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变电工程用装配式深地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03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变电工程用装配式深地钻,涉及输变电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锚杆;尖锐部,所述尖锐部固定焊接于锚杆的底部;钻土绞龙,所述钻土绞龙设于锚杆外壁;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开设于锚杆的顶部;安装孔一,所述安装孔一开设于锚杆外壁并与连接孔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地钻整体的形态,采用单独的地钻整体且为竖直设置,降低其对土地面积的占用,对应的缩减土壤的破坏范围,满足绿色文明施工理念,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满足不同的钻孔深度使用,整体的适用性较高,通过对转动管与连接杆的整体长度进行调节,可以便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进行运输或移动。可以便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进行运输或移动。可以便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进行运输或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变电工程用装配式深地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变电工程
,具体为一种输变电工程用装配式深地钻。

技术介绍

[0002]电流的输送往往导致因线路发热造成损耗,所以在输送的时候都是通过变电升高电压,让电流变小以减少发热损耗。高压电具有很高的危险性,且目标电器也不需要如此高压,这就需要通过变电降低电压。由于在电流输送的过程中需要多次的变电,所以把电流的输送称为输变电。
[0003]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需要在地表钻孔以满足输电角钢塔的安装,目前为保证施工安全性,通常采用增加地钻数量的方式来满足施工荷载要求,且地钻群为横向设置,这样带来的弊端是对土地占用量的增加,同时对土壤破坏范围也会扩大,不满足绿色文明施工理念;
[0004]其次地钻的高度固定,只能满足单一深度的钻孔使用,无法满足不同的深度的钻孔使用,适用性较低;
[0005]最后现有的地钻为一体化设计,不便于拆卸,从而便于地钻的运输或移动;
[0006]并且现有地钻的转动杆长度不便于调节,进一步影响地钻整体的运输或移动。
[0007]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输变电工程用装配式深地钻。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变电工程用装配式深地钻,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为保证施工安全性,通常采用增加地钻数量的方式来满足施工荷载要求,且地钻群为横向设置,这样带来的弊端是对土地占用量的增加,同时对土壤破坏范围也会扩大,不满足绿色文明施工理念;
[0009]其次地钻的高度固定,只能满足单一深度的钻孔使用,无法满足不同的深度的钻孔使用,适用性较低;
[0010]最后现有的地钻为一体化设计,不便于拆卸,从而便于地钻的运输或移动;
[0011]并且现有地钻的转动杆长度不便于调节,进一步影响地钻整体的运输或移动的问题。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3]一种输变电工程用装配式深地钻,包括:
[0014]锚杆;
[0015]尖锐部,所述尖锐部固定焊接于锚杆的底部;
[0016]钻土绞龙,所述钻土绞龙设于锚杆外壁;
[0017]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开设于锚杆的顶部;
[0018]安装孔一,所述安装孔一开设于锚杆外壁并与连接孔相连通;
[0019]管体,所述管体设于锚杆的上方位置;
[0020]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固定于管体的底部,且其位于连接孔内部;
[0021]安装孔二,所述安装孔二开设于连接套外壁,且其与安装孔一进行配合;
[0022]连接销钉一,所述连接销钉一位于设于安装孔一、安装孔二内;
[0023]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于管体顶部,其用于转动钻土绞龙进行钻孔工作。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管体至少设置两组。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锚杆外壁固定有限位环,所述锚杆外壁活动套接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底部与限位环顶部接触;
[0026]所述钻土绞龙固定于安装套外壁。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套外壁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部开设有安装孔三,所述安装孔三贯穿连接柱的左、右两端;
[0028]所述安装套外壁开设有与安装孔三相配合的安装孔四;
[0029]所述锚杆外壁开设有与安装孔四相配合的安装孔五。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孔三、安装孔四、安装孔五处于同一条水平线;
[0031]所述安装孔三、安装孔四、安装孔五内设有连接销钉二。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孔三内嵌入式可拆卸安装有密封塞。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套设在管体顶部的套管,所述套管顶部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套管相互垂直设置;
[0034]所述连接杆外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
[0035]所述连接杆外壁设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通过滑块配合滑槽滑动连接在连接杆的外壁;
