,其中包括码变换器和基站控制器;所述码变换器包括第一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对端的协商请求消息;第二单元,用于根据第 一单元接收到的协商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对端码变换器的编码方式,判断两端的编码方式是否均属于自适应多速率模式且是否 与本端编码方式相同;第三单元,用于根据第二单元的判断结果,当两端的编码方式均属于自适应多速率模式且不相同时,向基站控制器发送通知消息;第四单元,用于基于基站控制器切换后的编码方式,与对端互相进行免编 解码操作帧的透传。所述基站控制器,用于根据来自于第三单元的通知消息,将本端所采用的 编码方式切换为主叫端与被叫端的编码方式中编码速率较小的编码方式。通过本专利技术,由于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TFO编码集合协商过程,因此可以 有效降低TF0建立时的交互时延,减少了TFO的信令负荷;并且由于交互时 延的减小,从而能够及时实现话音质量的改善,并且在信道环境改变时可以 有效的实现TF0对AMR ^t式下的编码方式切换的快速跟踪。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GSM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2为现有基于TF0编码集合交互机制的会话建立信令流程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TF0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TF0实现方法的信令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TC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FO实现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IOI,主叫端TC与被叫端TC互相发送预同步信号进行初始化,以通知 对方准备开始TFO操作。其中,主叫端TC是发起会话建立请求的主叫方终端所对应的TC;被叫端 TC是指与主叫方终端建立会话的被叫方终端所对应的TC。步骤l02,主叫端TC与被叫端TC分别向对端发送携带有本端当前所采用的 编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编解码操作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叫端码变换器与被叫端码变换器分别接收到来自于对端的协商请求消息后,根据该协商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对端码变换器的编码方式,判断两端的编码方式均属于自适应多速率模式且是否相同; 当判断出两端的编码方式均属于自适应多速率模式且不相同时,将本端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切换为主叫端与被叫端所采用的编码方式中编码速率较小的编码方式; 主叫端码变换器与被叫端码变换器基于切换后的相同编码方式互相进行免编解码操作帧的透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