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移膜的制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05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转移膜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移膜的制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准备:经直熔生产线生产的熔体经模头铸片后,得到转移膜片材;S2、拉伸前处理:在进入纵拉机和横拉机进行拉伸前,对转移膜片材进行结晶和干燥处理;S3、双向拉伸:通过纵拉机和横拉机将转移膜片材进行双向拉伸;S4、涂布:将离层料液用网纹辊涂布在转移膜表面,经过分段加热干燥,形成离层,将染色料液用网纹辊涂布在离层上,经过分段加热干燥,形成油墨层;S5、收卷:将涂布后的转移膜通过冷却箱进行冷风固化,分切收卷得到成品转移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和改善了转移膜的多种性能,提高了生产速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移膜的制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转移膜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转移膜的制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转移膜是一中间载体,存在于转移纸基或塑基之上,承载被印刷或打印的图案,用于转印到被印制的物品之上的一层化学弹性膜,随着印刷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各种材质的工业制品的表面装饰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热转移印刷是特种印刷的其中一种方式,也是转移印刷的一种类型,实质上是在热和压力的条件下,通过热转印机,将预先印刷在载体薄膜上的图文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方法过程,热转印这种印刷方法简单、快速、无污染,转印图案清晰、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同时,附着力好,具有很高的装饰价值,提高了制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并且适合大批量生产,可以广泛用于各种塑料、玻璃、金属、木材等工业品的表面加工,热转移印刷方法中,最核心的技术是转移膜,现有的转移膜制备工艺存在透汽透湿较低以及生产速率低的问题,并且在纵拉过程中,无法控制纵拉区域周围的温度和湿度,导致薄膜在纵拉过程中的拉伸强度、伸长率、刚性和韧性受到影响,降低了转移膜的成品质量,由此有必要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转移膜的制膜工艺,以提高转移膜的透汽透湿性能、生产速率和转移膜的成品质量。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移膜的制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原料准备:经直熔生产线生产的熔体经模头铸片后,得到转移膜片材;
[0006]S2、拉伸前处理:在进入纵拉机和横拉机进行拉伸前,对转移膜片材进行结晶和干燥处理;
[0007]S3、双向拉伸:通过纵拉机和横拉机将转移膜片材进行双向拉伸;
[0008]S4、涂布:将离层料液用网纹辊涂布在转移膜表面,经过分段加热干燥,形成离层,将染色料液用网纹辊涂布在离层上,经过分段加热干燥,形成油墨层;
[0009]S5、收卷:将涂布后的转移膜通过冷却箱进行冷风固化,分切收卷得到成品转移膜。
[0010]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步骤制备转移膜,操作简单,并且提高了转移膜的成品质量,通过双向拉伸生产的转移膜还能够提高和改善转移膜的多种性能,提高了生产速率。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纵拉机的拉伸温度为40~115℃,拉伸倍数为3.5~4.5,所述横拉机的拉伸温度为60~200℃,拉伸倍数为3~4。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S1中,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苯基甲基硅油、二乙基硅油、乙烯基硅橡胶、甲基嵌段室温硫化硅橡胶和聚甲基硅树脂作为制备原料,同时用DMF为溶剂,加入分散聚四氟乙烯树脂粉体和表面活性剂,将所述全部原料进行混合制备出直熔聚合物。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纵拉机还包括:
[0014]机体,所述机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轴安装板;
[0015]辊组,所述辊组转动设置在两块轴安装板之间;
[0016]齿轮传动组,所述齿轮传动组设置在辊组的一侧用于带动辊组转动;
[0017]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机体上用于带动齿轮传动组运转;
[0018]温湿控制机构,所述温湿控制机构设置在机体上用于调节纵拉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
[0019]其中,所述轴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机体上,所述驱动件与齿轮传动组传动连接。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温湿控制机构还包括:
[0021]保温壳,所述保温壳罩设在机体上,所述保温壳的前侧设置有透明观察窗;
[0022]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上包括加热件和加湿件;
[0023]风机,所述风机串联设置在循环风道上;
[0024]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循环风道上用于检测温度和湿度;
[0025]其中,所述辊组位于保温壳的内,所述循环风道与保温壳内部连通。
[00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加湿件还包括:
[0027]加湿箱,所述加湿箱串联设置在循环风道上;
[0028]水汽输送管道,所述水汽输送管道与加湿箱内部连通用于输送水汽;
[0029]均布管,所述均布管设置在加湿箱中用于均匀输出水汽;
[0030]其中,所述均布管与水汽输送管道连通。
[003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均布管呈S形,所述均布管的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出气嘴。
[00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温湿控制机构还包括:
[0033]新风管道,所述新风管道与循环风道连通;
[0034]电控启闭门,所述电控启闭门串联设置在新风管道中;
[0035]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新风管道的进风口处;
[0036]其中,所述新风管道位于靠近循环风道的出风口的一侧。
[003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新风管道为三通管道,所述新风管道的一端与循环风道连通,另外两端均串联设置有电控启闭门,所述新风管道设置有电控启闭门的两端均设置有压差传感器。
[003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9]1.通过双向拉伸生产的转移膜还能够提高和改善转移膜的多种性能,提高了生产速率,同时以DMF为溶剂制备直熔聚合物,提高了转移膜的透汽透湿性能;
[0040]2.通过温湿控制机构对转移膜的纵拉区域进行温度和湿度控制,保证转移膜拉伸过中的拉伸强度、伸长率、刚性和韧性不因温度和湿度不达标而受到影响,提高了转移膜的成品质量;
[0041]3.通过新风管道的设置方便向保温壳内输送新风,进一步方便对保温壳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同时三通的新风管道与电控启闭门配合能够防止新风管道因堵塞而出现无法输送新风的现象,提高了温湿控制机构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3]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44]图2为本专利技术温湿控制机构俯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0045]图3为本专利技术温湿控制结构仰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0046]图4为本专利技术新风管道结构示意图。
[0047]图5为本专利技术加湿件结构示意图。
[0048]图中标记表示为:
[0049]1‑
机体、100