[0036]所述转动管外壁安装有握套。
[003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套管外壁开设有安装孔六,所述管体外壁开设有与安装孔六相配合的安装孔七;
[0038]所述安装孔六、安装孔七内设有连接销钉三。
[003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杆外壁开设有固定孔、限位孔,所述转动管外壁开设有与固定孔、限位孔相配合的安装孔八,所述安装孔八内活动穿设有卡柱,所述卡柱顶部固定有辅助板;
[0040]所述辅助板顶部固定有拉环。
[004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卡柱外壁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辅助板固定,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与转动管外壁固定。
[00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43]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地钻整体的形态,采用单独的地钻整体且为竖直设置,降低其对土地面积的占用,对应的缩减土壤的破坏范围,满足绿色文明施工理念。
[0044]管体与锚杆的装配模式为,首先将管体底部的连接套插入至锚杆顶部的连接孔内,再将连接销钉一连接至安装孔一、安装孔二内,即可完成锚杆与管体的装配连接,通过合理的增加多个管体,即可对本专利技术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使得本专利技术可以满足不同的钻孔深度使用,整体的适用性较高。
[0045]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连接销钉一从安装孔一、安装孔二内取出,即可将管体、锚杆进行分
离,同理,将连接销钉三从安装孔六、安装孔七内取出,即可完成转动管与管体的分离,相比较现有的,本专利技术便于进行拆卸,从而便于运输或移动。
[0046]在正常使用时,本专利技术通过拉环拉动卡柱,此时压缩弹簧为拉伸运动,待卡柱底部与限位孔脱离后,再在滑槽与滑块的配合下可以驱使转动管在连接杆外壁进行活动,待安装孔八与固定孔重合后,此时通过松开拉环,此时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会进行收缩运动并驱使卡柱卡接至固定孔内,从而完成对转动管进行限位固定,此时转动管与连接杆的整体长度会缩小,相比较现有的,本专利技术可以对转动管与连接杆的整体长度进行调节,在需要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运输或移动时,通过对转动管与连接杆的整体长度进行调节,可以便于本专利技术进行运输或移动。
附图说明
[004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锚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50]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滑槽、滑块结构示意图;
[005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管体结构示意图。
[0053]图中:101、锚杆;102、尖锐部;103、钻土绞龙;104、连接孔;105、安装孔一;106、管体;107、连接套;108、安装孔二;109、连接销钉一;110、限位环;111、安装套;112、密封塞;113、连接柱;114、安装孔三;115、安装孔四;116、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变电工程用装配式深地钻,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101);尖锐部(102),所述尖锐部(102)固定焊接于锚杆(101)的底部;钻土绞龙(103),所述钻土绞龙(103)设于锚杆(101)外壁;连接孔(104),所述连接孔(104)开设于锚杆(101)的顶部;安装孔一(105),所述安装孔一(105)开设于锚杆(101)外壁并与连接孔(104)相连通;管体(106),所述管体(106)设于锚杆(101)的上方位置;连接套(107),所述连接套(107)固定于管体(106)的底部,且其位于连接孔(104)内部;安装孔二(108),所述安装孔二(108)开设于连接套(107)外壁,且其与安装孔一(105)进行配合;连接销钉一(109),所述连接销钉一(109)位于设于安装孔一(105)、安装孔二(108)内;旋转机构(200),所述旋转机构(200)设于管体(106)顶部,其用于转动钻土绞龙(103)进行钻孔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变电工程用装配式深地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6)至少设置两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变电工程用装配式深地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101)外壁固定有限位环(110),所述锚杆(101)外壁活动套接有安装套(111),所述安装套(111)底部与限位环(110)顶部接触;所述钻土绞龙(103)固定于安装套(111)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变电工程用装配式深地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111)外壁固定有连接柱(113),所述连接柱(113)内部开设有安装孔三(114),所述安装孔三(114)贯穿连接柱(113)的左、右两端;所述安装套(111)外壁开设有与安装孔三(114)相配合的安装孔四(115);所述锚杆(101)外壁开设有与安装孔四(115)相配合的安装孔五(11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变电工程用装配式深地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三(1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冬旻杨罡王志华姚志浩孙建军陈春超郑蓉宋倩章小敏谢春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能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