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双通道的箱式后处理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455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7
一种并联双通道的箱式后处理器装置,两个并行安装的DOC总成的DOC筒体的进气端连通至进气分流腔,从而将气体均分为两个部分别进入DOC筒体,形成双通道气流的流动,两个DPF总成分别设置于所述DOC总成的DOC筒体内,并联的两个通道内的DPF总成的出气端均连通至DPF合流腔内,所述混合器的出气端连通至SCR前分流腔,两个SCR总成并联设置且进气段连通至所述SCR前分流腔,出气端再次合流连通至出气合流腔,再过出气管排出;由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通道的SCR布置,大幅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满足国六排放标准,对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提供有用的排气背压降低的保证,提高了对尾气的处理能力和发动机的热效率。机的热效率。机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联双通道的箱式后处理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后处理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并联双通道的箱式后处理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确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作为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的汽车产业,我国汽车产业正在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友好型升级过渡。提高发动机热效率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是改进热力发动机的主要方向之一。
[0003]现有传统方案为单通道DOC(氧化催化器)、单通道DPF(颗粒捕集器)、混合器和单通道SCR(选择性催化剂还原器)技术。同时也存在一种方案为单通道DOC(氧化催化器)、单通道DPF(颗粒捕集器)、混合器和双通道SCR(选择性催化剂还原器)技术。
[0004]发动机提高热效率时对应发动机排放的主要污染物NOx(氮氧化物)会升高,这样就要求后处理器处理NOx的能力加强。另外,为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排气背压也需要在传统方案的基础上有大幅的降低。
[0005]将传统方案的排气处理器在排量13L发动机的基础上测试,在满足排放的前提下,额定工况排气背压大约在40kPa左右,如此高的背压无法满足提高热效率的要求。
[0006]而为了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势必会造成NOx(氮氧化物)排放的提高,为还原增多的NOx,需要增加SCR(选择性催化剂还原器)载体的体积,而后处理器增加SCR载体的体积会引起排气背压的升高,不能满足高效率发动机对后处理器低背压的要求。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并联双通道的箱式后处理器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联双通道的箱式后处理器装置,能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不改变现行产品的安装空间边界的情况下,把DOC(氧化催化器)和DPF(颗粒捕集器)由单通道改成双通道的后处理器形式,同时满足国六的排放规定和低背压的要求。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联双通道的箱式后处理器装置,包括进气分流腔、DOC总成、DPF总成、DPF合流腔、混合器、SCR总成、隔热罩、出气管、出气合流腔以及SCR前分流腔,其特征在于:
[0010]所述进气分流腔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两个并行安装的DOC总成的DOC筒体的进气端连通至进气分流腔,从而将气体均分为两个部分别进入DOC筒体,形成双通道气流的流动,两个DPF总成分别设置于所述DOC总成的DOC筒体内,从而在两个通道内DOC总成与DPF总成一起形成在同一筒体内,并联的两个通道内的DPF总成的出气端均连通至DPF合流腔内,所述混合器的进气端连通至所述DPF合流腔,从而分流的气体又合流汇合后进入混合器,所述混合器的出气端连通至SCR前分流腔,两个SCR总成并联设置且进气段连通至所述SCR前
分流腔,进而气流再次被分为两个并联的通道,该两个SCR总成的出气端再次合流连通至出气合流腔,从而再次合流的气流通过出气合流腔汇合后通过出气管排出。
[0011]其中:所述混合器设置为U型,其出气端连通至位于DPF合流腔下方的SCR前分流腔,两个SCR总成并联设置于DOC总成的下方,该两个SCR总成的出气端合流连通至位于进气分流腔下方的出气合流腔。
[0012]其中:并联的两路DOC总成和DPF总成、DPF合流腔、混合器、并联的SCR总成、出气合流腔以及SCR前分流腔被隔热罩覆盖,隔热罩内部充满高温气体而为内部载体的催化反应保证所需的温度。
[0013]其中:所述隔热罩包含外部覆盖的壳体、位于壳体内部的衬板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缘的隔热棉。
[0014]其中:各DOC总成包含轴线与车辆纵向面垂直的DOC筒体以及位于DOC筒体前端内的DOC载体,所述DPF总成设置于DOC筒体的后端内,其轴线和车辆纵向面垂直。
[0015]其中:所述DPF总成和DOC筒体之间设有密封圈以及钢丝网支撑环。
[0016]其中:所述DPF总成还包含位于出口端的导流板。
[0017]其中:所述导流板和DPF总成的DPF筒体之间设有垫片、V形卡箍以及V型环。
[0018]其中:所述V型环通过浮动对中后再焊接的固定形式,以保证了两路DPF和DOC筒体的对中。
