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膜吸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27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膜吸收器,所述降膜吸收器包括壳体、降膜管、喷淋管和补液管,壳体具有腔室、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位于壳体的底部,出气口位于壳体的顶部,出气口和进气口均与腔室连通,降膜管设在壳体内,降膜管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子管,多个子管沿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喷淋管设在壳体内位于降膜管的上方,喷淋管上设有多个喷淋口,补液管设在壳体内且与喷淋管沿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补液管位于喷淋管的下方,至少一部分子管位于喷淋管和补液管之间,另一部分子管位于补液管下方,补液管设有多个补液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降膜吸收器具有结构简单、传质系数高,换热效率强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膜吸收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工、换热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降膜吸收器。

技术介绍

[0002]降膜吸收器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空调制冷、石油化工、余热利用等方面,降膜管的常见布置包括竖直管和水平管等。其中水平管降膜吸收器的吸收过程包含降膜管表面溶液吸收和管间多种流型溶液吸收过程,具有吸收效率高、压阻小、调节灵活等优势。
[0003]相关技术中,降膜吸收器传质系数降低,换热效率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0005]相关技术中,影响水平管降膜吸收器吸收性能的重要指标是其传质系数,该系数的大小受溶液浓度、流量和温度,气体含湿量、流量和温度,以及管内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等多重影响,而溶液浓度和流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0006]为保证吸收效果,降膜吸收管通常呈多排布置,初始高浓度溶液从最高端布液管流下后,沿水平管外壁流下,在管间形成液滴等流型后撞击下一排水平管,期间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随管排数增加,溶液浓度逐渐降低,传质系数减小,吸收性能大幅下降。
[0007]实验表明,相较于上排管,下排管的传质系数会下降10%,十排降膜管后,溶液传质系数降低80%。
[0008]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传质系数降高,换热效率高的降膜吸收器。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膜吸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腔室、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出气口位于壳体的顶部,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均与所述腔室连通;降膜管,所述降膜管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降膜管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子管,多个所述子管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设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降膜管的上方,所述喷淋管上设有多个喷淋口,多个所述喷淋口朝向邻近所述降膜管的一侧设置且沿所述喷淋管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补液管,所述补液管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喷淋管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补液管位于所述喷淋管的下方,至少一部分所述子管位于所述喷淋管和所述补液管之间,另一部分所述子管位于所述补液管下方,所述补液管设有多个补液口,多个所述补液口朝向远离所述喷淋管的一侧设置且沿所述补液管的轴向间隔设置。
[00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膜吸收器,设置补液管,从而通过补液管对另一部分子管补充初始的高浓度溶液,使另一部分子管原有的低浓度溶液表面不断更新,气液交界面处的溶液增加浓度,传质驱动力和传质系数从而增加,使吸收效果大幅提升。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液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套设在所述第二管外,所述第一管上设有多个第一口,多个所述第一口设在所述第一管沿所述第一管的轴
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管上设有多个第二口,多个所述第二口沿所述第二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口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口之间间隔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口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口连通以形成所述补液口。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其中一者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另一者的轴向方向可移动,以便调整所述补液口的大小。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其中一者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另一者可转动,以便调整所述补液口的大小。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膜吸收器还包括连通件,所述连通件的一端与所述喷淋管连通,连通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补液管联通,以便所述喷淋管内的液体流入所述补液管。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膜吸收器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在所述壳体内,多个所述子管、所述喷淋管和所述补液管的每一者均设在所述安装架上。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膜吸收器还包括扰流组件,所述扰流组件包括第一环形本体和多个扰流片,所述第一环形本体和所述扰流片均设在所述降膜管内,所述扰流片为波浪状,多个所述扰流片与所述第一环形本体相连且沿所述第一环形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扰流片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本体远离所述降膜管的进口的一端,所述扰流片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降膜管本体的内周面接触,以在所述冷却液流入所述降膜管时,所述扰流片振动以扰动所述降膜管内周面的热边界层。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组件还包括第二环形本体和筋板,所述第二环形本体套设在所述第一环形本体的外周侧,且所述第一环形本体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环形本体的内周面间隔设置以形成通道,所述筋板设在所述第一环形本体和所述第二环形本体之间,所述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本体和第二环形本体相连,以便所述第二环形本体设在所述第一环形本体上。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本体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在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进口的一端,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沿邻近所述进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膜管具有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两端对应相连;所述降膜吸收器还包括第一引流件和第二引流件,所述第一引流件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一引流件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方向之间成夹角,所述第一引流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引流件沿所述降膜管的轴向和/或周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引流件第一引流件设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第二引流件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三段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四段的延伸方向之间成夹角,所述第二引流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引流件沿所述降膜管的轴向和/或周向间隔布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膜吸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膜吸收器的的补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膜吸收器的的补液管的第一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膜吸收器的的补液管的第二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膜吸收器的补液管的剖视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膜吸收器的降膜管的主视图。
[0026]图7是图6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膜吸收器的降膜管的俯视图。
[0028]图9是图8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膜吸收器的降膜管的仰视图。
[0030]图11是图10中C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膜吸收器的扰流组件安装在降膜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是图12中D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膜吸收器的扰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膜吸收器的扰流组件的主视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降膜吸收器100;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腔室、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出气口位于壳体的顶部,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均与所述腔室连通;降膜管,所述降膜管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降膜管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子管,多个所述子管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设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降膜管的上方,所述喷淋管上设有多个喷淋口,多个所述喷淋口朝向邻近所述降膜管的一侧设置且沿所述喷淋管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补液管,所述补液管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喷淋管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补液管位于所述喷淋管的下方,至少一部分所述子管位于所述喷淋管和所述补液管之间,另一部分所述子管位于所述补液管下方,所述补液管设有多个补液口,多个所述补液口朝向远离所述喷淋管的一侧设置且沿所述补液管的轴向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套设在所述第二管外,所述第一管上设有多个第一口,多个所述第一口设在所述第一管沿所述第一管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管上设有多个第二口,多个所述第二口沿所述第二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口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口之间间隔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口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口连通以形成所述补液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其中一者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另一者的轴向方向可移动,以便调整所述补液口的大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其中一者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另一者可转动,以便调整所述补液口的大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件,所述连通件的一端与所述喷淋管连通,连通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补液管联通,以便所述喷淋管内的液体流入所述补液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在所述壳体内,多个所述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承磊李美军王乃继牛芳段璐魏琰荣王志强张鑫梁兴刘增斌程晓磊龚艳艳崔名双王志星夏少波底一王永英陈隆杨石刘振宇李婷刘鹏中贾楠程鹏邢文朝宋春燕柳冠青裘星王实朴李立新马慧艳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地融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