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端面磨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04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13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端面磨石机,属于磨石机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机体,所述机体顶部和底部之间设置有上磨盘和下磨盘,下磨盘位于上磨盘的下方,上磨盘和下磨盘之间设置有多个夹持装置,机体的顶部安装有电机,上磨盘和下磨盘的中心处穿设有带动上磨盘的下磨盘转动的转动杆,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上磨盘与转动杆之间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周向外壁与上磨盘固定连接,本申请具有提高双端面磨石机工作效率的效果。磨石机工作效率的效果。磨石机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端面磨石机


[0001]本申请涉及磨石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端面磨石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磨石机是工业中常见的一种设备,广泛应用在采矿、打磨上领域。磨石机是使材料研磨成形的工具,同时又是磨石剂的载体,硬度应低于工件的硬度,又有一定的耐磨性,常用灰铸铁制成。
[0003]磨石机常用设备为双端面磨石机,双端面磨石机主要包括左磨轮、右磨轮、带动磨轮的电机、夹持装置、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夹持装置固定石块,带动左磨轮和右磨轮沿靠近石块的方向移动,对石块的两侧进行磨削处理。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双端面磨石机在工作时,只能对一个石块进行磨削处理,存在双端面磨石机工作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双端面磨石机的工作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双端面磨石机。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端面磨石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端面磨石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顶部和底部之间设置有上磨盘和下磨盘,下磨盘位于上磨盘的下方,上磨盘和下磨盘之间设置有多个夹持装置,机体的顶部安装有电机,上磨盘和下磨盘的中心处穿设有带动上磨盘的下磨盘转动的转动杆,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上磨盘与转动杆之间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周向外壁与上磨盘固定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夹持装置固定样品,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上磨盘和下磨盘转动,对样品的上下表面进行磨削处理。通过上述结构,上磨盘与下磨盘之间同时可夹持多个样品,该结构可同时对多个样品进行加工,进而提高了双端面磨石机的工作效率。
[0008]可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底端环绕固设有第一直齿轮,第一直齿轮和下磨盘之间连接有联动装置,联动装置包括第二直齿轮和齿圈,第二直齿轮设置有多个,齿圈套设在第二直齿轮的外侧,第二直齿轮位于齿圈和第一直齿轮之间,第二直齿轮与齿圈和第一直齿轮均啮合,第二直齿轮与下磨盘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下磨盘转动的移动控制装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直齿轮转动,第一直齿轮通过与第二直齿轮啮合,带动第二直齿轮转动,第二直齿轮与齿圈的内壁啮合传动,在第二直齿轮环绕齿轮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移动控制装置带动下磨盘转动,实现了转动杆带动下磨盘转动,下磨盘的转速与转动杆的转速不同,下磨盘与上磨盘之间形成速度差,对样品表面的磨削加工程度不同,有利于对样品表面不同程度的加工。
[0010]可选的,所述移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和连接杆,第一气缸与第二直齿轮连接固定,连接杆的底部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固定,连接杆的顶部与下磨盘转动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直齿轮在环绕齿圈的周向内壁移动时,第一气缸随第二直齿轮移动,并通过连接杆带动下磨盘进行转动,在下磨盘转动的过程中,第二直齿轮自身同时也在转动,因连接杆与下磨盘转动连接,因此第二直齿轮与气缸共同转动,不会影响到下磨盘的转动,启动气缸,气缸的移动端带动下磨盘向上移动,有利于对样品的下表面进行加工。
[0012]可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辅助环,第一夹板背离第二夹板的一侧与机体连接固定,辅助环环绕转动杆设置,且辅助环位于第二夹板的上方,辅助环的底部为倾斜面,倾斜面设置在辅助环的外壁,辅助环的顶部与连接环之间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启动电机之前,先将一个或者多个样品分别放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上磨盘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辅助环向下移动,辅助环的倾斜面与第二夹板抵接,并带动第二夹板沿靠近第一夹板的方向移动,在辅助环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实现对样品的固定。
