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耐高温铁氟龙热缩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83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铁氟龙热缩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层耐高温铁氟龙热缩管,包括第一聚四氟乙烯层,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的内壁粘接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内壁粘接有第一导热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的内壁粘接有第二聚四氟乙烯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导热绝缘层和第二导热绝缘层可起到导热的作用,方便热缩管进行受热收缩,且由于绝缘层中含有BN耐磨颗粒,使第一导热绝缘层和第二导热绝缘层具有耐候性,从而提高了热缩管的耐高温性,通过阻燃层的设置可提高热缩管的阻燃性,避免了热缩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因热缩管周边温度较高,从而导致热缩管基层出现高温自燃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热缩管的耐高温性,使热缩管的使用寿命更长。命更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耐高温铁氟龙热缩管


[0001]本技术涉及铁氟龙热缩管
,具体为一种双层耐高温铁氟龙热缩管。

技术介绍

[0002]铁氟龙热缩管是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在加热时具有收缩能力,通过吹胀成型工艺一次加工而成,具有聚四氟乙烯材料的优异性能外,还具有受热收缩从而形成紧贴保护层的特性,聚四氟乙烯具有热应力松弛特性和其他塑料听没有的永久记忆塑性的特性。当加热高于晶体熔点时,以回缩至原来尺寸这种管材在电器、机械北工等方面可川作绝缘材料和防粘材料。
[0003]目前现有的铁氟龙热缩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其耐高温性较差,导致在长时间接触高温会出现自燃的现象,影响铁氟龙热缩管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提供一种双层耐高温铁氟龙热缩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耐高温铁氟龙热缩管,包括第一聚四氟乙烯层,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的内壁粘接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内壁粘接有第一导热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的内壁粘接有第二聚四氟乙烯层,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层的内壁粘接有第二导热绝缘层,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的内壁粘接有防水层。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的厚度为0.15毫米至0.25毫米,为含有BN纳米颗粒的外层绝缘皮,通过第一导热绝缘层的设置可起到导热的作用,方便热缩管进行受热收缩,且由于绝缘层中含有BN耐磨颗粒,使第一导热绝缘层具有耐候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缩管的耐高温性。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的厚度为0.2毫米至0.3毫米,为含有BN纳米颗粒的外层绝缘皮,通过第二热绝缘层的设置可起到导热的作用,方便热缩管进行受热收缩,且由于绝缘层中含有BN耐磨颗粒,使第二热绝缘层具有耐候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缩管的耐高温性。
[0007]优选的,所述阻燃层的厚度为0.2毫米至0.3毫米,且所述阻燃层由玻璃纤维与有机阻燃剂混合而成,其阻燃层的设置可提高热缩管的阻燃性,避免了热缩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因热缩管周边温度较高,从而导致热缩管基层出现高温自燃的问题。
[0008]优选的,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0.15毫米至0.2毫米,且所述防水层为高密度聚乙烯膜,通过防水层的设置可提高热缩管的防水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与第二聚四氟乙烯层的厚度为0.25毫米至0.35毫米。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耐高温铁氟龙热缩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导热绝缘层和第二导热绝缘层可起到导热的作用,方便热缩管进行受热收缩,且由于绝缘层中含有BN耐磨颗粒,使第一导热绝缘层和第二导热绝
缘层具有耐候性,从而提高了热缩管的耐高温性,通过阻燃层的设置可提高热缩管的阻燃性,避免了热缩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因热缩管周边温度较高,从而导致热缩管基层出现高温自燃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热缩管的耐高温性,使热缩管的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第一聚四氟乙烯层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第二聚四氟乙烯层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第一聚四氟乙烯层;2、阻燃层;3、第一导热绝缘层;4、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第二导热绝缘层;6、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层耐高温铁氟龙热缩管,包括第一聚四氟乙烯层1,第一聚四氟乙烯层1的内壁粘接有阻燃层2,阻燃层2的内壁粘接有第一导热绝缘层3,第一导热绝缘层3的内壁粘接有第二聚四氟乙烯层4,第二聚四氟乙烯层4的内壁粘接有第二导热绝缘层5,第二导热绝缘层5的内壁粘接有防水层6。
[0021]第一导热绝缘层3的厚度为0.15毫米至0.25毫米,为含有BN纳米颗粒的外层绝缘皮,通过第一导热绝缘层3的设置可起到导热的作用,方便热缩管进行受热收缩,且由于绝缘层中含有BN耐磨颗粒,使第一导热绝缘层3具有耐候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缩管的耐高温性,第二导热绝缘层5的厚度为0.2毫米至0.3毫米,为含有BN纳米颗粒的外层绝缘皮,通过第二热绝缘层5的设置可起到导热的作用,方便热缩管进行受热收缩,且由于绝缘层中含有BN耐磨颗粒,使第二热绝缘层5具有耐候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缩管的耐高温性。
[0022]阻燃层2的厚度为0.2毫米至0.3毫米,且阻燃层2由玻璃纤维与有机阻燃剂混合而成,其阻燃层2的设置可提高热缩管的阻燃性,避免了热缩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因热缩管周边温度较高,从而导致热缩管基层出现高温自燃的问题,防水层6的厚度为0.15毫米至0.2毫米,且防水层6为高密度聚乙烯膜,通过防水层6的设置可提高热缩管的防水性,第一聚四氟乙烯层1与第二聚四氟乙烯层4的厚度为0.25毫米至0.35毫米。
[0023]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导热绝缘层3和第二导热绝缘层5可起到导热的作用,方便热缩管进行受热收缩,且由于绝缘层中含有BN耐磨颗粒,使第一导热绝缘层3和第二导热绝缘层5具有耐候性,从而提高了热缩管的耐高温性,通过阻燃层2的设置可提高热缩管的阻燃性,避免了热缩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因热缩管周边温度较高,从而导致热缩管基层出现高温自燃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热缩管的耐高温性,使热缩管的使用寿命更长。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耐高温铁氟龙热缩管,包括第一聚四氟乙烯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1)的内壁粘接有阻燃层(2),所述阻燃层(2)的内壁粘接有第一导热绝缘层(3),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3)的内壁粘接有第二聚四氟乙烯层(4),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层(4)的内壁粘接有第二导热绝缘层(5),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5)的内壁粘接有防水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耐高温铁氟龙热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3)的厚度为0.15毫米至0.25毫米,为含有BN纳米颗粒的外层绝缘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耐高温铁氟龙热缩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威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开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