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部件以及电感器部件的安装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16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感器部件以及电感器部件的安装构造。电感器部件具备基体和设置于基体并沿着轴卷绕成螺旋状的线圈,基体包括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的基板,线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线圈布线,设置在第一主面上;至少一个第二线圈布线,设置在第二主面上;至少一个第一贯通布线,设置为从第一主面遍及至第二主面地贯通基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贯通布线,设置为从第一主面遍及至第二主面地贯通基板,并且相对于轴配置于与第一贯通布线相反侧,第一线圈布线、第一贯通布线、第二线圈布线及第二贯通布线依次连接而构成螺旋状的至少一部分,至少一个第二线圈布线包括第一端部与第一贯通布线连接且第二端部与第二贯通布线连接的两端连接线圈布线。连接的两端连接线圈布线。连接的两端连接线圈布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器部件以及电感器部件的安装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感器部件以及电感器部件的安装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电感器部件,存在日本特开平11

25114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电感器部件具有基体、和设置于基体并沿着轴被卷绕成螺旋状的线圈。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

251146号公报
[0004]然而,在上述现有的电感器部件中,线圈整体被埋入基体。因此,为了保护线圈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确保线圈的可靠性,需要增大基体的尺寸。其结果,难以使部件尺寸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使部件尺寸小型化,又能够确保线圈的可靠性的电感器部件以及电感器部件的安装构造。
[000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电感器部件具备:基体;和线圈,设置于上述基体,沿着轴被卷绕成螺旋状,上述基体包括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的基板,上述线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线圈布线,设置在上述第一主面上;至少一个第二线圈布线,设置在上述第二主面上;至少一个第一贯通布线,设置为从上述第一主面遍及至上述第二主面地贯通上述基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贯通布线,设置为从上述第一主面遍及至上述第二主面地贯通上述基板,并且相对于上述轴配置于与上述第一贯通布线相反侧,上述第一线圈布线、上述第一贯通布线、上述第二线圈布线以及上述第二贯通布线被依次连接,由此构成上述螺旋状的至少一部分,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线圈布线包括第一端部与上述第一贯通布线连接,且第二端部与上述第二贯通布线连接的两端连接线圈布线,上述两端连接线圈布线的外表面之中的位于与上述第二主面相反侧的部分至少向外部露出,上述外表面之中的向外部露出的露出面包含具有耐腐蚀性的导电材料。
[0007]根据上述方式,上述两端连接线圈布线的外表面之中的位于与第二主面相反侧的部分至少向外部露出,因此与用绝缘层覆盖该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电感器部件在与第二主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大小,从而能够使电感器部件小型化。另外,由于上述外表面之中的向外部露出的露出面包含具有耐腐蚀性的导电材料,因此即使在第二线圈布线具有露出面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第二线圈布线的耐腐蚀性,能够保护第二线圈布线免受由外部环境引起的劣化。其结果,能够确保线圈的可靠性。
[0008]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具备外部电极,该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基体,且与上述线圈电连接,上述具有耐腐蚀性的导电材料与构成上述外部电极的外表面的导电材料相同。
[0009]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具有耐腐蚀性的导电材料与构成外部电极的外表面的导电材料相同,因此在制造外部电极时,能够同时形成第二线圈布线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容易
地制造第二线圈布线。另外,由于具有耐腐蚀性的导电材料与构成外部电极的外表面的导电材料相同,因此能够确保相对于外部环境的稳定性。
[0010]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外部电极设置在上述基板的上述第一主面上。
[0011]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外部电极设置在基板的第一主面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外部电极。
[0012]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具有耐腐蚀性的导电材料是Au、Ti、Ti合金、Al或Al合金。
[0013]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提高上述两端连接线圈布线的耐腐蚀性。
[0014]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线圈布线包括一层以上的导电层,上述两端连接线圈布线包括两层以上的导电层,上述两端连接线圈布线的上述导电层的层数比上述第一线圈布线的上述导电层的层数多。
[0015]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使第一线圈布线的导电层的层数较少,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第一线圈布线。
[0016]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绝缘层设置在上述第一主面上,在上述第二线圈布线上没有设置绝缘层。
[0017]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第二线圈布线上没有设置绝缘层,因此能够使电感器部件小型化。
[0018]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第一线圈布线的主成分的导电材料以及作为上述第二线圈布线的主成分的导电材料与上述第一贯通布线及上述第二贯通布线中的至少一方的导电材料相同。
[0019]这里,线圈布线的主成分是指在与线圈布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占有面积为最大的导电材料。
[0020]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使线圈整体的线膨胀系数均匀,因此能够抑制由布线间的膨胀差引起的线圈的损伤。
[0021]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具备外部电极,该外部电极设置在上述第一主面上,且与上述线圈电连接,上述第一线圈布线被绝缘层覆盖。
