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583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8
本申请属于物流中转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流车,该物流车包括第一车体、第二车体、拉杆和限位杆,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间隔设置,拉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连接,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可拆卸连接;第一车体、第二车体、拉杆和限位杆共同围设形成用于容置多个中转容器的容置空间,第一车体的底部和第二车体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移动轮。该物流车一次能够实现多个中转容器的中转,从而大大提高了中转容器的中转效率,另外,中转容器的中转移动也更为轻松省力。中转容器的中转移动也更为轻松省力。中转容器的中转移动也更为轻松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流车


[0001]本申请属于物流中转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物流车。

技术介绍

[0002]网购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也间接地促使着物流快递业的讯速发展;为了提高快递中转效率,在物流工作场地中通常是将多个货品堆放在同一中转容器内进行中转;但是在实际的中转中,操作人员一次只能移动一台中转容器,中转容器的移动费时费力,且中转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流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转容器的移动费时费力、中转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流车,包括第一车体、第二车体、拉杆和限位杆,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间隔设置,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车体、所述第二车体、所述拉杆和所述限位杆共同围设形成用于容置多个中转容器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车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车体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移动轮。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0006]可选地,所述限位杆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一竖向段和第二竖向段,所述第一竖向段和所述第二竖向段分别与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两端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段的同一侧;
[0007]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第一竖向段和所述第二竖向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彼此相背离的侧方。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水平段为方管段。
[0009]可选地,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铰接。
[0010]可选地,所述物流车还包括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上,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轴和所述第二铰接轴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铰接孔和所述第二铰接孔内。
[0011]可选地,所述拉杆包括第二水平段、第一垂直段和第二垂直段,所述第一垂直段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垂直段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水平段的两端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水平段的同一侧;
[0012]所述第一垂直段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垂直段的另一端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铰接孔和所述第二铰接孔。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车体包括第一底板、第一抵接杆和两个第一车架;两个所述第一
车架沿所述第一车体到所述第二车体的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一铰接座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车架之间,所述第一垂直段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车架之间;所述第一抵接杆连接于两个第一车架之间,所述第一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一抵接杆和所述限位杆之间;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面设置有所述第一移动轮;
[0014]和/或,所述第二车体包括第二底板、第二抵接杆和两个第二车架;两个所述第二车架沿所述第一车体到所述第二车体的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铰接座连接于与两个所述第二车架之间,所述第二垂直段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车架之间;所述第二抵接杆连接于两个第二车架之间,所述第二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二抵接杆和所述限位杆之间;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面设置有所述第一移动轮。
[0015]可选地,所述拉杆背向容置空间的侧部设置有拉手。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移动轮为万向轮。
[0017]本申请提供的物流车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首先,第一车体、第二车体、拉杆和限位杆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能够容置多个中转容器,那么通过拉动该物流车即可一次实现多个中转容器的中转,从而大大提高了中转容器的中转效率;然后,第一车体的底部和第二车体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移动轮,使得物流车和多个中转容器的移动更为轻松省力,也有利于提高中转容器的中转效率;最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间隔设置,且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可拆卸连接,一方面,取下限位杆后,中转容器可直接推入或者拉出容置空间,使得中转容器在该物流车上的上下料操作更为简单轻松省事省力;另一方面,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间隔设置,也有利于降低整个物流车的重量,使得该物流车和中转容器的移动更为轻松,也有利于提高中转容器的中转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流车装载有多个中转货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的物流车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所示的物流车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2所示的物流车的爆炸图。
[002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4]10—第一车体
ꢀꢀꢀꢀꢀꢀꢀꢀꢀ
11—第一底板
ꢀꢀꢀꢀꢀꢀꢀꢀꢀꢀꢀꢀꢀꢀ
12—第一抵接杆
[0025]13—第一车架
ꢀꢀꢀꢀꢀꢀꢀꢀꢀ
14—第一挂钩架
ꢀꢀꢀꢀꢀꢀꢀꢀꢀꢀꢀꢀ
20—第二车体
[0026]21—第二底板
ꢀꢀꢀꢀꢀꢀꢀꢀꢀ
22—第二抵接杆
ꢀꢀꢀꢀꢀꢀꢀꢀꢀꢀꢀꢀ
23—第二车架
[0027]24—第二挂钩架
ꢀꢀꢀꢀꢀꢀꢀ
30—拉杆
ꢀꢀꢀꢀꢀꢀꢀꢀꢀꢀꢀꢀꢀꢀꢀꢀꢀꢀ
31—第二水平段
[0028]32—第一垂直段
ꢀꢀꢀꢀꢀꢀꢀ
33—第二垂直段
ꢀꢀꢀꢀꢀꢀꢀꢀꢀꢀꢀꢀ
40—限位杆
[0029]41—第一水平段
ꢀꢀꢀꢀꢀꢀꢀ
42—第一竖向段
ꢀꢀꢀꢀꢀꢀꢀꢀꢀꢀꢀꢀ
43—第二竖向段
[0030]50—第一移动轮
ꢀꢀꢀꢀꢀꢀꢀ
60—中转货架
ꢀꢀꢀꢀꢀꢀꢀꢀꢀꢀꢀꢀꢀꢀ
61—第二移动轮
[0031]71—第一铰接座
ꢀꢀꢀꢀꢀꢀꢀ
72—第二铰接座
ꢀꢀꢀꢀꢀꢀꢀꢀꢀꢀꢀꢀ
73—第一铰接轴
[0032]74—第二铰接轴
ꢀꢀꢀꢀꢀꢀꢀ
80—拉手
ꢀꢀꢀꢀꢀꢀꢀꢀꢀꢀꢀꢀꢀꢀꢀꢀꢀꢀ
101—容置空间
[0033]111—第一容纳槽
ꢀꢀꢀꢀꢀꢀ
211—第二容纳槽
ꢀꢀꢀꢀꢀꢀꢀꢀꢀꢀꢀ
321—第一铰接孔
[0034]331—第二铰接孔
ꢀꢀꢀꢀꢀꢀ
711—连接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流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体、第二车体、拉杆和限位杆,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间隔设置,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车体、所述第二车体、所述拉杆和所述限位杆共同围设形成用于容置多个中转容器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车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车体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移动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一竖向段和第二竖向段,所述第一竖向段和所述第二竖向段分别与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两端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段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第一竖向段和所述第二竖向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彼此相背离的侧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段为方管段。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铰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流车还包括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上,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铰接孔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勇李赛方
申请(专利权)人: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