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鞍底硬膜牵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10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鞍底硬膜牵开器,包括鱼形轮廓状的弹性撑杆和控制撑杆撑开大小的调节机构,所述撑杆包括前后一体成型的弓形定型区、弧形弹变区、扩大支撑范围的延伸支撑区,所述定型区设置于撑杆的鱼形的头部,所述延伸支撑区设置于撑杆的鱼形的中部和尾部,所述弹变区将定型区和延伸支撑区连成一体;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撑杆的鱼形头部的外端,并与弹变区的上端固定连接,撑杆的下方设置有向外牵引的支撑件;通过一体成型的鱼形撑杆,可以方便的将牵开器放入手术窗口位置并撑开硬膜,牵开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所述撑杆在定型区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可控制撑杆的开口大小,能应对不同硬膜开窗大小需求。能应对不同硬膜开窗大小需求。能应对不同硬膜开窗大小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鞍底硬膜牵开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鞍底硬膜牵开器。

技术介绍

[0002]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大多需要手术进行切除,但在手术过程中,因手术位置靠近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损伤会产生大出血异常,所以在垂体瘤手术时,需要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开窗,以便医生手术操作;在手术时,首先需要在硬膜相应位置切一个开口,然后撑开鞍底硬膜实施手术;现有一般通过撑开钳扩口并固定,但此方法固定不稳固,有发生撑开钳脱落的风险,影响手术安全;目前硬膜牵开还有使用专门的牵开器,但现有牵开器结构复杂,占用了手术操作空间,影响手术的操作速度和操作安全;现有牵开器无法方便的调整开口大小,针对不同病人的垂体瘤手术,还需准备不同开口大小的牵开器,通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涉及一种鞍底硬膜牵开器,通过一体成型的鱼形撑杆,可以方便的将牵开器放入手术窗口位置并撑开硬膜,牵开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所述撑杆在定型区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可控制撑杆的开口大小,能应对不同硬膜开窗大小需求,有效提升牵开器的通用性。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鞍底硬膜牵开器,包括鱼形轮廓状的弹性撑杆和控制撑杆撑开大小的调节机构,所述撑杆包括前后一体成型的弓形定型区、弧形弹变区、扩大支撑范围的延伸支撑区,所述定型区设置于所述撑杆的鱼形的头部,所述延伸支撑区设置于所述撑杆的鱼形的中部和尾部,所述弹变区将定型区和延伸支撑区连成一体;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撑杆的鱼形头部的外端,并与弹变区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撑杆的下方设置有向外牵引的支撑件。
[0006]其中,所述弹变区包括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所述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分别连接于所述定型区的弓形两端的端部;所述延伸支撑区包括第一延伸支撑区和第二延伸支撑区,所述第一延伸支撑区和第二延伸支撑区分别连接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的远离定型区的一端;所述第一延伸支撑区和第二延伸支撑区不在同一平面且所在平面互相交叉。
[0007]其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呈弧形且互相平行的第一调节座和第二调节座,所述第一调节座和第二调节座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调节座和第二调节座之间设置有与齿条连接的齿轮;所述第一调节座和第二调节座远离齿轮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的上端。
[0008]其中,所述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一底块,所述第一调节座和第二调节座远离齿轮的一端分别由弹变区的外端拐向所对应的底块的上方,并向下延伸与所述底块的上端固定连接。
[0009]其中,所述调节机构的外侧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指向延伸支撑区的一侧开口设
置;所述齿轮的转动轴由所述外壳穿出,所述转动轴外伸外壳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转动螺钉,所述螺钉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一防松弹片。
[0010]其中,所述第一延伸支撑区和第二延伸支撑区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一夹块,所述夹块对称分布于所述撑杆的两侧;所述夹块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滑纹。
[0011]其中,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撑杆的鱼形头部和鱼形中部的下端,所述支撑件的侧面投影为U形结构,U形的开口远离所述撑杆。
[0012]其中,所述第一延伸支撑区和第二延伸支撑区在水平面的投影互相交叉;在交叉点远离所述定型区的一侧,所述第一延伸支撑区和第二延伸支撑区的上端设置有夹块。
[0013]其中,所述弹变区和定型区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与其弧形一致的加强杆。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与原有鞍底硬膜牵开器相比,本技术通过一体成型的鱼形撑杆,可以方便的将牵开器放入手术窗口位置并撑开硬膜,牵开器的结构简单,不会影响手术作业,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0016]2、本技术的撑杆在定型区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齿轮齿条的控制,可以调整弹变区的变形量,进而控制整个撑杆的开口大小,能应对不同硬膜开窗大小需求,有效提升牵开器的通用性。
[0017]3、本技术第一延伸支撑区和第二延伸支撑区不在同一平面且所在平面互相交叉,当压缩撑杆时,第一延伸支撑区和第二延伸支撑区不会干涉,提供了更大的移动空间,使撑杆压缩后体积更小,便于放入硬膜的预开口中。
[0018]4、本技术齿轮的转动轴的外伸端固定有螺钉,通过螺钉可以快速的调整调节机构,调节方式简单快速;螺钉和外壳之间设置有防松弹片,可以有效避免调节机构受撑杆弹力影响而自动张开。
[0019]5、本技术所述第一延伸支撑区和第二延伸支撑区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一夹块,医务人员通过夹子夹取夹块,可以快速的将牵开器放入硬膜的预开口里;夹块设置于延伸支撑区位置,较小的夹持力就可以将撑杆合拢,操作简单方便。
[0020]6、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第一延伸支撑区和第二延伸支撑区在水平面上交错设置,这样夹块可以设置在第一延伸支撑区和第二延伸支撑区交叉的外延端,可以避免夹取撑杆中部而影响视野,提升了牵开器放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图1圆圈处放大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去除外壳后的俯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0026]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7]1‑
撑杆、11

