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镀锡基板用钢的生产方法,涉及金属生产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KR法预处理、转炉、出钢、喂铝线脱氧处理、钢包精炼炉浅处理、连铸等工序。本方法的出钢过程不采用铝脱氧炉后喂线方式进行脱氧,降低了出钢过程吸氮量,实现对氮含量的有效控制。LF浅处理造渣实现了对炉渣组分的调整,保证炉渣吸附夹杂的能力,通过造渣软吹加快夹杂物上浮去除,降低了钢中全氧含量和夹杂物水平。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无RH真空设备,仅通过LF精炼处理的条件下,钢带成品全氧含量≤0.0030wt%,氮含量≤0.0035wt%,各类夹杂物等级≤1级,无20um以上尺寸夹杂物。尺寸夹杂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镀锡基板用钢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镀锡基板用钢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需镀层处理,且镀锡板规格较薄(一般厚度为0.12~0.55mm),与普通产品相比,镀锡基板对夹杂、氧氮和表面质量以及版型要求更高。镀锡板全氧一般控制在30ppm以下,氮含量要求50ppm以下,一般控制在40ppm以下,非金属夹杂物颗粒一般控制在50μm以下。
[0003]国内主要钢铁企业镀锡板生产工艺多采用RH法(RH
‑
vacuum degassing)进行真空处理,以使夹杂物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生产流程为:铁水预处理
→
转炉
→
RH真空脱气处理
→
连铸,有效控制钢水氮含量以及夹杂物尺寸和含量。部分企业则是采用铁水预处理
→
转炉
→
钢包精炼炉(LF炉,Ladle Furnace)白渣钙处理
→
连铸工艺。采用LF精练技术处理过程中,电弧高温电离下容易增氮,使得MR系列用钢仅通过LF处理生产变得困难。钢中氮含量的增加,将导致其冲压加工性能变坏,同时固溶氮是造成镀锡板成品时效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平整后的应变时效作用,氮的影响尤其大,因此要求氮含量尽量低,含量一般要小于0.0050wt%,对软质镀锡板来说,钢中的氮含量应控制在0.0040wt%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镀锡基板用钢的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镀锡基板用钢的生产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S1、采用KR法(Kambara Reactor)对铁水进行脱硫处理,并对铁水进行前扒渣和后扒渣处理,控制铁水带渣量<0.2wt%,铁水硫含量≤0.010wt%。
[0006]S2、将铁水装入转炉,转炉底全程吹氩,控制出钢温度1600~1630℃,终点碳含量0.05~0.07wt%。
[0007]S3、出钢:加入白灰800kg/炉和渣洗料300kg/炉,出钢时间≥4min。
[0008]S4、将钢包送至吹氩站进行喂铝线脱氧处理,喂线速度≥4.5m/s,加入复合脱氧剂200kg/炉,再加入造渣剂200kg/炉,软吹2~3分钟。
[0009]S5、将钢包送入钢包精炼炉浅处理工序,加入白灰400~700kg/炉,精炼渣400~800kg/炉,复合脱氧剂200kg/炉调整渣态,加入铝粉50~100kg/炉脱氧调渣。
[0010]S6、对钢包精炼炉中的合金进行成分调整和温度调整后出站软吹,软吹时间大于10min。
[0011]S7、连铸:浇铸过程中中间包保持满液面状态,中间包液面加无碳低硅覆盖剂,长水口采用密封圈+吹氩全程保护浇注,完成镀锡基板用钢的生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法的出钢过程不采用铝脱氧炉后喂线方式进行脱氧,降低了出钢过程吸氮量,实现对氮含量的有效控制。LF浅处理造渣实现
了对炉渣组分的调整,保证炉渣吸附夹杂的能力,通过造渣软吹加快夹杂物上浮去除,降低了钢中全氧含量和夹杂物水平。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在无RH真空设备,仅通过LF精炼处理的条件下,钢带成品全氧含量≤0.0030wt%,氮含量≤0.0035wt%,各类夹杂物等级≤1级,无20um以上尺寸夹杂物。
[0013]进一步地,镀锡基板用钢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具体质量百分比为:C:0.06~0.08%,Si≤0.02%,Mn:0.33~0.37%,S ≤ 0.015%、P ≤ 0.018%、AlS:0.03~0.05%,且O≤0.0030%,N≤0.003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0014]进一步地,S1中脱硫处理的搅拌时间为8~10min,脱硫剂加入量800~1300kg/炉。
