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平衡阻力的反渗透膜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050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平衡阻力的反渗透膜元件,包括集水管、反渗透膜组、螺旋进水件,所述螺旋进水件设于集水管朝向反渗透膜组的进水边一端,螺旋进水件设有围绕集水管轴线的螺旋形流道,螺旋进水件远离集水管一端封闭,螺旋形流道的外层与外界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组沿着所述螺旋形流道卷绕在集水管上,并使进水边与螺旋形流道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促使水流优先从螺旋形流道外层进入反渗透膜组,减小靠近起始边处的浓差极化现象,提高了使用寿命;靠近末边位置先产生浓差极化时,反渗透膜元件的整体性能不会快速衰减,容易通过压降反应反渗透膜组的污染情况,决定何时更换反渗透膜元件,所以净水安全性更高。水安全性更高。水安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平衡阻力的反渗透膜元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净水机的净水部件
,具体涉及自平衡阻力的反渗透膜元件。

技术介绍

[0002]净水机基于逆渗透原理工作,利用超静压力泵产生的压力,使水分子和矿物质离子通过反渗透膜元件,过滤水中的不纯物质,可用于生产饮用纯净水。
[0003]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主要包括进水隔网、反渗透膜和产水隔网叠加,并卷绕在中心产水管上。原水从进水边进入,沿着膜面向浓水边流动,穿过反渗透膜的纯净水进入中心产水管,剩余的浓水流至浓水边被排出。由于越靠近浓水边的杂质浓度越大且水流量及流速越小,所以靠近浓水边的浓差极化现象比进水边更严重,导致膜污染加速,从而反渗透膜元件的性能快速衰减,使用寿命降低,净化水质下降。
[0004]以下文献出自本领域领先企业,属于本领域前沿的现有技术: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净水机及其反渗透膜元件(公开号:CN105233693A),通过设置进水隔网靠近浓水边的流道网格厚度较厚,使水流易形成湍流,提高反渗透膜的分离效率,以此减轻浓差极化。然而,水的湍流与水的流速成正比,在超静压状态下并且膜表面的进水隔网流道狭窄,产生的湍流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该方案膜元件的抗污染效果并不明显。
[0005]专利技术专利:一种进水隔网、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机(公开号:CN108970191A),通过设置进水隔网的支撑线、导流线至少之一间隔不均匀分布,使得进水隔网靠近起始边与浓水边的交点的第一区域面积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冲刷并排出,以此减轻浓差极化。该方案虽然使性能衰减速度有所减缓,然而,由于原水从进水边至浓水边的过程中,因为纯水渗透而使水量减小、流速降低以及压损增加,水对膜面的冲刷力度减小,污染情况仍然会是浓水边更严重,并往进水边扩展;并且,由于纯水最终都会流至中心产水管表面的收集孔汇聚,所以越靠近末边的纯水行程越长,所需背压越大,从而过水量越小,总负荷越小,污染情况仍然会是起始边更严重,并往末边延伸。综上,该方案受浓差极化现象的影响仍然较大,不能充分避免反渗透膜元件的性能快速衰减,使用寿命不够长,且性能衰减时净化水质会直接下降,不易察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反渗透膜元件受到浓差极化的影响,性能快速衰减,使用寿命不够长,且性能衰减时净化水质会直接下降,不易察觉。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平衡阻力的反渗透膜元件,包括集水管、反渗透膜组、螺旋进水件,所述螺旋进水件设于集水管朝向反渗透膜组的进水边一端,螺旋进水件设有围绕集水管轴线的螺旋形流道,螺旋进水件远离集水管一端封闭,螺旋形流道的外层与外界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组沿着所述螺旋形流道卷绕在集水管上,并使进水边与螺旋形流道衔接。
[0008]本专利技术还可以作出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形流道从外层至内层逐渐向集水管轴向伸出,反渗透膜组的进水边沿着伸出部位卷绕在螺旋进水件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膜组的进水边靠近自身起始边的部位与起始边形成钝角。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膜组的进水边靠近自身末边的部位至少卷绕一圈的长度与末边垂直,且末边与浓水边垂直,反渗透膜组的外侧至少一圈卷绕在螺旋形流道外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形流道的内侧还设有中心管,中心管套在集水管上并连接,反渗透膜组的最内层卷绕在中心管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膜组与中心管接触的部位还设有密封垫。避免原水直接泄入集水管,提高净水安全性。
[0013]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形流道的内部沿螺旋形分布有阻力材料。
[0014]进一步的,所述阻力材料沿螺旋形流道每一圈分布一件。
[0015]进一步的,所述螺旋进水件上设有进水腔与管接头,进水腔一端连通管接头,进水腔另一端连通所述螺旋形流道的外层。
[0016]进一步的,所述管接头位于螺旋进水件远离集水管的一端,管接头正对螺旋形流道的外层。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螺旋进水件的螺旋形流道使进水越向内压损越大,使得反渗透膜组的进水边内外层入水阻力相互平衡,从而促使水流优先从螺旋形流道外层进入反渗透膜组,减小靠近起始边处的浓差极化现象,或者使靠近末边位置先产生浓差极化,提高了使用寿命;靠近末边位置先产生浓差极化时,反渗透膜元件的整体性能不会快速衰减,容易通过压降反应反渗透膜组的污染情况,决定何时更换反渗透膜元件,所以净水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
[0021]图4是螺旋进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集水管;2

