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涵清淤机器人后段淤泥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6553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0
暗涵清淤机器人后段淤泥收集装置,涉及暗涵清淤,尤其是一种安装于清淤机器人后部,提升清淤效果的暗涵清淤机器人后段淤泥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刮板、收集仓、鼓风辅助装置、输送带和收集箱,收集仓为前端低、后端高得倾斜状安装在机器人框架后部,刮板安装在收集仓前端,输送带设置在收集仓后段,输送带与收集仓相连,输送带尾部设置在收集箱上方;鼓风辅助装置设置在刮板上方,出风口位于刮板与收集仓的连接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暗涵清淤机器人后端设置刮板式的淤泥收集装置,可以对遗落的淤泥进行收集,通过倾斜设置的刮板,铲起地面上的淤泥,并通过风力输送到输送带上,可以有效提高清淤的效果,大大提升清淤效率。大大提升清淤效率。大大提升清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暗涵清淤机器人后段淤泥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暗涵清淤,尤其是一种安装于清淤机器人后部,提升清淤效果的暗涵清淤机器人后段淤泥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许多城市河道的空间不断被侵占、挤压,部分河道被改造为暗涵。当自然流淌的河道被改造为暗涵后,河道本身具有的行洪、排涝、蓄水、景观、人文等多功能仅剩行洪功能,且地上建筑往往偷排污水至暗涵内,此外暗涵长期处于黑暗、密闭的空间,极容易产生厌氧发臭,淤泥沉积,河道变成“死河”。针对暗涵型河道,最有效的方式是对暗涵进行“打开”,让河流重现生机,如果暗涵上覆建筑,难以恢复明河,可对暗涵型河道进行截污、首次清淤、维护清淤等多种措施进行改造,以期减少暗涵型河道对河道生态不利的影响。
[0003]现有的暗涵清淤手段,通常是由人工进行,清理施工的人员,头戴氧气罩,身穿救生衣,手里还需要携带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和照明设备,不但清理速度慢,而且危险系数大,在一些狭窄暗涵段,甚至不能站立,大大增加了清理难度;针对一些较长的暗涵,也会选择在路面开口,分段进行清理,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极大的增加了清理的成本,而且暗涵中的有毒恶臭气体,还会影响周边人群。并且,目前的一些清淤装置,主要是针对装置行走方向前方的淤泥清理,而对于装置两侧的淤泥则没有较好的清理办法,导致两侧的淤泥堆积,清理效果不佳。
[0004]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22209796740”,公开了一种暗涵清淤机器人,该机器人包含前置清淤装置和侧翼清淤装置,分别用于清理机器人行进路线的前端和侧部的淤泥,清理效果较好,但是仍有部分淤泥遗落,清理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就是目前暗涵清理不便,现有的清淤机器人针对前端和侧部淤泥清理,仍有部分淤泥遗落,清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于清淤机器人后部,提升清淤效果的暗涵清淤机器人后段淤泥收集装置。
[0006]本技术的暗涵清淤机器人后段淤泥收集装置,安装在机器人框架下部后段,其特征在于该收集装置包括刮板、收集仓、鼓风辅助装置、输送带和收集箱,收集仓为前端低、后端高得倾斜状安装在机器人框架后部,刮板安装在收集仓前端,输送带设置在收集仓后段,输送带与收集仓相连,输送带尾部设置在收集箱上方;鼓风辅助装置设置在刮板上方,出风口位于刮板与收集仓的连接处上方。
[0007]所述的刮板其截面为三角形,上部为斜面,底部为平面底部与地面接触,刮板上部的斜面与收集仓上部齐平;刮板长度与机器人框架的宽度相等。
[0008]所述的收集仓为前端大、后端小的三角状,收集仓前端长度与刮板长度相等。
[0009]所述的鼓风辅助装置包括出风筒、鼓风机和导流板,出风筒安装在机器人框架下
部,鼓风机安装在机器人框架上,出风筒通过气管与鼓风机连接,出风筒上设置有横置的出风口,出风口出气方向朝向刮板与收集仓的连接处;导流板设置在出风口上方,导流板宽度为5

10cm,鼓风机的气流通过出风筒横置的出风口吹向刮板后端、收集仓前端的连接处,将其上的淤泥向收集仓后端吹动,并通过导流板将反弹上来的气流重新导向收集仓尾部,用于快速带动淤泥中的水分。
[0010]本技术的暗涵清淤机器人后段淤泥收集装置,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使用方便,在暗涵清淤机器人后端设置刮板式的淤泥收集装置,可以对遗落的淤泥进行收集,通过倾斜设置的刮板,铲起地面上的淤泥,并通过风力输送到输送带上,可以有效提高清淤的效果,大大提升清淤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
[0013]其中,刮板1,收集仓2,输送带3,收集箱4,出风筒5,导流板6。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一种暗涵清淤机器人后段淤泥收集装置,安装在机器人框架下部后段,该收集装置包括刮板1、收集仓2、鼓风辅助装置、输送带3和收集箱4,收集仓2为前端低、后端高得倾斜状安装在机器人框架后部,刮板1安装在收集仓2前端,输送带3设置在收集仓2后段,输送带3与收集仓2相连,输送带3尾部设置在收集箱4上方;鼓风辅助装置设置在刮板1上方,出风口位于刮板1与收集仓2的连接处上方。刮板1其截面为三角形,上部为斜面,底部为平面底部与地面接触,刮板1上部的斜面与收集仓2上部齐平;刮板1长度与机器人框架的宽度相等。收集仓2为前端大、后端小的三角状,收集仓2前端长度与刮板1长度相等。鼓风辅助装置包括出风筒5、鼓风机和导流板6,出风筒5安装在机器人框架下部,鼓风机安装在机器人框架上,出风筒5通过气管与鼓风机连接,出风筒5上设置有横置的出风口,出风口出气方向朝向刮板1与收集仓2的连接处;导流板6设置在出风口上方,导流板6宽度为5

10cm。
[0015]经过暗涵清淤机器人所设置的前端和侧翼淤泥收集装置收集后,剩余遗落在地面的淤泥,通过本装置进行收集,在收集时,利用刮板1挂起地面上的淤泥,然后鼓风机的气流通过出风筒5横置的出风口吹向刮板1后端、收集仓2前端的连接处,将刮板1上的淤泥向收集仓2后端吹动,并通过导流板6将反弹上来的气流重新导向收集仓2尾部,用于快速带动淤泥中的水分;淤泥在风力作用下,经过收集仓2进入输送带3,通过输送带3送入收集仓2内;刮板1采用橡胶材料制作,既具备一定的强度,又可以更好的贴合地面,同时更换成本较低,大大降低了清淤的费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暗涵清淤机器人后段淤泥收集装置,安装在机器人框架下部后段,其特征在于该收集装置包括刮板(1)、收集仓(2)、鼓风辅助装置、输送带(3)和收集箱(4),收集仓(2)为前端低、后端高得倾斜状安装在机器人框架后部,刮板(1)安装在收集仓(2)前端,输送带(3)设置在收集仓(2)后段,输送带(3)与收集仓(2)相连,输送带(3)尾部设置在收集箱(4)上方;鼓风辅助装置设置在刮板(1)上方,出风口位于刮板(1)与收集仓(2)的连接处上方;刮板(1)其截面为三角形,上部为斜面,底部为平面底部与地面接触,刮板(1)上部的斜面与收集仓(2)上部齐平;刮板(1)长度与机器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亮何绍波张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华昆水电水利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