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融合定位方法、装置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563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融合定位方法、装置及设备,其中方法包括:在车体坐标系和车速坐标系不重合的情况下,获取IMU和车体之间的安装偏差角、车辆的各轮胎相对于车体的垂向位移、各轮胎的胎压、各轮胎在标胎压下的尺寸参数、轴距、IMU相对于导航坐标系的IMU姿态角,根据各轮胎的胎压,标称胎压下的尺寸参数、相对于车体的垂向位移和车辆的轴距,确定俯仰夹角,根据IMU姿态角、安装偏差角和俯仰夹角,确定轮速姿态角,在未接收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的情况下,根据当前时刻车辆的轮速、轮速姿态角和当前时刻的前一时刻的车辆位置信息,确定当前时刻车辆的融合定位信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车辆的融合定位结果的准确度。准确度。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的融合定位方法、装置及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自动驾驶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融合定位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地图采集车,自动驾驶车辆等非常依赖高精定位的场景中,通常会使用高精度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或者惯性测量装置(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融合定位设备获得自身的位姿速度等信息。
[0003]为了保证在未接收到GNSS信号的情况下,仍有足够精度的惯性推算定位效果,相关技术,例如已知的GNSS、IMU、或者航位推算(Dead Reckoning,DR)融合定位的方案中,一般将轮速考虑为车辆沿其纵轴方向行驶的速度,并基于此进行车辆定位状态的推算。
[0004]但是,由于车辆在前后载荷分配不均匀,或者车辆上下坡期间,车体与路面之间会形成俯仰方向的倾角,因此实际的轮速方向为轮胎与路面接触面切线方向,该方向与车体方向不一致。
[0005]相关技术按照轮速方向为车体纵轴方向进行惯性推算,会引入系统误差,导致最终的融合定位的准确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融合定位方法、装置及设备,能够提高车辆的融合定位结果的准确度。
[0007]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融合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8]在车体坐标系和车速坐标系不重合的情况下,获取IMU和车体之间的安装偏差角、车辆的各轮胎相对于车体的垂向位移、车辆的各轮胎的胎压、车辆的各轮胎在标胎压下的尺寸参数、车辆的轴距、IMU相对于导航坐标系的IMU姿态角,所述车速坐标系和所述车体坐标系的原点重合,
[0009]根据所述各轮胎的胎压,所述各轮胎在标称胎压下的尺寸参数、所述各轮胎相对于车体的垂向位移和所述车辆的轴距,确定车体相对于路面的俯仰夹角,
[0010]根据所述IMU姿态角、所述安装偏差角和所述俯仰夹角,确定轮速相对于所述导航坐标系的轮速姿态角,
[0011]在未接收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的情况下,根据当前时刻车辆的轮速、所述轮速姿态角和当前时刻的前一时刻的车辆位置信息,确定当前时刻车辆的融合定位信息。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取IMU和车体之间的安装偏差角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3]在所述车体的纵向加速度小于预设纵向加速度阈值,且车辆的前后悬架的位移差小于预设位移差的情况下,获取影响融合定位信息的状态量,
[0014]根据当前时刻的IMU的角速度、加速度和轮速,确定观测量,
[0015]根据所述状态量和所述观测量进行卡尔曼滤波,得到IMU和车体之间的所述安装偏差角。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当前时刻的IMU的角速度、加速度和轮速,确定观测量,包括:
[0017]根据所述前一时刻的车辆位置信息、当前时刻的IMU的角速度和加速度进行航位推算,得到当前时刻的第一车辆位置信息,
[0018]根据所述前一时刻的车辆位置信息、所述轮速和所述角速度进行航位推算,得到当前时刻的第二车辆位置信息,
[0019]根据所述第一车辆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车辆位置信息求差,得到观测量。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各轮胎的胎压,所述各轮胎在标称胎压下的尺寸参数、所述各轮胎相对于车体的垂向位移和所述车辆的轴距,确定车体相对于路面的俯仰夹角,包括:
[0021]根据所述各轮胎的胎压,所述各轮胎在标称胎压下的尺寸参数,确定各轮胎的中心距离路面的高度,
[0022]根据所述各轮胎相对于车体的垂向位移、所述各轮胎的中心距离路面的高度和所述车辆的轴距,确定车体相对于路面的俯仰夹角。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各轮胎的胎压,所述各轮胎在标称胎压下的尺寸参数,确定各轮胎的中心距离路面的高度,包括:
[0024]根据公式(1)和(2)计算各轮胎的中心距离路面的高度:
[0025]Δρ=f(t
n~n

