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液气井排采工艺优选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662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积液气井排采工艺优选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排采气井的参数数据,所述参数数据包括备选排采工艺的信息;基于所述参数数据,应用预设的产能递减模型,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采用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措施增气量、措施有效期以及综合递减率;基于所述参数数据,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采用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采气速度以及经济指标;基于所述措施增气量、所述措施有效期、所述综合递减率、所述采气速度以及所述经济指标,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的优选排采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积液气井排采工艺优选方法及装置,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价积液气井排采工艺;同时兼顾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有效性,提高排采措施的效率。的效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积液气井排采工艺优选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积液气井排采工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积液气井排采工艺优选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层状边水和块状底水气藏,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下降,气水过渡带内边界向井筒移动,气井见水是必然反应。当气井产气量不足以将水携带出井筒时,会引起井筒积液,使产能迅速衰减,举升成本增加;甚至会导致关井水淹,重开后也难以恢复生产;这种情况成为制约气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
[0003]现有技术中通过排水采气技术排出井筒中液体恢复气井产能,以保证天然气的高效开采。现有的排水采气技术包括气举、电泵、速采管柱等工艺技术,不同工艺技术具备不同的技术特征及适用性,并且不同气井的生产特征也不同。这些排水采气技术的选取多通过经验获得,虽然能够快速作出决策,但缺乏全面系统的评价过程,主观色彩强烈,评价结果过于片面,不能同时兼顾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有效性,降低了排采措施的有效性。
[0004]因此,如何兼顾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考虑客观地优选积液气井排采工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积液气井排采工艺优选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未能兼顾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考虑客观地优选积液气井排采工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积液气井排采工艺优选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排采气井的参数数据,所述参数数据包括备选排采工艺的信息;基于所述参数数据,应用预设的产能递减模型,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采用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措施增气量、措施有效期以及综合递减率;基于所述参数数据,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采用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采气速度以及经济指标;基于所述措施增气量、所述措施有效期、所述综合递减率、所述采气速度以及所述经济指标,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的优选排采工艺。
[0007]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数据还包括:待排采气井的名称、待排采气井的基本参数、待排采气井的生产数据、待排采气井的作业历史;所述基本参数包括:待排采气井的投产时间、待排采气井的生产层位以及待排采气井所在的井区;所述生产数据包括:日产气数据、日产油数据、日产水数据;所述备选排采工艺的信息包括:备选排采工艺的名称、备选排采工艺适用性;所述经济指标包括:投资总额、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以及内部收益率。
[0008]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参数数据,应用预设的产能递减模型,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采用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措施增气量、措施有效期,包括:基于所述参数数
据,应用所述产能递减模型,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在采用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前和准备采用的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产量对比;基于所述产量对比,确定所述措施增气量和所述措施有效期;其中,所述产能递减模型的表达式为:
[0009][0010]t为时间;Q为t时刻对应的产气量;Q
o
为气井开采中递减阶段的初始产气量;a、b、c为回归常数。
[0011]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措施增气量、所述措施有效期、所述综合递减率、所述采气速度以及所述经济指标,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的优选排采工艺,包括:预设输入指标包括所述综合递减率、所述投资总额以及所述投资回收期;输出指标包括所述采气速度、所述措施增气量、所述措施有效期、所述财务净现值以及所述内部收益率;将所述输入指标和所述输出指标作为所述输入数据,应用第一模型,确定输出参量θ、λ
j
、S
+
、S

各自的数值;θ为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效率值;λ
j
为权向量;S
+
为第一松弛变量;S

