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61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7
提供了一种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包括:中心轴,固定连接有驱动接合齿;花键套,可相对转动地套设于中心轴外,且设置有双星行星排和接合齿套,该双星行星排的齿圈与中心轴连接;短轴,可相对转动地套接于花键套外,且与双星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第一动力输入齿轮,固定连接于短轴;制动接合齿,连接于箱体;第二动力输入齿轮,固定安装于双星行星排的外周;以及差速器,与中心轴连接并由该中心轴传动,且用于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输出半轴和第二输出半轴;其中,所述接合齿套可选择地接合于制动接合齿或驱动接合齿。采用双星行星排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承载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承载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汽车行业的重视。随着中型及重型商用车电驱动化技术的迭代发展,集成式电驱桥系统已经逐渐成为新一代中重型商用车的主流驱动形式。但是,目前的电驱桥的传动结构复杂,传动效率低,重量大,成本高,难以满足不同路况对于动力、车速以及经济性的要求。
[0003]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来解决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5]中心轴,固定连接有驱动接合齿;
[0006]花键套,可相对转动地套设于中心轴外,且设置有双星行星排和接合齿套,该双星行星排的齿圈与中心轴连接;
[0007]短轴,可相对转动地套接于花键套外,且与双星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
[0008]第一动力输入齿轮,固定连接于短轴;
[0009]制动接合齿,连接于箱体;
[0010]第二动力输入齿轮,固定安装于双星行星排的外周;以及
[0011]差速器,与中心轴连接并由该中心轴传动,且用于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输出半轴和第二输出半轴;
[0012]其中,所述接合齿套可选择地接合于制动接合齿或驱动接合齿。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述的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传动单元,该第一传动单元用于将第一电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齿轮。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述的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二传动单元,该第二传动单元用于将第二电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齿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述双星行星排包括太阳轮、内行星轮、外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该太阳轮固定连接于花键套。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第一传动单元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传动轴和第三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由第一电机驱动,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于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一传动轴,第三传动齿轮啮合于第一动力输入齿轮。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第二传动单元包括:第四传动齿轮、第五传动齿轮、第二传
动轴和第六传动齿轮,第四传动齿轮由第二电机驱动,第五传动齿轮啮合于第四传动齿轮,第五传动齿轮和第六传动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轴,第六传动齿轮啮合于第二动力输入齿轮。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双星行星排的齿圈与中心轴通过连接件连接。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接合齿套由单侧电机驱动以实现换挡。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述接合齿套接合于制动接合齿时为第一前进挡。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述接合齿套接合于驱动接合齿时为第二前进挡。
[0022]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以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0023]1.两电机配合双星行星排实现两挡变速传动,可满足不同路况对于动力、车速、经济性的要求,提升了承载能力和可靠性;
[0024]2.采用双星行星排变速,可以使得一挡和二挡挡位速度阶比减小,换挡冲击减小,换挡更加平滑,提高了驾驶操控舒适性;
[0025]3.采用双星行星排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承载能力,提升了整个产品的紧凑性。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这里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于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实质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修改,这些都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实施例1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见图1,提供了一种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31]中心轴23,固定连接有驱动接合齿17;
[0032]花键套15,可相对转动地套设于中心轴23外,且设置有双星行星排和接合齿套18,该双星行星排的齿圈13与中心轴23连接;
[0033]短轴2,可相对转动地套接于花键套15外,且与双星行星排的行星架9连接;
[0034]第一动力输入齿轮8,固定连接于短轴2;
[0035]制动接合齿16,连接于箱体22;
[0036]第二动力输入齿轮14,固定安装于双星行星排的外周;以及
[0037]差速器29,与中心轴23连接并由该中心轴23传动,且用于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输出半轴31和第二输出半轴30;
[0038]其中,所述接合齿套18可选择地接合于制动接合齿16或驱动接合齿17。
[0039]优选地,差速器29可与中心轴23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例如,差速器29还可通过例如行星排连接于中心轴23。
[0040]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还包括第
一传动单元,该第一传动单元用于将第一电机M1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齿轮8。
[0041]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二传动单元,该第二传动单元用于将第二电机M2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齿轮14。
[0042]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双星行星排包括太阳轮10、内行星轮11、外行星轮12、行星架9和齿圈13,该太阳轮固定连接于花键套15。
[0043]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第一传动单元包括:第一传动齿轮4、第二传动齿轮5、第一传动轴6和第三传动齿轮7,第一传动齿轮4由第一电机驱动,第二传动齿轮5啮合于第一传动齿轮4,第二传动齿轮5和第三传动齿轮7固定连接于第一传动轴6,第三传动齿轮7啮合于第一动力输入齿轮8。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动单元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还可由一对齿轮副构成等等。
[0044]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第二传动单元包括:第四传动齿轮33、第五传动齿轮34、第二传动轴35和第六传动齿轮36,第四传动齿轮33由第二电机驱动,第五传动齿轮34啮合于第四传动齿轮33,第五传动齿轮34和第六传动齿轮36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轴35,第六传动齿轮36啮合于第二动力输入齿轮14。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传动单元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还可由一对齿轮副构成等等。
[0045]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双星行星排的齿圈13与中心轴23通过连接件连接。
[0046]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接合齿套18由单侧电机21驱动以实现换挡。
[0047]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接合齿套18接合于制动接合齿16时为第一前进挡。...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固定连接有驱动接合齿;花键套,可相对转动地套设于中心轴外,且设置有双星行星排和接合齿套,该双星行星排的齿圈与中心轴连接;短轴,可相对转动地套接于花键套外,且与双星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第一动力输入齿轮,固定连接于短轴;制动接合齿,连接于箱体;第二动力输入齿轮,固定安装于双星行星排的外周;以及差速器,与中心轴连接并由该中心轴传动,且用于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输出半轴和第二输出半轴;其中,所述接合齿套可选择地接合于制动接合齿或驱动接合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传动单元,该第一传动单元用于将第一电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动单元,该第二传动单元用于将第二电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齿轮。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单侧电机换挡的两电机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星行星排包括太阳轮、内行星轮、外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该太阳轮固定连接于花键套。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可刘树成李培浩赵双步进增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永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