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上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557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6
一种口腔上药装置,包括注射管、推杆、活动套管、顶座、底座、支杆Ⅰ、支杆Ⅱ、连接件以及从动杆,顶座与注射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注射管远离顶座的一端设有与推杆相适应的通孔,推杆通过活塞与所述注射管连接,活动套管套设于注射管上且与注射管活动连接,活动套管的末端与底座固定连接,顶座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支杆Ⅰ和支杆Ⅱ的一端,支杆Ⅰ和支杆Ⅱ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接件,支杆Ⅱ的表面通过定位螺丝固定安装有限位支架,限位支架活动连接有从动杆,从动杆远离限位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利用支杆的开闭来辅助患者打开口腔,避免上药过程中一直张嘴的不适感出现,提升装置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上药的便捷性。提高了上药的便捷性。提高了上药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上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口腔上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口腔疾病是指口腔在外界理化因子的损害、病原的侵入、牙颌面发育异常以及全身性疾病等情况下出现的病理现象,口腔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妥善用药,很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
[0003]目前很多的口腔上药装置都是采用直接对口喷或者使用棉签蘸取药液进行口腔内部上药的方式,对口喷式的上药方式由于喷涂的面积过大,而对于区域往往只能通过多喷几次的方式进行,这就使得上药不够均匀,并且上药过程中需要患者一直张嘴,十分不便;而采用棉签蘸取药液上药方式虽然能够有效解决口腔内部重点病患区域,但是手动上药效率低下且如果没有别人帮助的话上药也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喷涂药物,使用起来方便且不会引起患者不适的口腔上药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口腔上药装置,包括注射管、推杆、活动套管、顶座、底座、支杆Ⅰ、支杆Ⅱ、连接件以及从动杆,所述顶座与所述注射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注射管远离顶座的一端设有与推杆相适应的通孔,所述推杆通过活塞与所述注射管连接,所述活动套管套设于所述注射管上且与注射管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套管的末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顶座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支杆Ⅰ和支杆Ⅱ的一端,所述支杆Ⅰ和支杆Ⅱ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支杆Ⅱ的表面通过定位螺丝固定安装有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活动连接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远离限位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中间设有通孔,所述推杆穿过所述底座上的通孔与外界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套管的内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于所述注射管远离顶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推杆穿过所述弹簧且不与弹簧接触。
[0008]进一步的,所述顶座上设有贯通的注射口,所述注射管与所述注射口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均通过转杆分别与支杆Ⅰ和支杆Ⅱ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有两个。
[0010]进一步的,所述从动杆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从动杆分别通过活动轴与底座的两侧活动连接,所述支杆Ⅰ和支杆Ⅱ均设置有两个,分别通过活动轴与顶座的两侧活动连接,且所述支杆Ⅰ与顶座连接的安装位置高于所述支杆Ⅱ与顶座连接的安装位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推杆上设有半球形凹槽,所述底座的通孔内设有与所述半球形凹槽相适配的球形卡扣。
[0012]进一步的,所述注射口上设有注射用喷头,所述喷头包括弯嘴喷头、雾化喷头、球形喷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通过活动套管配合支杆Ⅰ和支杆Ⅱ,从而可以利用支杆的开闭来辅助患者打开口腔,避免上药过程中一直张嘴的不适感出现,同时通过底座内的球形卡扣以及复位键实现活动套管的位置限定,从而有效避免支杆支撑不够情况的出现,提升装置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上药的便捷性。
[0015]2、通过采用注射式上药方式,利用注射管,提高了上药效率,同时通过可替换式喷头,实现不同病患不同上药方式的灵活处理,避免了上药不均匀情况的出现,提升了上药的简易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顶座、2.注射管、3.活动套管、4.推杆、5.底座、6.支杆Ⅰ、7.支杆Ⅱ、8.连接件、9.从动杆、10.限位支架、11.弹簧、12.活塞、13.注射口、14.球形喷头、15.活动轴、16.球形卡扣、17.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参照附图1

附图3,本实施例包括注射管2、推杆4、活动套管3、顶座1、底座5、支杆Ⅰ6、支杆Ⅱ7、连接件8以及从动杆9,顶座1与注射管2的顶端固定连接,顶座1上设有贯通的注射口13,注射管2与注射口13连通,使得注射管2内的药液通过注射口13流出,注射口13上设有注射用球形喷头14,注射管2的另一端设有与推杆4相适应的通孔,注射管2内设置有活动连接的活塞12,推杆4一端于活塞12连接,实现活塞12的推动,活动套管3套设在注射管2上且与注射管2活动连接,活动套管3的末端与底座5固定连接,活动套管3的内腔内设置有弹簧11,弹簧11的一端设于注射管2远离顶座1的一端,弹簧11的另一端设于底座5上,推杆4穿过弹簧11且不与弹簧11接触,底座5中间设有通孔,推杆4穿过底座5上的通孔与外界连接,同时推杆4上设有半球形凹槽,底座5的通孔内设有与推杆4上半球形凹槽相适配的球形卡扣16,从而当活动套管3调整时,通过底座5内的球形卡扣16与推杆4上的半球形凹槽相适配,实现活动套管3的位置限定,收回时,直接通过拉动活动套管3,使其球形卡扣16脱离半球形凹槽,完成复位;顶座1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支杆Ⅰ6和支杆Ⅱ7的一端,同时左右两边的支杆Ⅰ6和支杆Ⅱ7之间均通过一个连接件8活动连接,连接件8的两端均通过转杆17分别与支杆Ⅰ6和支杆Ⅱ7活动连接,支杆Ⅱ7的表面通过定位螺丝固定安装有限位支架10,限位支架10活动连接有从动杆9,从动杆9远离限位支架10的一端与底座5活动连接,并且,从动杆9设置有两个,两个从动杆9分别通过活动轴15与底座5的两侧活动连接,支杆Ⅰ6和支杆Ⅱ7也分别通过另一活动轴15与顶座1的两侧活动连接,同时支杆Ⅰ6与顶座1连接的安装位
置高于支杆Ⅱ7与顶座1连接的安装位置,从而在具体使用时,往上推底座5时,使得活动套筒3运动,挤压内部弹簧11,带动从动杆9运动,推开支杆Ⅱ7,同时连接件8进行活动,推动支杆Ⅰ6,实现支杆撑开,通过支杆辅助支撑口腔打开上药,之后直接通过推杆4推动注射管2内的药剂进行上药,而当面对不同病患情况需要上药时,可以直接通过替换不同规格的喷头进行上药处理,方便便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管、推杆、活动套管、顶座、底座、支杆Ⅰ、支杆Ⅱ、连接件以及从动杆,所述顶座与所述注射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注射管远离顶座的一端设有与推杆相适应的通孔,所述推杆通过活塞与所述注射管连接,所述活动套管套设于所述注射管上且与注射管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套管的末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顶座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支杆Ⅰ和支杆Ⅱ的一端,所述支杆Ⅰ和支杆Ⅱ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支杆Ⅱ的表面通过定位螺丝固定安装有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活动连接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远离限位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间设有通孔,所述推杆穿过所述底座上的通孔与外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管的内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于所述注射管远离顶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推杆穿过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