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车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04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6
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车身,该车辆车身包括:柱构件,在上端部包括上紧固部并在下端部包括下紧固部;车顶侧联接部,设置在沿车辆车身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车顶构件,其中车顶侧联接部被构造成通过插入联接而联接到上紧固部;以及侧梁侧联接部,设置在沿车辆车身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侧梁构件,其中侧梁侧联接部被构造成通过插入联接而联接到下紧固部。过插入联接而联接到下紧固部。过插入联接而联接到下紧固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车身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车身。

技术介绍

[0002]车辆中采用B柱以提高车辆的刚度。由于构成车辆的B柱的构件在侧面碰撞的初始阶段经受较大形变,因此B柱用于吸收由侧面碰撞引起的冲击。
[0003]常规车辆车身通过首先制造车辆的底盘,然后将柱构件联接到车辆的底盘,再然后将车辆的车顶连接到柱构件来制造。
[0004]然而,近年来,需要在制造车辆的下部车身之后将前柱、后柱和车顶构件被一体地制造的车辆的上部车身联接到车辆的下部车身,然后将连接上部车身和下部车身的柱构件联接到上部车身和下部车身的技术。
[0005]上面作为
技术介绍
所描述的事项仅旨在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背景,而不应被视为对这些事项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技术的承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车身。具体实施例涉及将车辆的柱构件安装在车辆上的技术。
[000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解决本领域中的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分别在车辆的车顶侧和侧梁侧设置联接部并分别在柱构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设置紧固部使得紧固部和联接部匹配以将柱构件联接到车辆车身的技术。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车身包括:柱构件,在上端部设置有上紧固部并在下端部设置有下紧固部;车顶侧联接部,设置在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车顶构件,并在联接柱构件时通过插入联接而联接到上紧固部;以及侧梁侧联接部,设置在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侧梁构件,并在联接柱构件时通过插入联接而联接到下紧固部。<br/>[0009]车顶侧联接部可以包括从车顶的侧表面向下突出的第一钩部,并且上紧固部可以包括第一插入槽,第一插入槽形成为与第一钩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使第一钩部可以插入第一插入槽。
[0010]第一钩部可以包括从车顶的侧表面向下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和截面面积从第一突出部扩大的第一扩展部,并且上紧固部可以形成为包围第一扩展部和第一突出部。
[0011]柱构件可以包括由柱构件的与上紧固部联接的一部分的内板的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陷部。
[0012]车顶侧联接部可以包括朝向车顶延伸并联接到车顶的第一联接部,并且第一联接部可以制造成各种形状。
[0013]侧梁侧联接部可以包括从侧梁向上突出的第二钩部,并且下紧固部可以包括第二插入槽,第二插入槽形成为与第二钩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使第二钩部可以插入第二插入槽。
[0014]第二钩部可以包括从侧梁的上表面向上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和截面面积从第二突出部扩大的第二扩展部,并且下紧固部可以形成为包围第二扩展部和第二突出部。
[0015]多个第二突出部和多个第二扩展部可以被设置为沿侧梁的延伸方向彼此间隔开,并且可以设置多个下紧固部以匹配多个第二突出部和多个第二扩展部。
[0016]侧梁侧联接部可以包括沿侧梁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联接到侧梁的第二联接部。
[0017]柱构件可以包括由柱构件的与下紧固部联接的一部分的内板的凹陷形成的第二凹陷部。
[0018]可以将粘合材料涂覆到上紧固部或车顶侧联接部以进行联接,并且可以将粘合材料涂覆到下紧固部或侧梁侧联接部以进行联接。
[0019]柱构件可以通过车顶侧联接部和侧梁侧联接部联接到车辆车身,然后通过机械联接固定到车辆车身。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柱构件在上端部设置有上紧固部并在下端部设置有下紧固部,车顶的侧表面构件设置有车顶侧联接部,并且侧梁设置有侧梁侧联接部,使得上紧固部联接到车顶侧联接部并且下紧固部联接到侧梁侧联接部。这具有使柱构件容易联接到车辆车身的效果。
[0021]另外,车顶侧联接部和侧梁侧联接部形成为突出形状并且上紧固部和下紧固部形成为槽形状以用于侧方插入,使得柱构件通过侧方插入联接而容易联接到车辆车身。这具有在车辆制造线中容易联接的效果以及在精确位置进行联接的效果。
[0022]另外,在联接柱构件之后,柱构件通过诸如螺栓连接或铆接的附加联接进一步联接,这具有双重固定柱构件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联接车辆车身的示图。
[0024]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车身的柱构件的示图。
[0025]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车身的柱构件的上端部的示图。
[0026]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车身的柱构件的下端部的示图。
[0027]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车身的车顶侧联接部的示图。
[0028]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车身的侧梁侧联接部的示图。
[0029]图7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柱构件联接到车辆车身的状态的示图。
