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头戴式麦克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04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头戴式麦克风,其中,包括两外壳,两外壳通过连接部连接,外壳另一端通过挂耳部连接有贴脸部,其一贴脸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有麦克风,其一外壳内设有电池,另一外壳内设有控制板,控制板和电池通过连接线连接,连接线置于连接部内,控制板在设备开机后即进入静音模式。通过在外壳内设置能控制控制板的按键,从而提高使用的便携性,实现即时的将麦克风进入静音模式或接触静音模式。在其每个连接部位设置连接轴,增强了其抗拉扯能力,避免在使用时拉扯导致其虚假连接。通过信号装置对信号进行接收开机,从而在多种条件下都能方便开机,信号装置还能对产品的使用状态进行直接的观察,使用更加便携。使用更加便携。使用更加便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头戴式麦克风


[0001]本技术涉及头戴式麦克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头戴式麦克风。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今,麦克风已广泛应用于工作及休闲娱乐活动等不同场合,例如表演、演讲、采访等,并依据不同使用型态,而分有手持式麦克风、耳挂式麦克风及头戴式麦克风等。以头戴式麦克风为例,系挂置于使用者的头部,让使用者的双手可从事其他工作,因此,头戴式麦克风具有不必手持的便利性特点。但由于头戴式麦克风没有双手握住麦克风,因此,在使用时候存在某些不方便使用麦克风的情形导致需要摘下麦克风进行讲话,然后在佩戴,导致需要频繁的摘下或佩戴没课风,使用较为不便。而且,由于头戴式麦克风长期需要频繁的佩戴和取下,因此对连接处的抗拉扯能力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容易导致连接处脱落或者接触不良。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120108U公开了一种头戴式麦克风,其包括一对耳挂部、连接部、一对脸贴部、一对弹性部、导管部和拾音头,其中,所述一对耳挂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一对脸贴部通过所述一对弹性部分别与所述一对耳挂部连接;所述导管部的一端可转动地固定在一个所述脸贴部上,所述导管部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拾音头。该头戴式麦克风适于长时间佩戴、在佩戴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并且可根据使用者的情况调整麦克风的拾音头的位置,以获得较佳的拾音效果。但其仅考虑佩戴的舒适性,对于使用时随时打开或关闭其没有进行改进,而且其在长期佩戴后可能会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头戴式耳机不能随时打开或关闭其传输声音,且抗拉扯能力较差。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头戴式麦克风。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构造一种便携头戴式麦克风,其中,包括两外壳,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两外壳通过连接部连接,外壳另一端通过挂耳部连接有贴脸部,其一贴脸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有麦克风,其一外壳内设有电池,另一外壳内,设有控制板,控制板和电池通过连接线连接,连接线置于连接部内,控制板在设备开机后即进入静音模式。
[0007]优选的,控制板侧面设有控制控制板状态的按键,下壳体上设有固定按键的按键孔,控制板一侧设有为电池充电的磁针,上壳体上设有与磁针对应的磁针孔,按键在设备进入静音模式后按任意键解除静音模式。
[0008]优选的,控制板另一面还设有信号装置,信号装置包括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显示装置,下壳体上设有固定信号装置的凹槽,凹槽上设有将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显示装置分开的隔断。
[0009]优选的,信号接收装置为红外对频接收装置。
[0010]优选的,其一脸贴部与麦克风通过转轴连接,转轴使麦克风相对脸贴部旋转。
[0011]优选的,脸贴部内设有转轴插入的转轴孔,转轴孔上设有凸起,使转轴旋转一定的角度。
[0012]优选的,所述脸贴部内设有骨传导式耳机线路板,从而具有骨传导功能。
[0013]优选的,连接部和挂耳部两端均设有连接轴进行连接,从而提高其连接强度。
[0014]优选的,连接部和挂耳部内部为连接线,外部包裹有保护套,下外壳上设有固定连接线的限位槽,贴脸部和麦克风靠近使用者一侧也设有保护套。
[0015]优选的,连接线采用金属钛丝材质,保护套采用硅胶材质。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备在开机后即进入静音模式,按任意键即可解除静音模式,通过在外壳内设置能控制控制板的按键,从而提高使用的便携性,实现即时的将麦克风进入静音模式或接触静音模式。在其每个连接部位设置连接轴,增强了其抗拉扯能力,避免在使用时拉扯导致其虚假连接。连接部采用金属钛丝材质,在生产时即为最佳的角度和弧度,避免后续使用时产品变形,增加了佩戴的舒适性。通过红外对频接收装置对信号进行接收开机,从而在多种条件下都能方便开机,信号装置还能对产品的使用状态进行直接的观察,使用更加便携。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8]图1为一种现有的头戴式麦克风的结构;
[0019]图2为本技术佳实施例的头戴式麦克风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佳实施例的头戴式麦克风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佳实施例的外壳的爆炸正面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佳实施例的外壳的爆炸反面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佳实施例的脸贴部与麦克风连接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佳实施例的脸贴部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6]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头戴式麦克风;该头戴式麦克风包括两外壳2,两外壳2通过连接部1连接起来,两外壳2另一端连接有挂耳部7,两挂耳部7另一端连接有脸贴部3,其脸贴部3另一端还设有通过连接部1连接的麦克风4。从而组成头戴式麦克风的整体外形,使用的时候,将两挂耳部7挂置在耳朵上,然后脸贴部3靠近脸面一侧,连接两外壳2的连接部置于后脑勺,麦克风4置于嘴巴附近。
[0027]具体的,外壳2包括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组成,其中一个外壳2内设有电池6,另一
外壳2内设有控制板5,连接两外壳2的连接部1内设有连接线11将控制板5和电池6连接导通。将控制板5和电池6设置在两侧,也能均衡左右两边的重量,避免一边较重另一边较轻导致佩戴不舒适。为了便于拆卸,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控制板5与其一脸贴部3也通过控制线11进行连接,在脸贴部3处与麦克风4的连接线11将麦克风4与控制板5连接,从而通过控制板5对麦克风4进行控制。由于头戴式耳机经常需要从头上取下,或者不同的人使用时候对其形变有一定要求,因此,为了增加头戴式麦克风各部位的连接强度,在其连接处还设有连接轴8以增大其抗拉扯能力。具体地,外壳2和连接部1的连接处、外壳2和脸贴部3的连接处、脸贴部3和麦克风4的连接处,均通过连接轴8连接,避免拉扯的时候连接位脱落或接触不良导致使用出现故障,从而提高了抗拉扯能力。
[0028]进一步地,其一外壳2内部设有控制板5,控制板5侧面设有控制麦克风工作模式的按键2,在本实施例中,按键设置为2个,进行控制麦克风的所有工作模式。当设备在开机后即可进入静音模式,即麦克风无声音,按任意键后解除静音模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头戴式麦克风,包括两外壳,两所述外壳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外壳另一端通过挂耳部连接有贴脸部,其一贴脸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有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其一所述外壳内设有电池,另一所述外壳内设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和电池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连接线置于连接部内,所述控制板在设备开机后即进入静音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侧面设有控制控制板状态的按键,所述壳体上设有固定所述按键的按键孔,所述控制板一侧设有为电池充电的磁针,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磁针对应的磁针孔,所述按键在设备进入静音模式后按任意键解除静音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另一面还设有信号装置,所述信号装置包括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显示装置,所述壳体上设有固定信号装置的凹槽,所述凹槽上设有将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显示装置分开的隔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为红外对频接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宁虎董海庄张敏郑承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听见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