管接头;3

反渗透膜组;31

进水隔网;32

过滤膜片;33

产水隔网;35

进水边;36

浓水边;37

起始边;38

末边;4

汇集孔;5

螺旋进水件;6

螺旋形流道;7

中心管;8

密封垫;9

阻力材料;10

进水腔;20

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4]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平衡阻力的反渗透膜元件,包括集水管1、反渗透膜组3、螺旋进水件5,所述螺旋进水件5设于集水管1朝向反渗透膜组3的进水边35一端,螺旋进水件5设有围绕集水管1轴线的螺旋形流道6,螺旋进水件5远离集水管1一端封闭,螺旋形流道6的外层与外界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组3沿着所述螺旋形流道6卷绕在集水管1上,并使进水边35与螺旋形流道6衔接。
[0025]原理:本专利技术作为膜元件,是净水部件的一部分,净水部件的其余部分是公知常识并且与本专利技术无关,故无须赘述,此处引用仅限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使用时,如图3所示,净水部件的壳体20等元件将反渗透膜组3外侧封闭,使进水压力无法从反渗透膜组3外侧通过和泄放,进水压力使反渗透膜元件形成从外侧至集水管1的背压以及从进水边35至浓水边36的背压。
[0026]反渗透膜组通常由进水隔网31(俗称浓网)、过滤膜片32(公司膜片主要有反渗透、纳滤、超滤三种)、产水隔网33(俗称淡网)组成。进水经浓网导流流经膜片表面,经膜片的选择过滤作用,将大部分的物质截留、少部分物质和水透过膜片进入淡网通道形成产水,浓水经浓网通道从膜组的另一端排出,产水经淡网通道螺旋进入中心管,即得产水。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原水从螺旋形流道6的外层与外界连通处进入,从进水边35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平衡阻力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管(1)、反渗透膜组(3)、螺旋进水件(5),所述螺旋进水件(5)设于集水管(1)朝向反渗透膜组(3)的进水边(35)一端,螺旋进水件(5)设有围绕集水管(1)轴线的螺旋形流道(6),螺旋进水件(5)远离集水管(1)一端封闭,螺旋形流道(6)的外层与外界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组(3)沿着所述螺旋形流道(6)卷绕在集水管(1)上,并使进水边(35)与螺旋形流道(6)衔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阻力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流道(6)从外层至内层逐渐向集水管(1)轴向伸出,反渗透膜组(3)的进水边(35)沿着伸出部位卷绕在螺旋进水件(5)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平衡阻力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组(3)的进水边(35)靠近自身起始边(37)的部位与起始边(37)形成钝角。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平衡阻力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组(3)的进水边(35)靠近自身末边(38)的部位至少卷绕一圈的长度与末边(38)垂直,且末边(38)与浓水边(36)垂直,反渗透膜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利杰梁松苗戴启军唐伦方俊梁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