定型区、12

弹变区、121

第一变形区、122

第二变形区、13

延伸支撑区、131

第一延伸支撑区、132

第二延伸支撑区、2

调节机构、21

第一调节座、22

第二调节座、3

支撑件、4

齿轮、5

外壳、6

螺钉、7

弹片、8

夹块、9

加强杆、10

底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0029]参见图1至4,包括鱼形轮廓状的弹性撑杆1和控制撑杆1撑开大小的调节机构2,所述撑杆1包括前后一体成型的弓形定型区11、弧形弹变区12、扩大支撑范围的延伸支撑区13,所述定型区11设置于所述撑杆1的鱼形的头部,所述延伸支撑区13设置于所述撑杆1的鱼形的中部和尾部,所述弹变区12将定型区11和延伸支撑区13连成一体;弹变区12为撑杆1的主要变形区域,为避免弹变区12疲劳受损,所述弹变区12和定型区11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与其弧形一致的加强杆9,加强杆9能大幅提升弹变区12的抗疲劳能力,能有效提升牵开器的使用寿命;一体成型的鱼形撑杆1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鞍底硬膜牵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鱼形轮廓状的弹性撑杆(1)和控制撑杆(1)撑开大小的调节机构(2),所述撑杆(1)包括前后一体成型的弓形定型区(11)、弧形弹变区(12)、扩大支撑范围的延伸支撑区(13),所述定型区(11)设置于所述撑杆(1)的鱼形的头部,所述延伸支撑区(13)设置于所述撑杆(1)的鱼形的中部和尾部,所述弹变区(12)将定型区(11)和延伸支撑区(13)连成一体;所述调节机构(2)设置于所述撑杆(1)的鱼形头部的外端,并与弹变区(1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撑杆(1)的下方设置有向外牵引的支撑件(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鞍底硬膜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变区(12)包括第一变形区(121)和第二变形区(122),所述第一变形区(121)和第二变形区(122)分别连接于所述定型区(11)的弓形两端的端部;所述延伸支撑区(13)包括第一延伸支撑区(131)和第二延伸支撑区(132),所述第一延伸支撑区(131)和第二延伸支撑区(132)分别连接第一变形区(121)和第二变形区(122)的远离定型区(11)的一端;所述第一延伸支撑区(131)和第二延伸支撑区(132)不在同一平面且所在平面互相交叉。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鞍底硬膜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呈弧形且互相平行的第一调节座(21)和第二调节座(22),所述第一调节座(21)和第二调节座(22)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调节座(21)和第二调节座(22)之间设置有与齿条连接的齿轮(4);所述第一调节座(21)和第二调节座(22)远离齿轮(4)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变形区(121)和第二变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王守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