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建筑消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655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建筑消防装置。所述基于BIM建筑消防装置包括集烟结构,所述集烟结构固定于所述排烟管的侧壁,所述集烟结构包括集烟罩、支管、转子和风扇;吊顶结构,所述吊顶结构固定于所述集烟罩的底面,所述吊顶结构包括吊顶层和集烟孔;除杂结构,所述除杂结构安装于所述集烟罩的内部,所述除杂结构包括支撑盘、压缩盒、收集斗;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固定于所述集烟罩的内部,所述过滤结构包括限制罩、通气孔、抖灰转盘和过滤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BIM建筑消防装置具有能够提高室内排烟速度的优点。室内排烟速度的优点。室内排烟速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建筑消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建筑消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整个居室装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居室顶面作适当的装饰,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还能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艺术形象。目前写字楼中的吊顶一般采用轻钢龙骨打底,矿棉板封面,并且每隔一定距离会设有换气口。
[0003]在发生火灾时,室内将产生大量浓烟,不仅影响人员呼吸,还会导致人员视线受阻,难以辨别方向,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最终造成难以预估的损失,大量的浓烟仅靠少量的通风口难以短时间内排干净。如果将其他矿棉板改造成装有排烟系统的吊顶,便能够大大提高室内排烟效果。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基于BIM建筑消防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室内排烟速度的基于 BIM建筑消防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的基于BIM建筑消防装置包括:排烟管1;集烟结构,所述集烟结构固定于所述排烟管的侧壁,所述集烟结构包括集烟罩、支管、转子和风扇,所述支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排烟管的侧壁,且所述支管与所述排烟管内部连通,所述集烟罩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支管的另一端,且所述支管的内部与所述集烟罩的内部连通,所述转子安装于所述集烟罩的内部,且所述转子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风扇转动连接于所述集烟罩的内部,且所述风扇与所述转子转动连接;吊顶结构,所述吊顶结构固定于所述集烟罩的底面,所述吊顶结构包括吊顶层和集烟孔,所述吊顶层固定于所述集烟罩的底面,若干所述集烟孔均匀设于所述吊顶层的表面;除杂结构,所述除杂结构安装于所述集烟罩的内部,所述除杂结构包括支撑盘、压缩盒、收集斗,所述支撑盘固定于所述集烟罩的内壁,所述压缩盒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支撑盘的顶面,所述收集斗固定于所述压缩盒的顶部;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固定于所述集烟罩的内部,所述过滤结构包括限制罩、通气孔、抖灰转盘和过滤袋,所述限制罩固定于所述集烟罩的内壁,若干所述通气孔均匀设于所述限制罩的表面,若干所述抖灰转盘转动连接于所述通气孔的内部,所述过滤袋固定于所述支撑盘的顶面,且所述抖灰转盘抵触所述过滤袋的外壁。
[0007]优选的,所述集烟结构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安装于所述集烟罩的底面。
[0008]优选的,所述除杂结构还包括升降柱、导轨、转槽、转动块、复位弹簧、压缩筒、压缩盘和滑块,所述升降柱转动连接于所述压缩盒的内部,且所述升降柱与所述转子转动连接,所述导轨设于所述升降柱的外壁,所述转槽设于所述升降柱的顶面,所述转动块转动连接于所述转槽的内部,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安装于所述转动块的顶面,所述压缩筒与所述升降柱的外壁之间滑动连接,且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安装于所述压缩筒的内部顶面,所述压
缩盘固定于所述压缩筒的外壁底端,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固定于所述压缩筒的内壁顶端和底端。
[0009]优选的,所述收集斗为倒置漏斗形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压缩筒的顶面呈锥形结构,且所述压缩筒的底面抵触所述压缩盒的内部底面。