[0022]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外部电极设置在第一主面上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第一线圈布线与外部电极的绝缘。
[0023]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线圈布线包括:主体部,由与上述第一线圈布线相同的导电材料构成;和包覆层,包覆上述主体部,且包含上述具有耐腐蚀性的导电材料,上述主体部的线宽小于上述第一线圈布线的线宽。
[0024]这里,第一线圈布线的线宽是指在与第一线圈布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与第一主面平行的方向的第一线圈布线的长度。主体部的线宽是指在与第二线圈布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与第二主面平行的方向的主体部的长度。
[0025]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降低第二线圈布线短路的风险。
[0026]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线圈布线包括:主体部,由与上述第一线圈布线相同的导电材料构成;和包覆层,包覆上述主体部,且包含上述具有耐腐蚀性的导电材料,上述主体部的厚度比上述第一线圈布线的厚度小。
[0027]这里,第一线圈布线的厚度是指在与第一线圈布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与第一主面正交的方向的第一线圈布线的长度。主体部的厚度是指在与第二线圈布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与第二主面正交的方向的主体部的长度。
[0028]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小电感器部件在与第二主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大小,从而能够进一步使电感器部件小型化。
[0029]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包覆层的至少一部分包覆上述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外表面,在将上述第二线圈布线的线宽设为W1,将上述主体部的线宽设为W21,将包覆上述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外表面的上述包覆层的宽度设为W221,将包覆上述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外表面的上述包覆层的宽度设为W222时,满足W1>W21>W221+W222。
[0030]这里,“宽度方向”是指在与第二线圈布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与第二主面平行的方向。“包覆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外表面的包覆层的宽度”是指在与第二线圈布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包覆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外表面的包覆层在与第二主面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同样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器部件,其中,具备:基体;和线圈,设置于所述基体,沿着轴被卷绕成螺旋状,所述基体包括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的基板,所述线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线圈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一主面上;至少一个第二线圈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主面上;至少一个第一贯通布线,设置为从所述第一主面遍及至所述第二主面地贯通所述基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贯通布线,设置为从所述第一主面遍及至所述第二主面地贯通所述基板,并且相对于所述轴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贯通布线相反侧,所述第一线圈布线、所述第一贯通布线、所述第二线圈布线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布线被依次连接,由此构成所述螺旋状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圈布线包括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贯通布线连接,且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贯通布线连接的两端连接线圈布线,所述两端连接线圈布线的外表面之中的位于与所述第二主面相反侧的部分至少向外部露出,所述外表面之中的向外部露出的露出面包含具有耐腐蚀性的导电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所述电感器部件还具备外部电极,所述外部电极设置于所述基体,且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具有耐腐蚀性的导电材料与构成所述外部电极的外表面的导电材料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所述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所述具有耐腐蚀性的导电材料是Au、Ti、Ti合金、Al或Al合金。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布线包括一层以上的导电层,所述两端连接线圈布线包括两层以上的导电层,所述两端连接线圈布线的所述导电层的层数比所述第一线圈布线的所述导电层的层数多。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主面上,在所述第二线圈布线上没有设置绝缘层。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作为所述第一线圈布线的主成分的导电材料以及作为所述第二线圈布线的主成分的导电材料与所述第一贯通布线及所述第二贯通布线中的至少一方的导电材料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所述电感器部件还具备外部电极,所述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主面上,且与所述线
圈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布线被绝缘层覆盖。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布线包括:主体部,由与所述第一线圈布线相同的导电材料构成;和包覆层,将所述主体部包覆,且包含所述具有耐腐蚀性的导电材料,所述主体部的线宽比所述第一线圈布线的线宽小。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布线包括:主体部,由与所述第一线圈布线相同的导电材料构成;和包覆层,将所述主体部包覆,且包含所述具有耐腐蚀性的导电材料,所述主体部的厚度比所述第一线圈布线的厚度小。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所述包覆层的至少一部分将所述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外表面包覆,在将所述第二线圈布线的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冈由雅樱井亮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