[0015]进一步地,S3出钢过程之前还包括:开启氩气,对钢包内的空气进行置换。
[0016]进一步地,S5中精炼渣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具体质量百分比为:SiO2:4~6%,CaO:45~55%,MgO:6~10%,Al2O3:25~32%,TFe:1~5%,MnO:2~6%,R:8~12%。
[0017]进一步地,S7中的中间包过热度为15~3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镀锡基板用钢的生产方法,镀锡基板用钢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具体质量百分比为:C:0.06~0.08%,Si≤0.02%,Mn:0.33~0.37%,S≤0.015%,P≤0.018%,AlS:0.03~0.05%,且O≤0.0030%,N≤0.003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生产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S1、采用KR法对高炉铁水进行脱硫处理,其中,控制搅拌时间为8~10min,脱硫剂加入量800~1300kg/炉。并且,需要对铁水进行前扒渣和后扒渣处理,保证进入转炉的铁水带渣量小于0.2wt%,入炉铁水硫含量小于等于0.010wt%,保证终点硫含量控制相对较低水平,实现对A类夹杂物控制。
[0020]S2、将脱硫后的铁水装入转炉,转炉底全程吹氩气,控制终点钢水氮含量。转炉控制过程化渣,采用锥形氧枪吹氧和顶底复吹转炉吹炼,并使用副枪及二级设备控制吹炼,保证终点成分温度双命中,控制出钢温度在1600~1630℃之间,终点碳含量0.05~0.07wt%,保证终点氧含量控制水平相对低。
[0021]S3、通过出钢口将转炉中的铁水通入钢包内。出钢前钢包提前开启氩气,实现钢包内氩气置换,减少钢水吸氮。不使用大修包、小修包及备包,降低出钢温度,同时减少耐火材料对钢液的污染。转炉控制出钢口使用次数,出钢口不在前30炉或后20炉生产。
[0022]出钢过程仅加入中碳锰铁和增碳剂进行成分调整,出钢过程不使用铝粒脱氧,有效控制低氧势下钢水吸氮。控制出钢时间≥4min,优选的,控制出钢时间为4分30秒到6分钟之间。同时维护出钢口形状不散流,保证钢流圆滑,减少出钢过程钢流吸氮。出钢过程下渣检测配合挡渣锥进行挡渣,减少出钢下渣量,降低钢包顶渣氧化性,降低钢水二次氧化的机率。出钢过程加入白灰800kg/炉和渣洗料300kg/炉提前造渣,加速炉后及精炼成渣,提高夹杂物去除效果。
[0023]S4、在吹氩站采取喂铝线工艺脱氧,调整钢液AlS含量到钢种内控目标上限(过程严禁钢液大翻)。喂铝线时软吹避开吹氩孔,喂线速度≥4.5m/s,喂线后控制吹氩流量,适当
增大氩气流量1~2分钟,加入复合脱氧剂调渣200kg/炉,调整钢包顶渣氧化性,加快成渣。再加入200kg/炉加入低碱度造渣剂调整炉渣碱度,软吹2~3分钟测温取样后离站。
[0024]S5、LF炉精炼,采取LF炉浅处理工艺,加入白灰400~700kg/炉,精炼渣400~800kg/炉,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镀锡基板用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S1、采用KR法对铁水进行脱硫处理,并对铁水进行前扒渣和后扒渣处理,控制铁水带渣量<0.2wt%,铁水硫含量≤0.010wt%;S2、将铁水装入转炉,转炉底全程吹氩,控制出钢温度1600~1630℃,终点碳含量0.05~0.07wt%;S3、出钢:加入白灰800kg/炉和渣洗料300kg/炉,出钢时间≥4min;S4、将钢包送至吹氩站进行喂铝线脱氧处理,喂线速度≥4.5m/s,加入复合脱氧剂200kg/炉,再加入造渣剂200kg/炉,软吹2~3分钟;S5、将钢包送入钢包精炼炉浅处理工序,加入白灰400~700kg/炉,精炼渣400~800kg/炉,复合脱氧剂200kg/炉调整渣态,加入铝粉50~100kg/炉脱氧调渣;S6、对钢包精炼炉中的合金进行成分调整和温度调整后出站软吹,软吹时间大于10min;S7、连铸:浇铸过程中中间包保持满液面状态,中间包液面加无碳低硅覆盖剂,长水口采用密封圈+吹氩全程保护浇注,完成镀锡基板用钢的生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冉孟伦,刘光磊,黄莎莎,徐子娟,邓艳通,乔立岩,李秋华,王杨,江海明,李科,齐超群,杨贺程,孙仕良,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瑞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