轴安装板、2

齿轮传动组、3

驱动件、4

温湿控制机构、40

保温壳、41

循环风道、42

风机、43

传感器、44

新风管道、45

电控启闭门、46

滤网、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移膜的制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准备:经直熔生产线生产的熔体经模头铸片后,得到转移膜片材;S2、拉伸前处理:在进入纵拉机和横拉机进行拉伸前,对转移膜片材进行结晶和干燥处理;S3、双向拉伸:通过纵拉机和横拉机将转移膜片材进行双向拉伸;S4、涂布:将离层料液用网纹辊涂布在转移膜表面,经过分段加热干燥,形成离层,将染色料液用网纹辊涂布在离层上,经过分段加热干燥,形成油墨层;S5、收卷:将涂布后的转移膜通过冷却箱进行冷风固化,分切收卷得到成品转移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移膜的制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拉机的拉伸温度为40~115℃,拉伸倍数为3.5~4.5,所述横拉机的拉伸温度为60~200℃,拉伸倍数为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移膜的制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苯基甲基硅油、二乙基硅油、乙烯基硅橡胶、甲基嵌段室温硫化硅橡胶和聚甲基硅树脂作为制备原料,同时用DMF为溶剂,加入分散聚四氟乙烯树脂粉体和表面活性剂,将所述全部原料进行混合制备出直熔聚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移膜的制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拉机还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轴安装板(100);辊组,所述辊组转动设置在两块轴安装板(100)之间;齿轮传动组(2),所述齿轮传动组(2)设置在辊组的一侧用于带动辊组转动;驱动件(3),所述驱动件(3)设置在机体(1)上用于带动齿轮传动组(2)运转;温湿控制机构(4),所述温湿控制机构(4)设置在机体(1)上用于调节纵拉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其中,所述轴安装板(100)固定安装在机体(1)上,所述驱动件(3)与齿轮传动组(2)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移膜的制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控制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辉李人军
申请(专利权)人:龙游盛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