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80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包括:能量发射装置、磁耦合结构、真空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磁耦合结构包括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能量发射装置与发射端线圈电连接;能量接收装置与接收端线圈电连接;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和线圈容置腔;真空泵与线圈容置腔连通;真空泵用于对线圈容置腔抽真空,并控制线圈容置腔的真空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电气连接充电方式所产生的拔插隐患等问题,该方案简化了充电流程,使得整个供电过程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得到较大提升;此外,通过真空装置使得磁耦合结构中的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处于真空环境,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减少能量损耗,优化能源使用。优化能源使用。优化能源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航天器在轨运行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不同航天器、不同单机之间完成能量传递。如何实现整个系统的能量传递,配合其他装置保证航天器正常运行,对于航天器实现预定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以实现能量传递,优化能源使用。
[0004]根据本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包括:能量发射装置、磁耦合结构、真空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
[0005]所述磁耦合结构包括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所述能量发射装置与所述发射端线圈电连接;所述能量接收装置与所述接收端线圈电连接;
[0006]所述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和线圈容置腔;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线圈容置腔连通;所述真空泵用于对所述线圈容置腔抽真空,并控制所述线圈容置腔的真空度。
[0007]可选的,所述线圈容置腔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0008]所述线圈容置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真空泵连通;所述接收端线圈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出/入所述线圈容置腔。
[0009]可选的,所述真空泵包括进气孔、进气阀、出气孔、出气阀、工作腔、转子、叶片和电机;
[0010]所述转子和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工作腔内,所述叶片与所述转子机械连接,所述转子与所述电机机械连接;
[0011]所述叶片将所述工作腔分为气腔和压缩腔;所述气腔通过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线圈容置腔连通;所述气腔通过所述出气孔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进气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孔的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气阀用于控制所述出气孔的打开或关闭。
[0012]可选的,所述真空装置包括电缆接口;所述电缆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0013]所述真空泵的电机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能量发射装置电连接;所述线圈容置腔内的所述发射端线圈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能量发射装置电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发射端线圈为第一圆筒状线圈;所述接收端线圈为第二圆筒状线圈;所述第一圆筒状线圈与所述第二圆筒状线圈相互嵌套。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圆筒状线圈的内侧半径为10cm,所述第一圆筒状线圈的外侧半径为12cm;
[0016]所述第二圆筒状线圈的内侧半径为16cm,所述第二圆筒状线圈的外侧半径为18cm。
[0017]可选的,所述磁耦合结构还包括磁芯;
[0018]所述磁芯位于所述第一圆筒状线圈与所述第二圆筒状线圈形成的嵌套结构内。
[0019]可选的,所述能量发射装置包括电源、高频逆变电路;所述电源与所述高频逆变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高频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端线圈电连接;
[0020]所述能量接收装置包括高频整流电路、直流变换器和负载;所述接收端线圈与所述高频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高频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电连接。
[0021]可选的,所述能量发射装置还包括原边补偿电路;所述原边补偿电路串联连接于所述高频逆变电路与所述发射端线圈之间;
[0022]所述能量接收装置还包括副边补偿电路;所述副边补偿电路串联连接于所述接收端线圈与所述高频整流电路之间。
[0023]可选的,所述能量发射装置还包括主控制器、驱动电路、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一无线通信电路;所述主控制器的接收端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与所述发射端线圈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接收端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高频逆变电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通信端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电路电连接;
[0024]所述能量接收装置还包括接收控制器、第二检测电路和第二无线通信电路;所述接收控制器的接收端与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与所述接收端线圈或所述直流变换器电连接;所述接收控制器的通信端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电路电连接。
[002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能量发射装置、磁耦合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可以实现能量传递,磁耦合结构中的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通过耦合的方式实现能量传递,可以避免电气连接充电方式所产生的拔插隐患等问题,该方案简化了充电流程,使得整个供电过程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得到较大提升;此外,通过真空装置使得磁耦合结构中的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处于真空环境,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减少能量损耗,优化能源使用。
[0026]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真空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耦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无线充电设备包括能量发射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发射装置、磁耦合结构、真空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所述磁耦合结构包括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所述能量发射装置与所述发射端线圈电连接;所述能量接收装置与所述接收端线圈电连接;所述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和线圈容置腔;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线圈容置腔连通;所述真空泵用于对所述线圈容置腔抽真空,并控制所述线圈容置腔的真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容置腔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线圈容置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真空泵连通;所述接收端线圈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出/入所述线圈容置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包括进气孔、进气阀、出气孔、出气阀、工作腔、转子、叶片和电机;所述转子和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工作腔内,所述叶片与所述转子机械连接,所述转子与所述电机机械连接;所述叶片将所述工作腔分为气腔和压缩腔;所述气腔通过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线圈容置腔连通;所述气腔通过所述出气孔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进气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孔的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气阀用于控制所述出气孔的打开或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装置包括电缆接口;所述电缆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真空泵的电机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能量发射装置电连接;所述线圈容置腔内的所述发射端线圈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能量发射装置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线圈为第一圆筒状线圈;所述接收端线圈为第二圆筒状线圈;所述第一圆筒状线圈与所述第二圆筒状线圈相互嵌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状线圈的内侧半径为10cm,所述第一圆筒状线圈的外侧半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晨倪家伟周明中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馥昶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