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049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包括:手柄、滚轮本体以及滚压支架;手柄包括压合部以及导向部;滚轮本体的中部贯穿设有转轴;滚压支架包括第一限力支架、第二限力支架以及伸缩件;第一限力支架设有限位孔,转轴穿入限位孔,限位孔包括第一限位孔以及与第一限位孔连接的第二限位孔,其中第二限位孔的孔径大于第一限位孔的孔径;通过压合压合部驱动第一限力支架朝向第二限力支架运动,以实现穿入第一限位孔的转轴活动至第二限位孔以解锁转轴,驱动导向部带动转轴转动以使滚轮本体滚动压合顶盖装饰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滚轮没有限力装置,作用力太小造成翘起故障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顶盖装饰条是用来覆盖汽车的顶盖与侧围焊接凹槽的装饰件,起到美化和装饰汽车外观的作用,是汽车外观件中至关重要的零部件。顶盖装饰条是通过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的外力挤压,均匀压合在顶盖钣金凹槽内完成装配。
[0003]目前比较常见的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为采用与顶盖装饰条宽度一致的滚轮,通过滚轮按压顶盖装饰条以使顶盖装饰条压合在顶盖钣金凹槽内,但是,滚轮在使用时,随着作用力往前均匀滚动,由于滚轮没有限力装置,只需要对滚轮施加较小的作用力,滚轮就能滚动于顶盖装饰条上,顶盖装饰条受力小,顶盖装饰条与顶盖钣金凹槽贴合不紧密,按压过后易造成翘起故障,同时,稍有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与顶盖钣金凹槽的内壁发生刮蹭,导致划伤钣金。
[0004]因此,现有的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普遍存在作用力太小导致顶盖装饰条在压合之后容易出现翘起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作用力太小导致顶盖装饰条在压合之后容易出现翘起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所述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包括:
[0007]手柄、滚轮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手柄的输出端的滚压支架;
[0008]所述手柄包括设于所述滚压支架上的压合部以及设于所述滚压支架侧壁上的导向部,所述压合部用于向所述滚轮本体提供作用力按压顶盖装饰条,所述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滚轮本体的运动方向;
[0009]所述滚轮本体的中部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用于驱动所述滚轮本体滚动;
[0010]所述滚压支架包括第一限力支架、第二限力支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限力支架与所述第二限力支架之间的伸缩件;
[0011]所述第一限力支架上设有所述压合部,所述第一限力支架于靠近所述滚轮本体的一侧设有分别设有限位孔,所述滚轴转轴穿入所述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包括第一限位孔以及与所述第一限位孔连接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孔于靠近所述手柄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孔径;
[0012]通过压合所述压合部驱动所述第一限力支架朝向所述第二限力支架运动,以实现穿入所述第一限位孔的所述转轴活动至所述第二限位孔内,以解锁所述转轴在所述第一限力支架上的转动自由度,通过驱动所述导向部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滚轮本体滚动压合顶盖装饰条。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技术提供的顶盖装饰
条压合工装,具体为,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包括手柄、滚轮本体以及设于手柄的输出端的滚压支架;手柄包括设于滚压支架上的压合部以及设于滚压支架侧壁上的导向部,压合部用于向滚轮本体提供作用力按压顶盖装饰条,导向部用于引导滚轮本体的运动方向,通过导向部和压合部的配合,提高顶盖装饰条压合的效率,避免只有压合部控制滚轮本体的运动方向费力并且操作强度大;滚轮本体的中部贯穿设有转轴,转轴用于驱动滚轮本体滚动;滚压支架包括第一限力支架、第二限力支架以及设于第一限力支架与第二限力支架之间的伸缩件;第一限力支架上设有压合部,第一限力支架于靠近滚轮本体的一侧设有分别设有限位孔,转轴穿入限位孔,限位孔包括第一限位孔以及与第一限位孔连接的第二限位孔,第二限位孔设于第一限位孔于靠近所述手柄的一侧,其中第二限位孔的孔径大于第一限位孔的孔径;通过压合压合部驱动第一限力支架朝向第二限力支架运动,以实现穿入第一限位孔的转轴活动至第二限位孔内,以解锁转轴在第一限力支架上的转动自由度,通过驱动导向部带动转轴转动以使滚轮本体滚动压合顶盖装饰条,即施加预设作用力,以使伸缩件收缩,产生形变量,该形变量即第一限力支架运动的位移,以使第二限位孔朝向转轴运动,解锁转轴在第一限力支架上的转动自由度,能有效地保证滚轮本体受到的作用力足够达到顶盖装饰条贴合紧密的效果,保证压合力度的有效性和统一性。避免顶盖装饰条受力小,顶盖装饰条与顶盖钣金凹槽贴合不紧密,按压过后易造成翘起故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作用力太小导致顶盖装饰条在压合之后容易出现翘起的技术问题。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力支架包括第二承载板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两侧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卡接于所述滚压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板于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设有通孔,所述转轴分别穿入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限位孔中。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力支架包括第一承载板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两侧的第一限位板,所述压合部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所述第一限位板于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开设所述限位孔。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力支架套设于所述第二限力支架上,所述第一限位板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板远离所述滚轮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朝向所述伸缩件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伸缩件的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固定。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有贯穿的导向孔,所述第二限位板于靠近所述导向孔的一侧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孔的位置与所述导向槽的位置对应。
[0018]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插入至少一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孔并穿入所述导向槽内固定。
[0019]进一步地,所述滚轮本体包括第一滚轮部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滚轮部的两侧的第二滚轮部,所述第一滚轮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滚轮部的直径。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通过若干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所述第二限位板通过若干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上。
[0021]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侧壁上。
附图说明
[0022]本技术的上述与/或附加的方面与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
变得明显与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限力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限力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元器件符号说明:
[0028]手柄10,压合部11,导向部12,滚压支架20,第一限力支架21,第二限力支架22,滚轮本体30,第一滚轮部31,第二滚轮部32,转轴33,导向柱40,伸缩件50,第一承载板210,第一限位板211,第二承载板220,第二限位板221,第一安装槽2100,第一限位孔2110,第二限位孔2111,导向孔2112,第二安装槽2200,通孔2210,导向槽22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包括:手柄、滚轮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手柄的输出端的滚压支架;所述手柄包括设于所述滚压支架上的压合部以及设于所述滚压支架侧壁上的导向部,所述压合部用于向所述滚轮本体提供作用力以按压顶盖装饰条,所述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滚轮本体的运动方向;所述滚轮本体的中部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用于驱动所述滚轮本体滚动;所述滚压支架包括第一限力支架、第二限力支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限力支架与所述第二限力支架之间的伸缩件;所述第一限力支架上设有所述压合部,所述第一限力支架于靠近所述滚轮本体的一侧分别设有限位孔,所述转轴穿入所述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包括第一限位孔以及与所述第一限位孔连接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孔于靠近所述手柄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孔径;通过压合所述压合部驱动所述第一限力支架朝向所述第二限力支架运动,以实现穿入所述第一限位孔的所述转轴活动至所述第二限位孔内,以解锁所述转轴在所述第一限力支架上的转动自由度,通过驱动所述导向部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滚轮本体滚动压合顶盖装饰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装饰条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力支架包括第二承载板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两侧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卡接于所述滚压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板于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设有通孔,所述转轴分别穿入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限位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茂熊武周绍明董波王玮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