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在超高层房建中的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29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BIM在超高层房建中的施工结构,包括设置在在建超高层建筑外壁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机构,在建超高层建筑与安装框之间分别设置有液压顶升机构和支撑滑动机构,安装框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起吊重物的起吊机,定位机构包括固设在安装框顶部的固定板。该基于BIM在超高层房建中的施工结构,将框板组成安装框设置在在建超高层建筑的表面,利用起吊机对重物进行吊运,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液压顶杆与承载板之间的支撑力,能够提高安装框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压力感应器对抵紧力进行感应,当抵紧力超过设定额度,说明定位机构对安装框的固定力出现松动、或者起吊机起吊重物的承载力过大,及时发现危险隐患,确保施工安全。确保施工安全。确保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IM在超高层房建中的施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房建施工
,具体为基于BIM在超高层房建中的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0003]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施工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在对超高层建筑进行施工时,需要使用起吊机对重物进行起吊,而传统的落地式起吊机因高度的限制难以适用,因此,需要使用一种设置在在建建筑表面随建筑高度进行改变的起吊设备,但是当该起吊设备在高空位置使用时,缺乏对起吊设备进行安全检测的功能,致使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
[0004]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BIM在超高层房建中的施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BIM在超高层房建中的施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BIM在超高层房建中的施工结构,包括设置在在建超高层建筑外壁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机构,在建超高层建筑与安装框之间分别设置有液压顶升机构和支撑滑动机构,安装框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起吊重物的起吊机;
[0007]定位机构包括固设在安装框顶部的固定板,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用于与在建超高层建筑进行连接的定位螺杆;
[0008]液压顶升机构包括嵌装在安装框底端的液压顶杆,在建超高层建筑的外壁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安装有定位板,定位板的表面焊接有承载板,液压顶杆的伸缩端与承载板的上表面抵接,且液压顶杆的伸缩端与承载板之间设置有压力感应器。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框由四个框板组合而成,框板呈直角状,相邻的两个框板之间通过安装螺栓进行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滑动机构包括嵌设在安装框内壁的抵紧液压杆,抵紧液压杆的伸缩端固设有固定架,固定架的表面设置有滑动导轮。
[0011]优选的,所述定位板与承载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的数量为若干个。
[0012]优选的,所述安装框的外壁设置有防护沿网。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基于BIM在超高层房建中的施工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基于BIM在超高层房建中的施工结构,利用安装螺栓对四个框板进行固定,能够将框板组成安装框并使其设置在在建超高层建筑的表面,利用起吊机对重物进行吊运,方便施工人员对在建超高层建筑进行建造,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液压顶杆与承载板之间的支撑力,能够提高安装框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压力感应器对抵紧力进行感应,当抵紧力超过一定额度时,说明定位机构对安装框的固定力出现松动、或者起吊机起吊重物的承载力过大,及时发现危险隐患,对定位机构和起吊重物进行确认,确保施工安全。
[0016]2.该基于BIM在超高层房建中的施工结构,当在建超高层建筑高度增加时,利用抵紧液压杆伸长带动滑动导轮与建筑竖面进行支撑,松开定位螺杆,控制液压顶杆伸长,然后再利用定位螺杆对固定板进行定位,对安装框进行定位,此时,将定位板的高度适配上调,使液压顶杆伸长后能够与承载板的上表面接触,达到对该施工设备的高度进行调整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侧剖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在建超高层建筑、2安装框、201框板、202安装螺栓、3起吊机、4固定板、5定位螺杆、6液压顶杆、7定位板、8承载板、9压力感应器、10抵紧液压杆、11固定架、12滑动导轮、13加强筋板、14防护沿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BIM在超高层房建中的施工结构,包括设置在在建超高层建筑1外壁的安装框2,安装框2由四个框板201组合而成,框板201呈直角状,相邻的两个框板201之间通过安装螺栓202进行固定。
[0022]安装框2的外壁设置有防护沿网14。
[0023]通过设置防护沿网14,能够对坠物进行盛接,预防坠物发生危险。
[0024]安装框2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机构,在建超高层建筑1与安装框2之间分别设置有液压顶升机构和支撑滑动机构,安装框2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起吊重物的起吊机3。
[0025]该施工结构,利用安装螺栓202对四个框板201进行固定,能够将框板201组成安装框2并使其设置在在建超高层建筑1的表面,利用起吊机3对重物进行吊运,方便施工人员对在建超高层建筑1进行建造。
[0026]支撑滑动机构包括嵌设在安装框2内壁的抵紧液压杆10,抵紧液压杆10的伸缩端固设有固定架11,固定架11的表面设置有滑动导轮12。
[0027]定位机构包括固设在安装框2顶部的固定板4,固定板4的表面设置有用于与在建超高层建筑1进行连接的定位螺杆5。
[0028]液压顶升机构包括嵌装在安装框2底端的液压顶杆6,在建超高层建筑1的外壁通
过膨胀螺栓固定安装有定位板7,定位板7的表面焊接有承载板8,液压顶杆6的伸缩端与承载板8的上表面抵接,且液压顶杆6的伸缩端与承载板8之间设置有压力感应器9,压力感应器9与外部的安全控制室信号连接。
[0029]定位板7与承载板8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13,加强筋板13的数量为若干个,通过设置加强筋板13,能够提升承载板的支撑强度。
[0030]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液压顶杆6与承载板8之间的支撑力,能够提高安装框2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压力感应器9对抵紧力进行感应,当抵紧力超过一定额度时,说明定位机构对安装框2的固定力出现松动、或者起吊机3起吊重物的承载力过大,及时发现危险隐患,对定位机构和起吊重物进行确认,确保施工安全。
[0031]当在建超高层建筑1的高度增加时,通过抵紧液压杆10伸长带动滑动导轮12与建筑的竖面进行支撑,松开定位螺杆5,控制液压顶杆6伸长,在安装框2的高度升高后,再利用定位螺杆5对固定板4进行定位,对安装框2进行定位,此时,再将定位板7的高度适配上调,使液压顶杆6伸长后能够与承载板8的上表面接触,达到对该施工设备的高度进行调整的目的,在调整结束后,继续利用承载板8对安装框2进行辅助支撑,以此达到安全防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BIM在超高层房建中的施工结构,包括设置在在建超高层建筑(1)外壁的安装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2)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机构,在建超高层建筑(1)与安装框(2)之间分别设置有液压顶升机构和支撑滑动机构,安装框(2)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起吊重物的起吊机(3);定位机构包括固设在安装框(2)顶部的固定板(4),固定板(4)的表面设置有用于与在建超高层建筑(1)进行连接的定位螺杆(5);液压顶升机构包括嵌装在安装框(2)底端的液压顶杆(6),在建超高层建筑(1)的外壁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安装有定位板(7),定位板(7)的表面焊接有承载板(8),液压顶杆(6)的伸缩端与承载板(8)的上表面抵接,且液压顶杆(6)的伸缩端与承载板(8)之间设置有压力感应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继康李鸿儒周小明吕琪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