为第二松弛变量;当θ=1时,应用第二模型,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的优选排采工艺;所示第二模型的输入数据为所述输入指标和所述输出指标;所述第二模型的表达式为:
[0012][0013]其中,k为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在所述备选排采工艺中的序号,X
k
为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输入指标的1维列向量;Y
k
为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输出指标的1维列向量;θ*为超效率值;j为所述序号,且j的取值不等于k;n为所述序号的最大值;X
j
为第j个备选排采工艺的输入指标的1维列向量;Y
j
为第j个备选排采工艺的输出指标的1维列向量;λ
j
为所述权向量。
[0014]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型的表达式为:
[0015][0016]其中,为元素均为1的m维向量,m的取值为所述第一模型的输入数据的个数;e为元素均为1的s维向量,s的取值为所述第一模型的输出值的个数;j为备选排采工艺的序号,n为所述序号的最大值;Xj为所述第j个备选排采工艺的输入指标的1维列向量;X0为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输入指标的1维列向量;Yj为所述第j个备选排采工艺的输出指标的1维
列向量;Y0为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输出指标的1维列向量。
[0017]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当θ=1时,应用第二模型,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的优选排采工艺,包括:当θ=1时,基于所述输入指标和所述输出指标,应用所述第二模型,确定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超效率值;遍历θ=1时的备选排采工艺的各超效率值;对所述各超效率值进行排序,其中的最大超效率值对应的备选排采工艺为所述优选排采工艺。
[0018]对应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积液气井排采工艺优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排采气井的参数数据,所述参数数据包括备选排采工艺的信息;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参数数据,应用预设的产能递减模型,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采用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措施增气量、措施有效期以及综合递减率;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参数数据,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采用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采气速度以及经济指标;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措施增气量、所述措施有效期、所述综合递减率、所述采气速度以及所述经济指标,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的优选排采工艺。
[0019]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数据还包括:待排采气井的名称、待排采气井的基本参数、待排采气井的生产数据、待排采气井的作业历史;所述基本参数包括:待排采气井的投产时间、待排采气井的生产层位以及待排采气井所在的井区;所述生产数据包括:日产气数据、日产油数据、日产水数据;所述备选排采工艺的信息包括:备选排采工艺的名称、备选排采工艺适用性;所述经济指标包括:投资总额、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以及内部收益率。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积液气井排采工艺优选方法。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排采工艺优选系统,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的积液气井排采工艺优选方法。...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积液气井排采工艺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待排采气井的参数数据,所述参数数据包括备选排采工艺的信息;基于所述参数数据,应用预设的产能递减模型,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采用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措施增气量、措施有效期以及综合递减率;基于所述参数数据,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采用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采气速度以及经济指标;基于所述措施增气量、所述措施有效期、所述综合递减率、所述采气速度以及所述经济指标,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的优选排采工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数据还包括:待排采气井的名称、待排采气井的基本参数、待排采气井的生产数据、待排采气井的作业历史;所述基本参数包括:待排采气井的投产时间、待排采气井的生产层位以及待排采气井所在的井区;所述生产数据包括:日产气数据、日产油数据、日产水数据;所述备选排采工艺的信息包括:备选排采工艺的名称、备选排采工艺适用性;所述经济指标包括:投资总额、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以及内部收益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参数数据,应用预设的产能递减模型,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采用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措施增气量、措施有效期,包括:基于所述参数数据,应用所述产能递减模型,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在采用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前和准备采用的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产量对比;基于所述产量对比,确定所述措施增气量和所述措施有效期;其中,所述产能递减模型的表达式为:t为时间;Q为t时刻对应的产气量;Qo为气井开采中递减阶段的初始产气量;a、b、c为回归常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措施增气量、所述措施有效期、所述综合递减率、所述采气速度以及所述经济指标,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的优选排采工艺,包括:预设输入指标包括所述综合递减率、所述投资总额以及所述投资回收期;输出指标包括所述采气速度、所述措施增气量、所述措施有效期、所述财务净现值以及所述内部收益率;将所述输入指标和所述输出指标作为所述输入数据,应用第一模型,确定输出参量θ、λ
j
、S
+
、S

各自的数值;θ为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效率值;λ
j
为权向量;S
+
为第一松弛变量;S

为第二松弛变量;当θ=1时,应用第二模型,确定所述待排采气井的优选排采工艺;所示第二模型的输入数据为所述输入指标和所述输出指标;所述第二模型的表达式为:
其中,k为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在所述备选排采工艺中的序号,Xk为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输入指标的1维列向量;Yk为所述第一备选排采工艺的输出指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辉秦丙林李基伟陆国琛王颖马海燕刘一哲唐登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