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冲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等宽厚材料冲裁的防翻料冲裁结构。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置有冲头以及配合冲头安装且用于脱料的脱料入块,所述下模内设置有下模刀口,所述冲头包括第一冲头、与所述第一冲头并列且合并设置的第二冲头以及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并拢面之间形成的成型槽,所述成型槽与所述下模刀口上下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本技术通过两组拼接的冲头同时冲压,再配合下模刀口对产品进行冲裁,在冲裁时,待裁切产品的两侧均受到挤压力,从而使得产品两端的材料流动相互抵消,从而解决了单边冲裁因材料流动而出现的翻料现象。的翻料现象。的翻料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等宽厚材料冲裁的防翻料冲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冲裁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等宽厚材料冲裁的防翻料冲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电子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小型化,但又需要大的电流负核。所以在产品设计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料厚与PIN宽比为1:1的产品设计。
[0003]宽厚比1:1的产品用常规冲裁方法,一般是采用一个冲头先对一进行冲裁,在对另一边进行冲裁,两边均冲裁后得到产品,这种方式冲裁出的产品容易出现翻料现象。
[0004]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2021381539.3,此结构为多组冲头冲切一次性进行多组冲裁,快速形成,但是此结构的冲头均是单独设置,单边冲裁因材料流动容易出现翻料现象,使得冲裁的产品截面成平行四边形,导至产品无法使用,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应用于等宽厚材料冲裁的防翻料冲裁结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等宽厚材料冲裁的防翻料冲裁结构,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应用于等宽厚材料冲裁的防翻料冲裁结构,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置有冲头以及配合冲头安装且用于脱料的脱料入块,所述下模内设置有下模刀口,所述冲头包括第一冲头、与所述第一冲头并列且合并设置的第二冲头以及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并拢面之间形成的成型槽,所述成型槽与所述下模刀口上下对应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下模刀口包括顶部的刀口部、中间的废料滑落部以及底部的加强部,所述刀口部能够嵌入所述成型槽中。
[0009]优选的,所述废料滑落部两侧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加强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刀口部和所述废料滑落部的宽度。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两组拼接的冲头同时冲压,再配合下模刀口对产品进行冲裁,在冲裁时,待裁切产品的两侧均受到挤压力,从而使得产品两端的材料流动相互抵消,从而解决了单边冲裁因材料流动而出现的翻料现象;同时下模刀口设计呈三段,底部的加强部通过增加宽度和厚度来提高强度,防止下模刀口太弱断裂的风险;所述废料滑落部两侧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给废料提供一个下料的坡度,方便废料下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等宽厚材料冲裁的防翻料冲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等宽厚材料冲裁的防翻料冲裁结构的冲头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等宽厚材料冲裁的防翻料冲裁结构的下模刀口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一种产品的俯视图;
[0016]图5为本技术一种产品的侧视图;
[0017]图中:1、上模;2、下模;3、冲头;4、脱料入块;5、下模刀口;31、第一冲头;32、第二冲头;33、成型槽;6、废料;51、刀口部;52、废料滑落部;53、加强部;7、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参照图1至图5,一种应用于等宽厚材料冲裁的防翻料冲裁结构,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设置有冲头3以及配合冲头3安装且用于脱料的脱料入块4,所述下模2内设置有下模刀口5,所述冲头3包括第一冲头31、与所述第一冲头31并列且合并设置的第二冲头32以及第一冲头31和第二冲头32并拢面之间形成的成型槽33,所述成型槽33与所述下模刀口5上下对应设置。第一冲头31和第二冲头32拼接在一起,两者的拼接面之间形成成型槽33,成型槽33与下模刀口5配合使用,在冲裁时,第一冲头31和第二冲头同时下压冲切,待裁切产品的两侧均受到挤压力,从而使得产品两端的材料流动相互抵消,从而解决了单边冲裁因材料流动而出现的翻料现象。
[0021]为了防止因为下模刀口5太弱,从而造成断裂的风险,所述下模刀口5包括顶部的刀口部51、中间的废料滑落部52以及底部的加强部53,所述刀口部51能够嵌入所述成型槽33中。所述刀口部51的长度略超过冲裁的产品厚度,保持在2个产品厚度以内,由于刀口部51越短,从而使得其强度越高,在配合冲裁时不会断裂;
[0022]提高了下模刀口的强度后底部的加强部53加厚加宽,会影响废料的掉落,因此在刀口部51和加强部53之间设置废料滑落部52。所述废料滑落部52两侧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给废料6提供一个下料的坡度,冲切的废料6能够顺着废料滑落部52的倾斜坡度向下滑落;
[0023]为了提高整个下模刀口的强度,所述加强部53的宽度大于所述刀口部51和所述废料滑落部52的宽度。
[0024]本实施案例,将第一冲头31和第二冲头32拼接在一起并置于上模1中,且第一冲头31和第二冲头32的拼接处形成成型槽33,上模下压,首先脱料入块4将产品7压住,冲头3下压冲切产品7,第一冲头31和第二冲头32配合下模2的下模刀口5对产品进行冲裁,将产品7两边的废料6冲裁掉,下模刀口5的刀口部51嵌入成型槽33内,废料6顺着下模刀口4的废料滑落部52斜度向下滑落,产品顺着下模刀口5进入成型槽33中,上模1复位上移,冲压件移出
成型槽33,完成冲裁。
[0025]本技术的有益之处,本技术通过两组拼接的冲头同时冲压,再配合下模刀口对产品进行冲裁,在冲裁时,待裁切产品的两侧均受到挤压力,从而使得产品两端的材料流动相互抵消,从而解决了单边冲裁因材料流动而出现的翻料现象;同时下模刀口设计呈三段,底部的加强部通过增加宽度和厚度来提高强度,防止下模刀口太弱断裂的风险;所述废料滑落部两侧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给废料提供一个下料的坡度,方便废料下落。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等宽厚材料冲裁的防翻料冲裁结构,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置有冲头以及配合冲头安装且用于脱料的脱料入块,所述下模内设置有下模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包括第一冲头、与所述第一冲头并列且合并设置的第二冲头以及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并拢面之间形成的成型槽,所述成型槽与所述下模刀口上下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等宽厚材料冲裁的防翻料冲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敏,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晋基精密机械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