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气管导管本体的前部设有导管气囊,导管气囊包裹在气管导管本体的外侧且固定在气管导管本体上,导管气囊连接充气管,充气管的后端为气囊充气口,气管导管本体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接头,气管导管本体与导管气囊外表面上均匀分布多个润滑剂凹陷,润滑剂凹陷内设有润滑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纳米点阵润滑剂凹陷,当气管导管进入人体后,在人体湿润环境下,气管导管干燥的润滑剂恢复润滑作用,利用纳米技术在气管导管表面形成保湿润滑层,减少气管导管的外壁与人体之间的摩擦,减少对病人的细胞组织的损伤。减少对病人的细胞组织的损伤。减少对病人的细胞组织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插管。
技术介绍
[0002]导管插管是目前临床治疗呼吸障碍等的最常用辅助医疗器械之一。普通的气管导管自身没有润滑作用而直接用于病人,会对病人的组织管壁组织细胞直接造成了一定的接触损伤,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在没有润滑剂的情况下,对于病人来说此过程也是非常痛苦,且存在病人带来二次机械损伤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在临床使用中用到的润滑剂或其他制剂用于人体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等制剂,比较昂贵,因此不能广泛应用;如甘油等制剂需要消毒后才能使用,一方面会增加成本,另方面也要考虑消毒剂是否对人体有害;还有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等疏水性短链烷烃类润滑剂,用后不易清洗。
[0004]特别是,气管导管的外壁比较光滑,润滑剂的携带量较少,润滑效果不好。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0006]一种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10,气管导管本体10的前部设有导管气囊20,导管气囊20包裹在气管导管本体10的外侧且固定在气管导管本体10上,导管气囊20连接充气管21,充气管21的后端为气囊充气口22,气管导管本体10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接头11,气管导管本体10与导管气囊20外表面上均匀分布多个润滑剂凹陷12,润滑剂凹陷12内设有润滑剂。
[0007]润滑剂凹陷12为柱状盲孔121或者为条形槽122,柱状盲孔121的深度为10~30nm、直径为10~30nm,条形槽122的深度为10~30nm、宽度为10~30nm、长度为100~300nm,相邻润滑剂凹陷20~100nm。
[0008]润滑剂凹陷12为外小内大的圆台状盲孔1211,圆台状盲孔1211的深度为10~30nm、端口直径为10~30nm,底端直径比端口直径大5
‑
10 nm。
[0009]润滑剂为蜗牛粘液。
[00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技术设有纳米点阵润滑剂凹陷,首先,在气管导管表面点阵内涂上润滑剂,润滑剂经干燥附着在点阵内;其次,当气管导管进入人体后,在人体湿润环境下,气管导管干燥的润滑剂恢复润滑作用,利用纳米技术在气管导管表面形成保湿润滑层,减少气管导管的外壁与人体之间的摩擦,减少对病人的细胞组织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2]图2为气管导管本体外表面展开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3]图3为润滑剂凹陷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16]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0017]此外,在本技术中需要理解的是“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具体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技术。
[0019]如图1
‑
3,一种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10,气管导管本体10的前部设有导管气囊20,导管气囊20包裹在气管导管本体10的外侧且固定在气管导管本体10上,导管气囊20连接充气管21,充气管21的后端为气囊充气口22,气管导管本体10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接头11。
[0020]气管导管本体10与导管气囊20外表面上均匀分布多个润滑剂凹陷12,润滑剂凹陷12内设有润滑剂。
[0021]两个相邻润滑剂凹陷12之间的距离为20nm
‑
100nm。
[0022]润滑剂凹陷12为柱状盲孔121或者为条形槽122,柱状盲孔121的深度为10~30nm(纳米,下同)、直径为10~30nm,条形槽122的截面为矩形,其深度为10~30nm、宽度为10~30nm、长度为100~300nm,这种润滑剂凹陷12都可以,具体使用哪一种视生产工艺技术、加工精度而定,对本专利的技术效果影响不大。
[0023]润滑剂凹陷12为外小内大的圆台状盲孔1211,圆台状盲孔1211的深度为10~30nm、端口直径为10~30nm,底端直径比端口直径大5
‑
10 nm,这种结构的腔内空间更大,能容纳更多润滑剂。
[0024]气管导管本体10的壁厚为1mm(毫米,下同)左右,导管气囊20的壁厚大体为0.1
‑
0.2mm,目前这是比较常用的尺寸,如果技术升级致使两个壁厚出现变化(比如更薄),在光刻机仍然能够开模的情况下,对本专利没有影响。
[0025]为了有更好的效果,润滑剂为干燥后的蜗牛粘液。蜗牛粘液:蜗牛的足上生有一种腺体,叫做足腺,足腺能分泌出一种很粘液痕迹,这种粘液即为蜗牛粘液,也称蜗牛黏液。
[0026]其制作方法有二种,如下:
[0027]第一种
[0028]S1、开模:分别制造导管模具、气囊模具,即,通过光刻机的技术制备在该两种模具内壁上通过光刻机制作多个凸起,凸起的分布情况、形状均与润滑剂凹陷12的分布情况、形状相匹配。
[0029]S2、吹塑:分别制造气管导管本体10、导管气囊20,即:
[0030]将制作导管气囊20的原料加热熔化,放在气囊模具内进行吹胀,吹胀后的膜材料会紧贴模具内壁,在凸起对应处形成润滑剂凹陷12,再经过冷却定型脱膜即可得到具有润滑剂凹陷12的导管气囊20;
[0031]将制作气管导管本体10的原料加热熔化,放在导管模具内进行吹胀,吹胀后的膜材料会紧贴模具内壁,在凸起对应处形成润滑剂凹陷12,再经过冷却定型脱膜即可得到具有润滑剂凹陷12的气管导管本体10。
[0032]S3、固定:将气管导管本体10、导管气囊20二者固定组装好,形成气管导管产品。
[0033]S4、将蜗牛粘液施加于S3步骤的气管导管产品外表面,使蜗牛粘液进入润滑剂凹陷12内,再干燥9小时,使蜗牛粘液干燥并附着于润滑剂凹陷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10),气管导管本体(10)的前部设有导管气囊(20),导管气囊(20)包裹在气管导管本体(10)的外侧且固定在气管导管本体(10)上,导管气囊(20)连接充气管(21),充气管(21)的后端为气囊充气口(22),气管导管本体(10)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接头(11),其特征在于:气管导管本体(10)与导管气囊(20)外表面上均匀分布多个润滑剂凹陷(12),润滑剂凹陷(12)内设有润滑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润滑剂凹陷(12)为柱状盲孔(121)或者为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西斌,李景华,焦俊博,张建波,叶降雪,赵付霞,高春联,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曙光健士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