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及检测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90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及检测试剂盒,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该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所述上游引物为SEQID NO:1~SEQ ID NO:8所示的引物的任意一种;所述下游引物为SEQ ID NO:9~SEQ ID NO:11所示的引物的任意一种。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设计得到的检测试剂盒,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且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时间。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及检测试剂盒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及检测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AngHV)是线性双链DNA病毒,基因组全长248kb,含136个开放阅读框(ORF),属于疱疹病毒目(Herpesvirales)鱼蛙疱疹病毒科(Alloherpesviridae)鲤疱疹病毒属(Cyprinivirus)。鳗鲡疱疹病毒是鳗鲡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之一,其诊断和防治难度均高于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引起的疾病,常对鳗鲡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0003]目前,已建立了几种检测鳗鲡疱疹病毒的方法,包括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实验(IPMA)、原位杂交、PCR及免疫间接荧光抗体实验(IFAT)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操作复杂、费时的缺点,普通PCR通常需要花费3个小时。申请公告号为CN11089455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鳗鲡疱疹病毒的RAA恒温荧光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盒,包括一条特异性荧光探针,但该方法价格昂贵,需要精密昂贵的专门仪器,不适用于现场检测和基层科研单位。
[0004]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是一种等温核酸扩增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医学病原物的快速诊断、转基因作物检测、植物病害的病原检测。RPA于2006年由英国TwistDx Inc公司成功开发。虽然RPA恒温扩增法创立较晚,但其发展速度较快。与其他恒温扩增技术相比,RPA的主要优点如下:(1)可在23~45℃条件下进行扩增反应,最适温度为37~42℃,在常温下即可完成扩增过程,不需要热变性;(2)可在20~40min内获得目的扩增产物,核酸扩增速度较快;(3)不需要十分精密昂贵的温控设备,更适用于基层科研和现场检测;(4)RPA因其使用相对简单,与其他恒温扩增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
[0005]因此,研发一种应用于鳗鲡疱疹病毒的RPA引物及检测试剂盒,不仅能提升鳗鲡疱疹病毒的检测确诊率,还能普及基层科研单位的检测能力,也对早期预警鳗鲡疱疹病毒的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准确性高,可普及基层科研单位的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及检测试剂盒。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
[0008]所述上游引物为SEQ ID NO:1~SEQ ID NO:8所示的引物的任意一种;
[0009]所述下游引物为SEQ ID NO:9~SEQ ID NO:11所示的引物的任意一种(见表1)。
[0010]表1
[0011][0012][0013]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鳗鲡疱疹病毒检测试剂盒,包括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和阳性标准品。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灵敏度高,检测效果稳定,而且与鳗鲡圆环病毒(Eel circovirus)、鳗鲡双RNA病毒(Eel virus European)和罗非
鱼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无交叉反应,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鳗鲡疱疹病毒RPA设计得到检测试剂盒,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至少能够检测至10
‑3μg/mL,比同等条件下鳗鲡疱疹病毒PCR检测灵敏度高10倍,检测时间仅需要20~40min,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可用于基层科研单位及发病现场的病毒检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部分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组合的凝胶电泳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部分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组合的凝胶电泳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的特异性检测凝胶电泳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鳗鲡疱疹病毒的RPA引物的重复性检测凝胶电泳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鳗鲡疱疹病毒的RPA引物的不同反应时间凝胶电泳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鳗鲡疱疹病毒的RPA引物的灵敏度检测凝胶电泳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普通PCR反应体系的灵敏度检测凝胶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3]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计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及检测试剂盒,提高检测灵敏度,缩短检测时间。
[0024]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
[0025]上游引物为SEQ ID NO:1~SEQ ID NO:8所示的引物的任意一种;
[0026]下游引物为SEQ ID NO:9~SEQ ID NO:11所示的引物的任意一种。
[0027]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是基于保守序列设计得到,扩增片段大小为200~400bp左右,在设计上,需满足:(1)从病毒保守序列单链选择30~36个碱基作为上游或下游引物;(2)扩增产物片段一般不超过500bp;(3)控制GC含量在20~70%之间;(4)单核苷酸重复的最大允许长度为5。这样设计可以能够避免错配,保证有效快速扩增并确保扩增稳定进行。
[0028]本专利技术的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灵敏度高,检测效果稳定,而且与鳗鲡圆环病毒(Eel circovirus)、鳗鲡双RNA病毒(Eel virus European)和罗非鱼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无交叉反应,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
[0029]进一步地,上游引物为SEQ ID NO:7所示的引物,下游引物为SEQ ID NO:10所示的引物;
[0030]或上游引物为SEQ ID NO:1所示的引物,下游引物为SEQ ID NO:9所示的引物;
[0031]或上游引物为SEQ ID NO:2所示的引物,下游引物为SEQ ID NO:9所示的引物;
[0032]或上游引物为SEQ ID NO:5所示的引物,下游引物为SEQ ID NO:9所示的引物;
[0033]或上游引物为SEQ ID NO:6所示的引物,下游引物为SEQ ID NO:9所示的引物。
[0034]从上述描述可知,以上组合的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特异性表现较好。
[0035]进一步地,上游引物为SEQ ID NO:4所示的引物,下游引物为SEQ ID NO:9所示的引物。
[0036]从上述描述可知,组合为SEQ ID NO:4和SEQ ID NO:9的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特异性表现最佳。
[0037]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所述上游引物为SEQ ID NO:1~SEQ ID NO:8所示的引物的任意一种;所述下游引物为SEQ ID NO:9~SEQ ID NO:11所示的引物的任意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引物为SEQ ID NO:7所示的引物,所述下游引物为SEQ ID NO:10所示的引物;或上游引物为SEQ ID NO:1所示的引物,所述下游引物为SEQ ID NO:9所示的引物;或上游引物为SEQ ID NO:2所示的引物,所述下游引物为SEQ ID NO:9所示的引物;或上游引物为SEQ ID NO:5所示的引物,所述下游引物为SEQ ID NO:9所示的引物;或上游引物为SEQ ID NO:6所示的引物,所述下游引物为SEQ ID NO:9所示的引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引物为SEQ ID NO:4所示的引物,所述下游引物为SEQ ID NO:9所示的引物。4.一种鳗鲡疱疹病毒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鳗鲡疱疹病毒RPA引物和阳性标准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鳗鲡疱疹病毒检测试剂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而舒卓玉琛陈斌林煜钟全福樊海平曾占壮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