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284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42
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装置,包括附着架,所述附着架划分为迎水区域、背水区域、侧向区域和内部区域,迎水区域位于附着架的迎水方向,背水区域位于附着架的背水方向,侧向区域位于附着架的侧边,且侧边区域处于迎水区域与背水区域之间,内部区域位于附着架的中部,所述迎水区域形成有游动类动物孔洞,所述背水区域形成有扁平形动物孔洞,所述侧向区域形成有植物孔洞,所述内部区域形成有用于生物活动生存的棱柱附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生态系统装置在原有基础上增设孔洞结构,并且针对不同生物采用不同的孔洞形式;对生物附着体进行改良创新,使附着体内部增设一层结构,更体现多样性。更体现多样性。更体现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环境生态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海洋环境特别是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因大量的围填海工程兴建、过度捕捞、污染物高强度排放等影响而日益恶化,生态系统结构被破坏,滨海湿地大量丧失,致使生物群落生产力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需求愈发强烈,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愈发紧迫,海洋生态文明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污染综合管控、生态综合整治修复与生态系统重建工作是其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
[0003]为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在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07854798U中公开了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装置,这种装置能够有效地创造出适宜海洋生物生存栖息的场所,而且安装简便,稳定可靠,包括了多个平放在水底的主体框架,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框架之间通过绳索或环链活动连接,在所述主体框架内张拉有由橡胶块制成的生物附着体串,所述生物附着体串包括连接绳或连接链,在所述连接绳或连接链上固定有多个生物附着体,在每个所述生物附着体上又设有不同形状的孔洞。在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09105959U中公开了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稳定性提升系统的装置,包括围绕在栖息地周围的多个互相连接的稳定架,其中包含四部分及四个角架,一部分为迎水稳定架,一部分为背水稳定架,其余两部分为侧向稳定架,两个迎水侧角架,另外两个为背水侧角架,该装置能够有效地增强栖息地抵御大浪、大潮等灾害的能力,提升整体稳定性。
[0004]在这两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装置中,由于仅仅从装置的稳定性方面考虑,设计如何为海洋生物提供一个较为稳定安全的栖息地,而没有从生物多样性方面考虑,因而可能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从而导致生物附着度低,种类少,存活率不高,无法为海洋生物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栖息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根据海洋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形状结构的孔洞的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装置,包括附着架,所述附着架划分为迎水区域、背水区域、侧向区域和内部区域,迎水区域位于附着架的迎水方向,背水区域位于附着架的背水方向,侧向区域位于附着架的侧边,且侧边区域处于迎水区域与背水区域之间,内部区域位于附着架的中部,所述迎水区域形成有游动类动物孔洞,所述背水区域形成有扁平形动物孔洞,所述侧向区域形成有植物孔洞,所述内部区域形成有用于生物活动生存的棱柱附着体。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迎水区域由若干排列成行的迎水附着块组成,游动类动物孔洞形成于所述迎水附着块的侧壁和顶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背水区域由若干排列成行的背水附着块组成,扁平形动物孔洞形成于所述背水附着块的侧壁和顶部。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向区域由若干排列成行的侧向附着块组成,植物孔洞形成于所述侧向附着块的侧壁和顶部,所述植物孔洞包含沉水植物孔洞和其它植物孔洞。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部区域由若干阵列排布的内附着块组成,棱柱附着体形成于内附着块内。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附着架的迎水方向的边角形成有用于稳定附着架的迎水角附着块,附着架的背水方向的边角形成有用于稳定附着架的背水角附着块,迎水角附着块和背水角附着块内也形成有用于生物活动生存的棱柱附着体。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棱柱附着体为中空结构,且棱柱附着体的侧壁上形成有若干孔洞。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附着块上形成有若干菌类孔洞,附着块为中空的多边形框架结构,相邻的两个附着块之间通过绳索或环链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附着架水平放置,附着架边沿处形成有若干锚固接点,所述锚固接点上形成有用于将附着架固定在海床上的锚链。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附着架底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附着架的支撑部件,且支撑部件底部与附着架底部平齐。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在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的基础上,秉持着生物多样性的理念提出创新,如四角上框架内部四面环材,中央镂空,增设框架面的孔洞,多种开孔形式的平面布局,生物附着体的形状等,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装置在原有基础上增设孔洞结构,并且针对不同生物采用不同的孔洞形式;对生物附着体进行改良创新,使附着体内部增设一层结构,更体现多样性;使用方便,只需陆地上安装好,投入海中即可使用;结构简单,操作难度低;强度高,防冲刷,可附着,适合生物生长。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孔洞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迎水角附着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背水角附着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内附着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迎水附着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侧向附着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背水附着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迎水附着块1,背水附着块2,侧向附着块3,迎水角附着块4,背水角附着块5,锚固接点6,支撑部件7,棱柱附着体8,游动类动物孔洞9,扁平形动物孔洞10,沉水植物
孔洞11,内附着块12,其它植物孔洞13,菌类孔洞14,锚链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8]如图1

图8所示,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装置,包括附着架,其特征在于,附着架划分为迎水区域、背水区域、侧向区域和内部区域,迎水区域位于附着架的迎水方向,背水区域位于附着架的背水方向,侧向区域位于附着架的侧边,且侧向区域处于迎水区域与背水区域之间,内部区域位于附着架的中部,迎水区域形成有游动类动物孔洞9,背水区域形成有扁平形动物孔洞10,侧向区域形成有植物孔洞,内部区域形成有用于生物活动生存的棱柱附着体8。
[0029]将附着架划分为迎水区域、背水区域、侧向区域和内部区域,方便根据具体的海洋环境及生物种类选择不同类型孔洞的附着块。
[0030]迎水区域由若干排列成行的迎水附着块1组成,游动类动物孔洞9形成于迎水附着块1的侧壁和顶部。游动类动物孔洞9为圆形结构,游动类动物孔洞9可以使得鱼类、螺类、蟹类等生物通过。纺锤形鱼类,如鲤鱼、鲫鱼等,整个身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在三个体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装置,包括附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架划分为迎水区域、背水区域、侧向区域和内部区域,迎水区域位于附着架的迎水方向,背水区域位于附着架的背水方向,侧向区域位于附着架的侧边,且侧向区域处于迎水区域与背水区域之间,内部区域位于附着架的中部,所述迎水区域形成有游动类动物孔洞(9),所述背水区域形成有扁平形动物孔洞(10),所述侧向区域形成有植物孔洞,所述内部区域形成有用于生物活动生存的棱柱附着体(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区域由若干排列成行的迎水附着块(1)组成,游动类动物孔洞(9)形成于所述迎水附着块(1)的侧壁和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水区域由若干排列成行的背水附着块(2)组成,扁平形动物孔洞(10)形成于所述背水附着块(2)的侧壁和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区域由若干排列成行的侧向附着块(3)组成,植物孔洞形成于所述侧向附着块(3)的侧壁和顶部,所述植物孔洞包含沉水植物孔洞(11)和其它植物孔洞(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昌徐笑行赵西增罗敏曹露潘昀刘维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