[0011]优选的,所述压缩盘的顶面为斜面,且所述压缩盘的底面抵触所述压缩盒的内部底面。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基于BIM建筑消防装置具有如下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建筑消防装置,通过在每块所述吊顶层上安装所述集烟结构等装置,在不影响吊顶装饰的作用和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整个室内全方位大体量的排烟的效果,从而加快排除室内烟雾的目的,给室内人员节省宝贵的逃生时间。此具有能够提高室内排烟速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BIM建筑消防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的吊顶结构的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的集烟罩内部整体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所示的升降柱和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3所示的转子与外部元器件的电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1、排烟管,2、集烟结构,21、集烟罩,22、支管,23、过滤网,24、转子,25、风扇,3、吊顶结构,31、吊顶层,32、集烟孔,4、除杂结构,41、支撑盘,42、压缩盒,43、收集斗,44、升降柱,45、导轨,46、转槽,47、转动块,48、复位弹簧,49、压缩筒,49a、压缩盘,49b、滑块, 5、过滤结构,51、限制罩,52、通气孔,53、抖灰转盘,54、过滤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BIM建筑消防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 1所示的吊顶结构的仰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集烟罩内部整体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升降柱和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的转子与外部元器件的电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基于BIM建筑消防装置包括:排烟管1;集烟结构2,所述集烟结构2固定于所述排烟管1的侧壁,所述集烟结构2包括集烟罩21、支管22、转子24和风扇25,所述支管2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排烟管1的侧壁,且所述支管22与所述排烟管内部连通,所述集烟罩21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支管22的另一端,且所述支管22的内部与所述集烟罩21的内部连通,所述转子24安装于所述集烟罩21的内部,且所述转子2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风扇25转动连接于所述集烟罩21的内部,且所述风扇25与所述转子24 转动连接;吊顶结构3,所述吊顶结构3固定于所述集烟罩21的底面,所述吊顶结构3包括吊顶层31和集烟孔32,所述
吊顶层31固定于所述集烟罩21 的底面,若干所述集烟孔32均匀设于所述吊顶层31的表面;除杂结构4,所述除杂结构4安装于所述集烟罩21的内部,所述除杂结构4包括支撑盘41、压缩盒42、收集斗43,所述支撑盘41固定于所述集烟罩21的内壁,所述压缩盒42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支撑盘41的顶面,所述收集斗43固定于所述压缩盒42的顶部;过滤结构5,所述过滤结构5固定于所述集烟罩21的内部,所述过滤结构5包括限制罩51、通气孔52、抖灰转盘53和过滤袋54,所述限制罩51固定于所述集烟罩21的内壁,若干所述通气孔52均匀设于所述限制罩51的表面,若干所述抖灰转盘53转动连接于所述通气孔52的内部,所述过滤袋54固定于所述支撑盘41的顶面,且所述抖灰转盘53抵触所述过滤袋 54的外壁。
[002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集烟结构2还包括过滤网 23,所述过滤网23安装于所述集烟罩21的底面,所述过滤网23可以过滤大体积的杂物,避免堵塞。
[0025]在具体实施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建筑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烟管(1);集烟结构(2),所述集烟结构(2)固定于所述排烟管(1)的侧壁,所述集烟结构(2)包括集烟罩(21)、支管(22)、转子(24)和风扇(25),所述支管(2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排烟管(1)的侧壁,且所述支管(22)与所述排烟管(1)内部连通,所述集烟罩(21)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支管(22)的另一端,且所述支管(22)的内部与所述集烟罩(21)的内部连通,所述转子(24)安装于所述集烟罩(21)的内部,且所述转子(2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风扇(25)转动连接于所述集烟罩(21)的内部,且所述风扇(25)与所述转子(24)转动连接;吊顶结构(3),所述吊顶结构(3)固定于所述集烟罩(21)的底面,所述吊顶结构(3)包括吊顶层(31)和集烟孔(32),所述吊顶层(31)固定于所述集烟罩(21)的底面,若干所述集烟孔(32)均匀设于所述吊顶层(31)的表面;除杂结构(4),所述除杂结构(4)安装于所述集烟罩(21)的内部,所述除杂结构(4)包括支撑盘(41)、压缩盒(42)、收集斗(43),所述支撑盘(41)固定于所述集烟罩(21)的内壁,所述压缩盒(42)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支撑盘(41)的顶面,所述收集斗(43)固定于所述压缩盒(42)的顶部;过滤结构(5),所述过滤结构(5)固定于所述集烟罩(21)的内部,所述过滤结构(5)包括限制罩(51)、通气孔(52)、抖灰转盘(53)和过滤袋(54),所述限制罩(51)固定于所述集烟罩(21)的内壁,若干所述通气孔(52)均匀设于所述限制罩(51)的表面,若干所述抖灰转盘(53)转动连接于所述通气孔(52)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一倪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森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