[0019]其中:所述混合器进气端的中心部设有尿素喷嘴。
[0020]通过上述内容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并联双通道的箱式后处理器装置具有如下效果:
[0021]1、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
[0022]2、额定工况排气背压降到17kPa左右。通过双通道的SCR(选择性催化剂还原器)布置,大幅降低NOx(氮氧化物)的排放,满足国六排放标准。
[0023]3、通过增加一个并行通道的DOC、DPF以及SCR,降低了后处理器的背压,进而对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提供有用的排气背压降低的保证。另外,通过增加DOC和DPF载体的体积,提高了对尾气的处理能力,在满足排放标准的情况下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
[0024]4、DPF筒体拆装更方便,将隔热罩和筒体间充满高温气体,有利于防止热量的散失,进而为催化剂和尾气中有害其它发生化学反应提供必要的温度环境。
[0025]5、DPF总成的中心轴和车辆的纵向面垂直,需要维护DPF总成时,维护人员只需要面朝车辆纵梁,然后将DPF总成向远离车辆纵梁的方向拉出,不受到车辆上、下、左、右、前等方位的限制,拆卸和维护更加简便快捷。
[0026]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0027]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并联双通道的箱式后处理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2A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侧面剖视图。
[0029]图2B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中其中一个DOC总成和DPF总成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3A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中DOC总成和DPF总成连接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0031]图3B显示了专利技术中DPF总成后端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0032]图4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内部部分放大示意图。
[0033]图5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后端的内部示意图。
[0034]图6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前端的内部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1.进气分流腔;2.DOC总成;3.DPF总成;4.DPF合流腔;5.尿素喷嘴;6.混合器;7.SCR总成;8.隔热罩;9.出气管;10.出气合流腔;11.垫片;12.密封圈;13.钢丝网支撑环;14.V形卡箍;15.V型环;16.DOC载体;17.SCR前分流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参见图1至图6,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并联双通道的箱式后处理器装置。
[0038]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去除了隔热罩且将DPF总成从DOC总成的DOC筒体中取出的示意图,同时参照图2A、图2B、图3A、图3B、图5和图6,所述并联双通道的箱式后处理器装置可包括进气分流腔1、并行安装的DOC(催化转化器)总成2、DP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双通道的箱式后处理器装置,包括进气分流腔、DOC总成、DPF总成、DPF合流腔、混合器、SCR总成、隔热罩、出气管、出气合流腔以及SCR前分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分流腔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两个并行安装的DOC总成的DOC筒体的进气端连通至进气分流腔,从而将气体均分为两个部分别进入DOC筒体,形成双通道气流的流动,两个DPF总成分别设置于所述DOC总成的DOC筒体内,从而在两个通道内DOC总成与DPF总成一起形成在同一筒体内,并联的两个通道内的DPF总成的出气端均连通至DPF合流腔内,所述混合器的进气端连通至所述DPF合流腔,从而分流的气体又合流汇合后进入混合器,所述混合器的出气端连通至SCR前分流腔,两个SCR总成并联设置且进气段连通至所述SCR前分流腔,进而气流再次被分为两个并联的通道,该两个SCR总成的出气端再次合流连通至出气合流腔,从而再次合流的气流通过出气合流腔汇合后通过出气管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双通道的箱式后处理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设置为U型,其出气端连通至位于DPF合流腔下方的SCR前分流腔,两个SCR总成并联设置于DOC总成的下方,该两个SCR总成的出气端合流连通至位于进气分流腔下方的出气合流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双通道的箱式后处理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并联的两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广贤陈智任伟邬迪黄庆立
申请(专利权)人:普赫姆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