[0030]图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车身的车顶侧联接部的实施例的示图。
[0031]图9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车身的侧梁侧联接部的实施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说明书或本申请中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或功能描述仅出于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以示例的方式呈现,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解释为受限于本说明书或本申请中描述的实施例。
[0033]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并且具有各种形式,因此将在附图中示出具体实施例并且在本说明书或本申请中描述具体实施例。然而,这并不旨在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的实施例限制为具体形式,并且应被解释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技术范围中
包括的所有修改方案、等效方案和替代方案。
[0034]诸如第一和/或第二的术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组件不应受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其他组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的权利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类似地,第二组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
[0035]当组件被称为“连接”或“联接”到另一组件时,该组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联接到另一组件,但应理解的是,其他组件可以存在于这两个组件之间。另一方面,当组件被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联接”到另一组件时,应理解的是,不存在中间组件。描述组件之间的关系的诸如“在
……
之间”和“仅在
……
之间”或“与
……
相邻”和“与
……
直接相邻”的其他表达应以相同方式解释。
[0036]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在本申请中,诸如“包括”或“具有”的术语旨在指定存在已实施的特征、数量、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提前排除存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的附加可能性。
[0037]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都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含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诸如常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车身,包括:柱构件,在上端部包括上紧固部并在下端部包括下紧固部;车顶侧联接部,设置在沿所述车辆车身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车顶构件,所述车顶侧联接部通过插入联接而联接到所述上紧固部;以及侧梁侧联接部,设置在沿所述车辆车身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侧梁构件,所述侧梁侧联接部通过插入联接而联接到所述下紧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身,其中,所述车顶侧联接部包括从车顶的侧表面向下突出的第一钩部,并且所述上紧固部包括第一插入槽,所述第一插入槽形成为与所述第一钩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所述第一插入槽容纳所述第一钩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车身,其中,所述第一钩部包括从所述车顶的侧表面向下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和截面面积从所述第一突出部扩大的第一扩展部,并且所述上紧固部包围所述第一扩展部和所述第一突出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车身,其中,所述柱构件包括由所述柱构件的与所述上紧固部联接的一部分的内板的凹陷限定的第一凹陷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身,其中,所述车顶侧联接部包括朝向车顶延伸并联接到所述车顶的第一联接部,并且所述第一联接部包括各种形状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身,其中,所述侧梁侧联接部包括沿所述侧梁构件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联接到所述侧梁构件的第二联接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身,其中,所述柱构件包括由所述柱构件的与所述下紧固部联接的一部分的内板的凹陷限定的第二凹陷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身,进一步包括:第一粘合材料,在所述上紧固部或所述车顶侧联接部上;以及第二粘合材料,在所述下紧固部或所述侧梁侧联接部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身,其中,所述柱构件通过所述车顶侧联接部和所述侧梁侧联接部联接到所述车辆车身,并且联接到所述车顶侧联接部和所述侧梁侧联接部的所述柱构件机械联接到所述车辆车身。10.一种车辆车身,包括:柱构件,在上端部包括上紧固部并在下端部包括下紧固部,所述下紧固部包括具有第一形状的插入槽;车顶侧联接部,设置在沿所述车辆车身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车顶构件,所述车顶侧联接部通过插入联接而联接到所述上紧固部;以及侧梁侧联接部,设置在沿所述车辆车身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侧梁构件,所述侧梁侧联接
部通过插入联接而联接到所述下紧固部,并且所述侧梁侧联接部包括从所述侧梁构件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徒会千政宗吴熙大弗兰克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