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涡轮增压的微高压氧舱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483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涡轮增压的微高压氧舱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微高压氧舱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干燥过滤器、空气压缩机、油分离器、风冷冷却器、第一三通阀、第二电动阀、第二三通阀、双分子筛床单元、第五三通阀、压气机、涡轮、第六三通阀、第一氧浓度传感器、电加热器和第三电动阀与氧舱连接;氧舱壳体上安装安全阀和泄压阀,氧舱内部安装第二氧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吸氧面罩;压气机依次通过换热器、气罐、第四电动阀、第三氧浓度传感器和减压阀与吸氧面罩连接;涡轮通过第一电动阀与第一三通阀连接;换热器与第六三通阀和氧舱连接。可提高高浓度氧气产量,减少空气消耗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热舒适性。提高热舒适性。提高热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涡轮增压的微高压氧舱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高压氧舱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带涡轮增压的微高压氧舱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高压氧舱是通过向密封软/硬舱内加压加氧以营造富氧环境,为使用者提供鼻吸或供氧和弥散供氧。家用微高压氧舱可以让患者在微高压环境下吸入高浓度的氧气,从而提升血液中的含氧量,可以显著改善身体机能,有效缓解身体疲劳,有助于康复治疗。
[0003]现有的微高压氧舱均采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技术直接制氧,制氧效率低,耗气量大,耗电量高,而且大部分软舱/硬舱缺少空调系统,导致在冬季或夏季使用时热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涡轮增压的微高压氧舱及其使用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带涡轮增压的微高压氧舱,所述微高压氧舱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干燥过滤器、空气压缩机、油分离器、风冷冷却器、第一三通阀、第二电动阀、第二三通阀、双分子筛床单元、第五三通阀、压气机、涡轮、第六三通阀、第一氧浓度传感器、电加热器和第三电动阀与氧舱连接;
[0007]所述氧舱壳体上安装有安全阀和泄压阀,氧舱内部安装有第二氧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吸氧面罩;
[0008]所述压气机还依次通过换热器、气罐、第四电动阀、第三氧浓度传感器和减压阀与吸氧面罩连接;
[0009]所述涡轮还通过第一电动阀与第一三通阀连接;<br/>[0010]所述换热器还与第六三通阀和氧舱连接。
[0011]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0012]上述的双分子筛床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磁阀、分子筛床A、第三三通阀、第五电磁阀,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二电磁阀、分子筛床B、第四三通阀、第六电磁阀;
[0013]所述分子筛床A上连接有第三电磁阀;
[0014]所述分子筛床B上连接有第四电磁阀;
[0015]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四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
[0016]上述的第一三通阀第一出口与第二电动阀连接,第一三通阀第二出口通过第一电动阀与涡轮高压空气入口连接。
[0017]上述的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第一电磁阀连接,第二三通阀第二出口与第二电磁阀连接。
[0018]上述的第五三通阀出口与压气机入口连接;
[0019]所述压气机与涡轮通过连杆连接;
[0020]所述压气机出口连接换热器热侧通道;
[0021]所述换热器冷侧通道分别连接第六三通阀第二出口和氧舱。
[0022]上述的一种带涡轮增压的微高压氧舱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过程:
[0023]微高压氧舱启动后空气依次经过空气干燥过滤器、空气压缩机、油分离器、风冷冷却器后:
[0024]一部分高压空气由第一三通阀第一出口流经第二电动阀后由第二三通阀入口流入,从第二三通阀出口流出进入分子筛床A后,形成富氧气体,富氧气体经过第三三通阀、第五电磁阀、第五三通阀第一入口和出口进入压气机;
[0025]另一部分经过第一三通阀第二出口和第一电动阀进入涡轮膨胀做功,带动压气机对第五三通阀出来的富氧气体进行压缩;
[0026]同时从涡轮流出的空气温度降低,一部分低温空气从第六三通阀第二出口进入换热器冷侧通道对富氧气体进行降温,另一部分低温空气经过第一氧浓度传感器、电加热器、第三电动阀后进入氧舱进行增压,富氧气体进入气罐,而换热器热侧通道的空气直接进入氧舱进行增压,气罐内的富氧气体流经第四电动阀、第三氧浓度传感器、减压阀后通过吸氧面罩给使用者提供高浓度氧气。
[0027]当压缩空气经过分子筛床A堵塞分子筛A,阻断高浓度氧气生成时,关闭第一电磁阀,压缩空气通过第二三通阀第二出口和第二电磁阀进入分子筛床B形成高浓度氧气,高浓度氧气经过第四三通阀时,大部分气体通过第四三通阀第一出口和第六电磁阀最后进入吸氧面罩,剩余小部分气体通过第四三通阀第二出口后通过第三三通阀第一出口和入口,进入分子筛床A,对分子筛床A进行冲洗,最后气体从第三电磁阀流出,分子筛床A重新获得吸附能力。
[002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利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技术制取高浓度氧气,并利用部分压缩空气进入涡轮膨胀,通过压缩空气在涡轮内膨胀,以获取低温空气并对氧舱进行增压,并结合电加热器,使送入氧舱壳体内的气体温度可根据需求进行调节,提高了热舒适性;
[0030]同时利用涡轮增加技术,通过涡轮膨胀做功带动压气机对变压吸附制氧装置产生的高浓度氧气进行抽吸和压缩,增大了高浓度氧气产量和纯度,而且减少了空气消耗量,减少了电能的消耗,节约能源,然后利用涡轮流出的低温空气对经压缩的高浓度氧气进行降温,满足氧舱内面罩吸氧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带涡轮增压的微高压氧舱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中附图标记为:1、空气干燥过滤器,2、空气压缩机,3、油分离器,4、风冷冷却器,5、第一三通阀,6

