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镜头和车载摄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759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0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载镜头和车载摄像系统,车载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车载镜头被配置为在焦距22mm、115mm和450mm之间进行分阶段变焦,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被配置为变焦时沿光轴同时移动,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被配置为变焦时沿光轴同时移动,第一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被配置为变焦时保持原位;车载镜头中的至少两个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可以维持良好的像差修正,以获得所需要的性能。以获得所需要的性能。以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镜头和车载摄像系统


[0001]本申请属于光学成像探测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镜头和车载摄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车载镜头可用于采集路况信息,例如采集行人横穿道路,道路几何构造,路面状况,道路灾害及交通状况等信息。现有的车载镜头一般都为定焦距镜头,根据焦距、视场角和像高的关系,焦距和像高一旦确定,则视场角也就确定不变,观测范围随之固定,导致无法根据车外目标的位置远近和大小调整其在探测器靶面上所成像的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车载镜头和车载摄像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车载镜头无法根据车外目标的位置远近和大小调整其在探测器靶面上所成像大小的问题。
[0004]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载镜头,车载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其中,车载镜头被配置为在焦距22mm、115mm和450mm之间进行分阶段变焦,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被配置为变焦时沿光轴同时移动,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被配置为变焦时沿光轴同时移动,第一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被配置为变焦时保持原位;车载镜头中的至少两个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均为非球面透镜。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载镜头还包括光阑,光阑设置在第五透镜的物侧面。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小于或等于10
‑6。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载镜头还包括镜筒,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位于镜筒中,镜筒的内壁面设置有直线槽,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作为整体与直线槽滑动连接,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作为整体与直线槽滑动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载镜头在变焦过程中各视场下主光线与光轴之间的夹角小于6.5
°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八透镜均为锗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七透镜为硒化锌透镜。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包括沿光轴依次排列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相对光线入射侧均为凸面;
[0012]第二透镜包括沿光轴依次排列的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相对光线入射侧均为凸面;
[0013]第三透镜包括沿光轴依次排列的第五弧面和第六弧面,第五弧面和第六弧面相对
光线入射侧均为凸面;
[0014]第四透镜包括沿光轴依次排列的第七弧面和第八弧面,第七弧面相对光线入射侧为凹面,第八弧面相对光线入射侧为凸面;
[0015]第五透镜包括沿光轴依次排列的第九弧面和第十弧面,第九弧面和第十弧面相对光线入射侧均为凸面;
[0016]第六透镜包括沿光轴依次排列的第十一弧面和第十二弧面,第十一弧面相对光线入射侧为凸面,第十二弧面相对光线入射侧为凹面;
[0017]第七透镜包括沿光轴依次排列的第十三弧面和第十四弧面,第十三弧面和第十四弧面相对光线入射侧均为凹面;
[0018]第八透镜包括沿光轴依次排列的第十五弧面和第十六弧面,第十五弧面和第十六弧面相对光线入射侧均为凹面。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弧面、第六弧面、第八弧面、第九弧面、第十一弧面、第十三弧面以及第十五弧面均为非球面。
[0020]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载摄像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车载镜头。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镜头可在探测地点不变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将车外目标放大或缩小,实现对车外目标的大范围搜索和详查的目的。而且相对于传统的连续变焦,本申请实施例的镜头采用在焦距22mm、115mm和450mm之间的阶段变焦,避免设计复杂的非线性变焦距曲线、加工复杂的非线性变焦距凸轮槽。此外,车载镜头中的至少两个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可以维持良好的像差修正,以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镜头的光学系统焦距为22mm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车载镜头的光线传播示意图;
[0025]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镜头的光学系统焦距为115mm的光线传播示意图;
[0026]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镜头的光学系统焦距为450mm的光线传播示意图;
[0027]图5a~图5c分别为实施例1的车载镜头的焦距分别为22mm、115mm、450mm的点列图;
[0028]图6a~图6c分别为实施例1的车载镜头的焦距分别为22mm、115mm、450mm的波像差均方根图;
[0029]图7a~图7c分别为实施例1的车载镜头的焦距分别为22mm、115mm、450mm的畸变图;
[0030]图8a~图8c分别为实施例1的车载镜头的焦距分别为22mm、115mm、450mm的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图;
[0031]图9a~图9c分别为实施例2的车载镜头的焦距分别为22mm、115mm、450mm的点列图;
[0032]图10a~图10c分别为实施例2的车载镜头的焦距分别为22mm、115mm、450mm的波像差均方根图;
[0033]图11a~图11c分别为实施例2的车载镜头的焦距分别为22mm、115mm、450mm的畸变图;
[0034]图12a~图12c分别为实施例2车载镜头的焦距分别为22mm、115mm、450mm的MTF曲线图。
[0035]附图标号如下:
[0036]探测器500;光阑600;第一透镜10;第一弧面S11;第二弧面S12;第二透镜20;第三弧面S21;第四弧面S22;第三透镜30;第五弧面S31;第六弧面S32;第四透镜40;第七弧面S41;第八弧面S42;第五透镜50;第九弧面S51;第十弧面S52;第六透镜60;第十一弧面S61;第十二弧面S62;第七透镜70;第十三弧面S71;第十四弧面S72;第八透镜80;第十五弧面S81;第十六弧面S82。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00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其中,所述车载镜头被配置为在焦距22mm、115mm和450mm之间进行分阶段变焦,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被配置为变焦时沿光轴同时移动,所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被配置为变焦时沿所述光轴同时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被配置为变焦时保持原位;所述车载镜头中的至少两个透镜为非球面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均为非球面透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镜头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小于或等于10
‑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镜头还包括镜筒,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位于所述镜筒中,所述镜筒的内壁面设置有直线槽,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作为整体与所述直线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作为整体与所述直线槽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镜头在变焦过程中各视场下主光线与光轴之间的夹角小于6.5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英存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