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智能集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430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公路智能集约装置,涉及集约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若干车辆感应设备,若干所述车辆感应设备布置在地面上,形成一车辆感应区,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车辆感应区一角处;在所述底座上设有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杆体;所述杆体在背离所述底座一端设有弯杆,所述弯杆向所述车辆感应区上方延伸;所述弯杆在远离所述杆体一端设有指示机构和照明机构;所述杆体在靠近所述弯杆一侧设有通信设备;采用电线穿过底座延伸至杆体内与指示机构、照明机构、通信设备连接以供能,解决现有智能杆对车辆进行引导效果不佳的问题。能杆对车辆进行引导效果不佳的问题。能杆对车辆进行引导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智能集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集约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公路智能集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智慧杆”——又叫“多功能智能杆”,是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检测、无线通信、信息交互、应急求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但是现有模式下,各个单独子功能会用单独的立杆来支撑,或者少数功能集合于单根立杆,部分智能杆还可集成可视化展示公路环境,但是无法直接获取智慧杆当前位置下的车流状态,无法准确对车辆进行引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智能集约装置,解决现有智能杆对车辆进行引导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智能集约装置,
[0005]包括底座和若干车辆感应设备,若干所述车辆感应设备布置在地面上,形成一车辆感应区,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车辆感应区一角处;
[0006]在所述底座上设有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杆体;
[0007]所述杆体在背离所述底座一端设有弯杆,所述弯杆向所述车辆感应区上方延伸;
[0008]所述弯杆在远离所述杆体一端设有指示机构和照明机构;
[0009]所述杆体在靠近所述弯杆一侧设有通信设备;
[0010]采用电线穿过底座延伸至杆体内与指示机构、照明机构、通信设备连接以供能。
[0011]优选地,所述杆体上在所述通信设备下方还设有充电机构;
[0012]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杆体上的充电桩以及连接在充电桩上用于给车辆充电的充电枪。
[0013]优选地,所述杆体上还设有朝向所述车辆感应延伸,以覆盖车辆感应区的遮挡棚;
[0014]所述遮挡棚上背离地面一侧设有变色涂层。
[0015]优选地,所述照明机构包括灯板和与所述灯板电连接太阳能电池板;
[0016]所述灯板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靠近所述杆体的一侧,并朝向所述车辆感应区。
[0017]优选地,所述弯杆上在靠近所述指示机构一侧还设有广播设备,通过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服务器端广播指令进行广播。
[0018]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周向布置有用于指示车辆感应设备工作状态的灯带。
[0019]优选地,所述通信设备设置为5G通信模块,接收服务器端的指令控制所述指示机构;
[0020]和/或,提供无线网络。
[0021]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杆体上的信息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环境信息或车辆感应区
车辆数据。
[002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方案中设置车辆感应区,车辆感应设备感应地面上的车辆状态,通过通信设备与指示机构进行通信,以对位于所述车辆感应区的车辆进行实时精准引导,解决现有智能杆对车辆进行引导效果不佳的问题,提高车辆感应区利用率,同时将充电、通信、防护等均集成在杆体上,增加集约装置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公路智能集约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公路智能集约装置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充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公路智能集约装置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广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0、座体;200、杆体;300、通信设备;400、充电机构;410、充电桩;420、充电枪;500、车辆感应区;600、遮挡棚;700、支架;800、照明机构;810、灯板;820、太阳能电池板;900、指示机构;910、广播设备;920、指示牌。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优点。
[0030]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31]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32]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5]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技术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0036]实施例: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公路智能集约装置,参阅图1

图3,包括底座和若干车辆感应设备,若干所述车辆感应设备布置在地面上,形成一车辆感应区,具体的,车辆进入该车辆感应区后可被感应,该车辆感应设备可以间隔均匀地布置在地面上,可类似于停车场停车位设置,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车辆感应区一角处;在所述底座上设有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杆体;所述杆体在背离所述底座一端设有弯杆,所述弯杆向所述车辆感应区上方延伸;所述弯杆在远离所述杆体一端设有指示机构和照明机构;所述杆体在靠近所述弯杆一侧设有通信设备。
[003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举例的,车辆感应区内设有若干感应天线,感应天线电性连接车位分布系统,车位分布系统与指示机构之间电性连接。由此车辆感应设备感应地面上的车辆状态,通过所述通信设备与所述指示机构进行通信,以对位于所述车辆感应区的车辆进行引导,具体的,上述指示机构可以设置包括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智能集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若干车辆感应设备,若干所述车辆感应设备布置在地面上,形成一车辆感应区,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车辆感应区一角处;在所述底座上设有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杆体;所述杆体在背离所述底座一端设有弯杆,所述弯杆向所述车辆感应区上方延伸;所述弯杆在远离所述杆体一端设有指示机构和照明机构;所述杆体在靠近所述弯杆一侧设有通信设备;采用电线穿过底座延伸至杆体内与指示机构、照明机构、通信设备连接以供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上在所述通信设备下方还设有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杆体上的充电桩以及连接在充电桩上用于给车辆充电的充电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杆体上还设有朝向所述车辆感应延伸,以覆盖车辆感应区的遮挡棚;所述遮挡棚上背离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龙朱国绪杨云波许庭银
申请(专利权)人:昭通亮风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