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深化设计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541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深化设计系统及方法,包括识别CAD层:用于识别二维CAD图纸,快速读取二维CAD图纸的构件平面轮廓数据信息,通过程序抓取二维CAD图纸中几何数据,以及空间关系,来输出所需数据;模块组合生成层:通过生成多种模块级图形,并关联组成构件级图形,其中,通过CAD识别的数据、公共数据、单个模块输入数据生成模块级图形,当该位置的所有模块数据形成模块后,程序会自动通过算法,判断相邻的模块组合形式,进而形成构件级图形;构件库匹配层:用于将生产数据与固定模块形成关联,当模块组成构件的时候,模块的生产数据便变成构件的生产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模块化的形式实现设计的标准化,构件的产品化。构件的产品化。构件的产品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深化设计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标准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深化设计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方面,国内外遵循相同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

建筑、结构、机电、内装

一体化和

设计、加工、装配

一体化,即就是从模数统一、模块协同,少规格、多组合,各专业一体化考虑。PC构件的标准化设计存在两种模式
‑‑
自上而下的拆分模式和自下而上的组合模式。自上而下的拆分模式就是把个性化的方案设计,通过深化设计环节,把建筑拆分成标准构件和非标构件。标准构件又分两类:一类是通过最大公约数确定构件基本规格,使之成为重复率最高的

重复标准件

;另一类是采取统一边长,另一边长按模数系列化变化的

便于生产的标准件

。自下而上的组合模式就是运用产品化理念,生产标准化构件、部品、模块化空间,组合形成多样化的建筑产品。国内PC建筑市场,现阶段以拆分设计模式为主。
[0003]设计行业遵循