1、第一电动阀,6

2、第二电动阀,7、第二三通阀,8

1、第一电磁阀,8

2、第二电磁阀,9

1、第三电磁阀,9

2、第四电磁阀,10

1、分子筛床A,10

2、分子筛床B,11

1、第三三通阀,11

2、第四三通阀,12

1、第五电磁阀,12

2、第六电磁阀,13、第五三通阀,14、压气机、15、涡轮,16、第六三通阀,17、第一氧浓度传感器,18、电加热器,19、第三电动阀,20、氧舱,21、安全阀,22、第二氧浓度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24、压力传感器,25、吸氧
面罩,26、泄压阀,27、减压阀,28、第三氧浓度传感器,29、第四电动阀,30、气罐,31、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4]本专利技术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而不应当认为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便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组件。
[003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带涡轮增压的微高压氧舱,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干燥过滤器1、空气压缩机2、油分离器3、风冷冷却器4、第一三通阀5、第二电动阀6

2、第二三通阀7、双分子筛床单元、第五三通阀13、压气机14、涡轮15、第六三通阀16、第一氧浓度传感器17、电加热器18和第三电动阀19与氧舱20连接;
[0036]所述氧舱20壳体上安装有安全阀21和泄压阀26,氧舱20内部安装有第二氧浓度传感器22、温度传感器23、压力传感器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涡轮增压的微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高压氧舱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干燥过滤器(1)、空气压缩机(2)、油分离器(3)、风冷冷却器(4)、第一三通阀(5)、第二电动阀(6

2)、第二三通阀(7)、双分子筛床单元、第五三通阀(13)、压气机(14)、涡轮(15)、第六三通阀(16)、第一氧浓度传感器(17)、电加热器(18)和第三电动阀(19)与氧舱(20)连接;所述氧舱(20)壳体上安装有安全阀(21)和泄压阀(26),氧舱(20)内部安装有第二氧浓度传感器(22)、温度传感器(23)、压力传感器(24)和吸氧面罩(25);所述压气机(14)还依次通过换热器(31)、气罐(30)、第四电动阀(29)、第三氧浓度传感器(28)和减压阀(27)与吸氧面罩(25)连接;所述涡轮(15)还通过第一电动阀(6

1)与第一三通阀(5)连接;所述换热器(31)还与第六三通阀(16)和氧舱(2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涡轮增压的微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分子筛床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磁阀(8

1)、分子筛床A(10

1)、第三三通阀(11

1)、第五电磁阀(12

1),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二电磁阀(8

2)、分子筛床B(10

2)、第四三通阀(11

2)、第六电磁阀(12

2);所述分子筛床A(10

1)上连接有第三电磁阀(9

1);所述分子筛床B(10

2)上连接有第四电磁阀(9

2);所述第三三通阀(11

1)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四三通阀(11

2)的第二出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涡轮增压的微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阀(5)第一出口与第二电动阀(6

2)连接,第一三通阀(5)第二出口通过第一电动阀(6

1)与涡轮(15)高压空气入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涡轮增压的微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通阀(7)的第一出口与第一电磁阀(8

1)连接,第二三通阀(7)第二出口与第二电磁阀(8

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涡轮增压的微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三通阀(13)出口与压气机(14)入口连接;所述压气机(14)与涡轮(15)通过连杆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越杨欢刘莎徐雷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