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罐内浆体防沉装置,包括驱扫罐底沉淀并打散的驱扫模块,以及带动驱扫模块沿罐体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模块;所述驱扫模块包括供液部件和带有铲部的驱扫辊,所述驱扫辊垂直于所述移动模块的移动方向设置,且通过所述供液部件安装于所述移动模块上;所述驱扫辊靠近铲部的位置设有与所述供液部件连通的喷射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防沉效果好、保证浆体性能等优点。等优点。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罐内浆体防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浆体防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罐内浆体防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领域中,通常会采用罐体盛装各类浆体,这些浆体通常为固液混合物 的悬浮液,很容易在罐底产生沉淀,而一旦形成沉淀,原浆体的物理、化学性能 都会变差,其直接影响浆体后期使用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的方式是 在罐内放入一个或多个搅拌叶片来防止浆体沉淀,但其搅拌范围和搅拌力度有限, 仍无法有效阻止罐体四角和未搅拌区域浆体沉淀的形成,其防沉效果差,影响浆 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沉效果好、保 证浆体性能的罐内浆体防沉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罐内浆体防沉装置,包括驱扫罐底沉淀并打散的驱扫模块,以及带动驱 扫模块沿罐体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模块;所述驱扫模块包括供液部件和带有铲部 的驱扫辊,所述驱扫辊垂直于所述移动模块的移动方向设置,且通过所述供液部 件安装于所述移动模块上;所述驱扫辊靠近铲部的位置设有与所述供液部件连通 的喷射部。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供液部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移动模块和所述驱扫辊之间的循环管道,以及 设于所述循环管道上的供液泵,其中,所述循环管道的进液端设有与罐内液体连 通的进液通孔,所述循环管道的出液端连通所述驱扫辊的喷射部。
[0008]所述循环管道包括两竖直段和连接于两竖直段之间的水平段,所述竖直段的 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移动模块和所述驱扫辊,所述循环管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 设于一所述竖直段上,设置循环管道进液端的所述竖直段与所述驱扫辊之间设有 密封堵头。
[0009]罐内浆体防沉装置还包括搅拌模块,所述搅拌模块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和 搅拌叶轮,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搅拌轴驱动连接,并安装于所述移动模块上;所 述搅拌叶轮布置于所述搅拌轴的外周。
[0010]所述移动模块包括两个沿罐体长度方向设置的移动导轨、两个与移动导轨驱 动配合的驱动部,以及连接于驱动部之间的连接横杆,其中,两个所述移动导轨 分设于所述驱扫辊的两端;所述搅拌电机设于所述连接横杆的中部。
[0011]所述铲部为两组,两组所述铲部对称布置于所述驱扫辊的两侧,且所述铲部 沿驱扫辊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喷射部为两组,所述喷射部与所述铲部一一对应 设置。
[0012]所述铲部为尖形铲部,所述尖形铲部与所述罐底平行,且与所述罐底之间留 有移动间隙;所述喷射部设于所述尖形铲部的上端斜面。
[0013]各组所述喷射部包括多个喷射孔,多个所述喷射孔沿所述驱扫辊的长度方向 布
置,所述供液部件通过设于所述驱扫辊的喷射通道与各所述喷射孔连通。
[0014]各所述喷射孔为窄缝形喷射孔,所述窄缝形喷射孔沿所述驱扫辊的长度方向 设置。
[0015]所述罐内底部的四角均设置有防止浆体沉淀于角落的导浆斜坡。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本专利技术设置有驱扫模块和移动模块,驱扫模块包括供液部件和带有铲部的驱 扫辊,驱扫辊垂直于移动模块的移动方向设置,且驱扫辊通过供液部件安装于移 动模块上,使得移动模块可带动驱扫模块在罐内来回移动,此时,铲部将罐底已 形成的沉淀剐蹭铲起;驱扫辊靠近铲部的位置设有与供液部件连通的喷射部,以 通过喷射部的射流将铲起的沉淀物冲起打散。即本专利技术采用驱扫模块和移动模块 能够使固液混合物的悬浮液可均匀混合、不易在罐底产生沉淀,且在产生沉淀后 也能高效去除及减少罐底沉淀,最大限度保持了浆体自身的良好性能。同时,本 专利技术采用模块设计,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易于组装、操作方便、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8]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罐内浆体防沉装置的主剖视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罐内浆体防沉装置的侧剖视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驱扫模块的剖视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驱扫模块与移动模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罐体的俯视图。