我设计、你生产、他建造

的行为模式,缺乏生产及建造过程思考,构件产品的零件一直没有被量化测量,导致设计图纸对构件生产、建造过程非常不友好,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与建造成本。深化设计完成质量不稳定,标准不统一,缺乏有效避让规则;深化设计及管理的成本高,出现问题不易修改完善。设计成果以图形文件为主,非数字化模型,无法实现咨询、设计、深化、生产与建造全阶段的数据共享及关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深化设计系统及方法,通过使用结构计算数据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减少绘图、深化及识图对构件结构的影响,以模块化的形式实现设计的标准化,构件的产品化,可以解决装配式整体剪力墙结构竖向PC构件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深化设计系统,包括识别CAD层、模块组合生成层以及构件库匹配层;
[0007]识别CAD层:用于识别二维CAD图纸,快速读取二维CAD图纸的构件平面轮廓数据信息,通过程序抓取二维CAD图纸中几何数据,以及空间关系,来输出所需数据;
[0008]模块组合生成层:通过生成多种模块级图形,并关联组成构件级图形,其中,通过CAD识别的数据、公共数据、单个模块输入数据生成模块级图形,当该位置的所有模块数据形成模块后,程序会自动通过算法,判断相邻的模块组合形式,进而形成构件级图形;
[0009]构件库匹配层:用于将生产数据与固定模块形成关联,当本地建立该模块时,程序自动寻找该模块的生产数据,下载,当模块组成构件的时候,模块的生产数据便变成构件的生产数据。
[0010]进一步的,所述二维CAD图纸是指由CAD软件输出的dwg文件图纸,每份图纸以二维平面的形式承载建筑的所需物理数据。
[0011]进一步的,所述平面轮廓数据是指通过识别CAD图纸中模块线条的长度,来生成模块的长、宽数据,以及通过每个模块的相对位置信息,以形成模块级图形的所需部分数据。
[0012]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级图形是指面向装配及制造的特点,分为边缘构件、梁、窗下墙、窗上墙、填充墙固定模块,每个模块采用设定参数控制,每个参数由识别CAD图纸或输入得出,同时模块内钢筋根据外观尺寸由一定规则逻辑自动生成,其中,部分模块的钢筋需手动输入补充数据。
[0013]进一步的,所述公共数据是指层高、混凝土强度以及保护层厚度数据。、
[0014]进一步的,所述构件级图形是指使用固定模块组成不固定的构件,其中,每个构件均可拆分成固定的。
[0015]进一步的,所述生产数据是指生产工艺信息、模具信息、成本信息。
[001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深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输入:由CAD图形信息转化成数据;当导入CAD图纸后,在软件内形成可输入的画面;框选CAD图纸,识别CAD模块读取构件的平面轮廓信息,通过输入项目公共信息,补充轮廓模型所需要的信息,在信息输入后直接生成基础预制模块以及非预制模型,形成只有轮廓信息的一级模型;
[0018]S2:生成:由输入阶段的数据根据生成规则模块转化成模块模型信息;首先,模块规则预设在内置的程序里,当输入阶段的数据激活程序内置的规则算法,进行标准化输入以及自定义输入,进行补充数据后,程序会根据规则生成标准的模块,以此类推,补充完所有模块的钢筋数据后,最后生成了有钢筋与混凝土信息的二级模型;
[0019]S3:交互:由模块模型信息与线上库匹配,结合相应的实际生产信息,最终形成带有生产信息的模型;生成后程序根据模块模型信息赋予相应编码,而线上库存储每个模块编码及对应的实际生产信息,当程序将每个编码发送至线上库后,线上库开始根据编码进行匹配,如匹配一致,则直接调取相应的生产信息,将对应的生产信息添加成构件数据里面,形成构件设计与生产信息的交互。
[0020]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了装配式整体剪力墙结构竖向PC构件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通过使用结构计算数据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减少绘图、深化及识图对构件结构的影响,以模块化的形式实现设计的标准化,构件的产品化。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以数据作为主体传递构件信息,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预编辑图形的形式实现设计的标准化,并通过设计关联制造的形式实现生产的标准化。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深化设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深化设计方法的主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6]实施例1
[0027]参见图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深化设计系统,包括识别CAD层、模块组合生成层以及构件库匹配层;
[0028]识别CAD层:用于识别二维CAD图纸,快速读取二维CAD图纸的构件平面轮廓数据信息,通过程序抓取二维CAD图纸中几何数据,以及空间关系,来输出所需数据;
[0029]需要说明的是,读取的数据类型是由程序内置的,后台自动完成,减少人为重复输入,在建立三维模型的时候,可以从已有的二维CAD图纸中读取数据。
[0030]模块组合生成层:通过生成多种模块级图形,并关联组成构件级图形,其中,通过CAD识别的数据、公共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深化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识别CAD层、模块组合生成层以及构件库匹配层;识别CAD层:用于识别二维CAD图纸,快速读取二维CAD图纸的构件平面轮廓数据信息,通过程序抓取二维CAD图纸中几何数据,以及空间关系,来输出所需数据;模块组合生成层:通过生成多种模块级图形,并关联组成构件级图形,其中,通过CAD识别的数据、公共数据、单个模块输入数据生成模块级图形,当该位置的所有模块数据形成模块后,程序会自动通过算法,判断相邻的模块组合形式,进而形成构件级图形;构件库匹配层:用于将生产数据与固定模块形成关联,当本地建立该模块时,程序自动寻找该模块的生产数据,下载,当模块组成构件的时候,模块的生产数据便变成构件的生产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深化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CAD图纸是指由CAD软件输出的dwg文件图纸,每份图纸以二维平面的形式承载建筑的所需物理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深化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轮廓数据是指通过识别CAD图纸中模块线条的长度,来生成模块的长、宽数据,以及通过每个模块的相对位置信息,以形成模块级图形的所需部分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深化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级图形是指面向装配及制造的特点,分为边缘构件、梁、窗下墙、窗上墙、填充墙固定模块,每个模块采用设定参数控制,每个参数由识别CAD图纸或输入得出,同时模块内钢筋根据外观尺寸由一定规则逻辑自动生成,其中,部分模块的钢筋需手动输入补充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伟冯敏学陈东升姚国峰程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