[0014]可选的,所述连接环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连接环在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连接环的下表面开设有避让槽,避让槽与螺纹孔相连通,辅助环的顶端位于避让槽内,螺纹杆的底端与辅助环的顶端转动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纹杆,螺纹杆带动辅助环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对辅助环底部到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防止上磨轮在下移动的过程中,辅助环与辅助环下方的装置发生碰撞。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设置,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截面形状均为弧形结构。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截面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有利于增大了样品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与样品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提高了对样品的固定。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辅助环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辅助环的侧壁逐渐离开第二夹板的一侧,辅助环与第二夹板不再抵接时,复位弹簧收缩,并带动第二夹板返回原始位置,实现了第二夹板的复位,有利于夹持装置的下一次工作。
[0020]可选的,所述上磨盘的上方安装有多个第二气缸,多个第二气缸均与转动杆连接固定,多个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上磨盘连接固定,连接环沿着转动杆的长度方向与转动杆滑动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带动连接环和上磨盘沿着转动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当上磨盘与样品的上表面抵接时,对样品的上表面进而磨削加工处理,通过第二气缸实现了上磨盘的移动。
[0022]可选的,所述转动杆与连接环之间设置有限位块,连接环开设有与限位块卡接适配的限位槽,限位槽贯穿连接环开设,限位块与转动杆连接固定。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内,当转动杆发生转动,连接环通过限位块与转动杆同时发生转动,并带动上磨盘发生转动,有利于实现连接环与转动杆既滑动又随转动杆转动的效果。
[0024]可选的,所述夹持装置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机体底部的一侧连接有出水管。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磨盘和下磨盘工作过程中,进水管对样品的两侧进行喷水雾,减少粉尘的产生,机体底部的积水通过出水管收集到指定的位置,有利于机体内污水的收集和利用。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上磨盘和下磨盘之间设置有多个夹持装置,实现了双端面磨石机同时对多个样品进行加工;2.通过第一气缸和联动装置的设置,实现带动下磨盘的转动和沿竖直方向的移动;3.通过进水管的设置,减少了样品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对工作环境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双端面磨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体现双端面磨石机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中,1、机体;11、底座;111、进水管;12、支撑臂;121、出水管;2、上磨盘;21、第一通孔;22、连接环;221、螺纹孔;222、避让槽;223、螺纹杆;224、限位槽;3、下磨盘;31、第二通孔;4、转动杆;41、电机;42、第二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端面磨石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顶部和底部之间设置有上磨盘(2)和下磨盘(3),下磨盘(3)位于上磨盘(2)的下方,上磨盘(2)和下磨盘(3)之间设置有多个夹持装置(5),机体(1)的顶部安装有电机(41),上磨盘(2)和下磨盘(3)的中心处穿设有带动上磨盘(2)的下磨盘(3)转动的转动杆(4),电机(41)的输出轴与转动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上磨盘(2)与转动杆(4)之间设置有连接环(22),连接环(22)的周向外壁与上磨盘(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端面磨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的底端环绕固设有第一直齿轮(43),第一直齿轮(43)和下磨盘(3)之间连接有联动装置(6),联动装置(6)包括第二直齿轮(61)和齿圈(62),第二直齿轮(61)设置有多个,齿圈(62)套设在第二直齿轮(61)的外侧,第二直齿轮(61)位于齿圈(62)和第一直齿轮(43)之间,第二直齿轮(61)与齿圈(62)和第一直齿轮(43)均啮合,第二直齿轮(61)与下磨盘(3)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下磨盘(3)转动的移动控制装置(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端面磨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控制装置(7)包括第一气缸(71)和连接杆(72),第一气缸(71)与第二直齿轮(61)连接固定,连接杆(72)的底部与第一气缸(71)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固定,连接杆(72)的顶部与下磨盘(3)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端面磨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5)包括第一夹板(51)、第二夹板(52)和辅助环(53),第一夹板(51)背离第二夹板(52)的一侧与机体(1)连接固定,辅助环(53)环绕转动杆(4)设置,且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于秀莲曹晶涛周玉伟马建波孙里高会格李寅博王旭耿萌萌顾金茹
申请(专利权)人:邢台市河海水利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