[0024]图中各标号表示:
[0025]1、驱扫模块;11、供液部件;111、循环管道;1111、竖直段;1112、水平段; 112、供液泵;113、进液通孔;114、密封堵头;12、驱扫辊;121、铲部;122、 喷射部;1221、喷射孔;123、喷射通道;2、移动模块;21、移动导轨;22、驱 动部;23、连接横杆;3、搅拌模块;31、搅拌电机;32、搅拌轴;33、搅拌叶轮; 4、罐体;41、导浆斜坡;42、网状隔板;43、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因 此而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罐内浆体防沉装置,包括驱扫模块1和移动 模块2,驱扫模块1包括供液部件11和驱扫辊12。其中,驱扫辊12带有铲部 121,驱扫辊12垂直于移动模块2的移动方向设置,驱扫辊12通过供液部件11 安装于移动模块2上,使得移动模块2可带动驱扫模块1沿罐体4的长度方向来 回移动,此时,铲部121将罐底已形成的沉淀剐蹭铲起。驱扫辊12靠近铲部121 的位置设有喷射部122,喷射部122与供液部件11连通,以通过喷射部122的射 流将铲起的沉淀物冲起打散。
[0028]本专利技术采用驱扫模块1和移动模块2能够使固液混合物的悬浮液可均匀混 合、不易在罐底产生沉淀,且在产生沉淀后也能高效去除及减少罐底沉淀,最大 限度保持了浆体自身的良好性能。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块设计,其结构简单、成 本低,且易于组装、操作方
便、可靠性高。
[0029]进一步地,为了达到更好的混合搅拌效果,同时减小及消除沉淀的产生。本 专利技术的罐内浆体防沉装置还包括搅拌模块3。搅拌模块3包括搅拌电机31、搅拌 轴32和搅拌叶轮33,其中,搅拌电机31安装于移动模块2上,搅拌电机31与 搅拌轴32驱动连接,搅拌轴32竖直伸入罐体4的中下部,搅拌叶轮33布置于 搅拌轴32的外周。其使得搅拌叶轮33在转动的同时沿着罐体4长度方向来回移 动,使得罐内液体可充分均匀搅拌,以进一步使得容易产生沉淀的浆体不沉淀或 尽可能少的沉淀,保证防沉效果。
[0030]本实施例中,搅拌叶轮33可设置为一组或若干组,搅拌叶轮33的设置数量 及设置形状可根据流体黏稠度、密度及沉淀形成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整。同时,可 通过控制部件控制搅拌电机31来调整搅拌叶轮33的转速与方向,保证浆体充分 均匀搅拌。搅拌轴32的伸入深度可根据罐体4深度进行调整。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移动模块2包括两个移动导轨21、两个驱动部22和连 接横杆23。其中,各移动导轨21沿罐体4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移动导轨21 分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内浆体防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扫罐底沉淀并打散的驱扫模块,以及带动驱扫模块沿罐体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模块;所述驱扫模块包括供液部件和带有铲部的驱扫辊,所述驱扫辊垂直于所述移动模块的移动方向设置,且通过所述供液部件安装于所述移动模块上;所述驱扫辊靠近铲部的位置设有与所述供液部件连通的喷射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内浆体防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部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移动模块和所述驱扫辊之间的循环管道,以及设于所述循环管道上的供液泵,其中,所述循环管道的进液端设有与罐内液体连通的进液通孔,所述循环管道的出液端连通所述驱扫辊的喷射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内浆体防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包括两竖直段和连接于两竖直段之间的水平段,所述竖直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移动模块和所述驱扫辊,所述循环管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设于一所述竖直段上,设置循环管道进液端的所述竖直段与所述驱扫辊之间设有密封堵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罐内浆体防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模块,所述搅拌模块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轮,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搅拌轴驱动连接,并安装于所述移动模块上;所述搅拌叶轮布置于所述搅拌轴的外周。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晋凯,周仕明,初永涛,肖京男,苗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