x
)
ꢀꢀꢀꢀꢀ
(1)
[0026]h=R(1

Δρ)
ꢀꢀꢀꢀꢀ
(2)
[0027]式中,h为轮胎的中心距离路面的高度,R为轮胎在标称胎压状态下的尺寸参数,Δρ为t
n
至t
n

x
之间x秒内,轮胎的变形系数与胎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00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各轮胎相对于车体的垂向位移、所述各轮胎的中心距离路面的高度和所述车辆的轴距,确定车体相对于路面的俯仰夹角,包括:
[0029]根据公式(3)计算俯仰夹角:
[0030][0031]式中,为俯仰夹角,Δx
lf
、Δx
rf
、Δx
lr
、Δx
rr
分别为车辆的左前方轮胎、右前方轮胎、左后方轮胎、右后方轮胎相对于车体的垂向位移,h
lf
、h
rf
、h
lr
、h
rr
分别为车辆的左前方轮胎、右前方轮胎、左后方轮胎、右后方轮胎的中心距离路面的高度,L
fr
为车辆的轴距。
[00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IMU姿态角、所述安装偏差角和所述俯仰夹角,确定轮速相对于所述导航坐标系的轮速姿态角,包括:
[0033]根据公式(4)计算轮速相对于所述导航坐标系的轮速姿态角:
[0034][0035]式中,n表示导航坐标系,b表示IMU坐标系,v表示车体坐标系,d表示车速坐标系,为车速坐标系相对于导航坐标系的旋转矩阵,即轮速姿态角,为IMU坐标系相对于导
航坐标系的旋转矩阵,根据所述IMU姿态角得到,为车体坐标系相对于IMU坐标系的旋转矩阵,根据所述安装偏差角计算得到,为车速坐标系相对于车体坐标系的旋转矩阵,根据所述车体与路面的俯仰夹角计算得到。
[00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0037]获取当前时刻的车辆的角速度、前一时刻的车辆位置信息,前一时刻的IMU姿态角、IMU的预设非定轴旋转误差补偿,
[0038]根据所述前一时刻的车辆位置信息确定重力加速度,
[0039]根据所述角速度、所述前一时刻的IMU姿态角和所述预设非定轴旋转误差补偿,得到当前时刻的IMU姿态角,
[0040]根据所述重力加速度对当前时刻的IMU姿态角进行校正,或者,
[0041]在接收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的情况下,通过所述GNSS信号对当前时刻的IMU姿态角进行校正。
[0042]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融合定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43]获取模块,用于在车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融合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车体坐标系和车速坐标系不重合的情况下,获取IMU和车体之间的安装偏差角、车辆的各轮胎相对于车体的垂向位移、车辆的各轮胎的胎压、车辆的各轮胎在标胎压下的尺寸参数、车辆的轴距、IMU相对于导航坐标系的IMU姿态角,所述车速坐标系和所述车体坐标系的原点重合,根据所述各轮胎的胎压,所述各轮胎在标称胎压下的尺寸参数、所述各轮胎相对于车体的垂向位移和所述车辆的轴距,确定车体相对于路面的俯仰夹角,根据所述IMU姿态角、所述安装偏差角和所述俯仰夹角,确定轮速相对于所述导航坐标系的轮速姿态角,在未接收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的情况下,根据当前时刻车辆的轮速、所述轮速姿态角和当前时刻的前一时刻的车辆位置信息,确定当前时刻车辆的融合定位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融合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IMU和车体之间的安装偏差角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车体的纵向加速度小于预设纵向加速度阈值,且车辆的前后悬架的位移差小于预设位移差的情况下,获取影响融合定位信息的状态量,根据当前时刻的IMU的角速度、加速度和轮速,确定观测量,根据所述状态量和所述观测量进行卡尔曼滤波,得到IMU和车体之间的所述安装偏差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融合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时刻的IMU的角速度、加速度和轮速,确定观测量,包括:根据所述前一时刻的车辆位置信息、当前时刻的IMU的角速度和加速度进行航位推算,得到当前时刻的第一车辆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前一时刻的车辆位置信息、所述轮速和所述角速度进行航位推算,得到当前时刻的第二车辆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车辆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车辆位置信息求差,得到观测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融合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轮胎的胎压,所述各轮胎在标称胎压下的尺寸参数、所述各轮胎相对于车体的垂向位移和所述车辆的轴距,确定车体相对于路面的俯仰夹角,包括:根据所述各轮胎的胎压,所述各轮胎在标称胎压下的尺寸参数,确定各轮胎的中心距离路面的高度,根据所述各轮胎相对于车体的垂向位移、所述各轮胎的中心距离路面的高度和所述车辆的轴距,确定车体相对于路面的俯仰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融合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轮胎的胎压,所述各轮胎在标称胎压下的尺寸参数,确定各轮胎的中心距离路面的高度,包括:根据公式(1)和(2)计算各轮胎的中心距离路面的高度:Δρ=f(t
n~n

x
)
ꢀꢀꢀꢀꢀ
(1)h=R(1

Δρ)
ꢀꢀꢀꢀꢀ
(2)式中,h为轮胎的中心距离路面的高度,R为轮胎在标称胎压状态下的尺寸参数,Δρ为t
n
至t
n

x
之间x秒内,轮胎的变形系数与胎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融合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轮胎相对于车体的垂向位移、所述各轮胎的中心距离路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刘祺万国强范成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