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闸管换流阀用水冷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77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流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晶闸管换流阀用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外壳和内部水道,所述散热器外壳上设有若干棒电阻安装孔,所述内部水道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外壳内,所述内部水道包括两腔体和弧形水道,两所述腔体对称设置,所述弧形水道安装在两所述腔体之间,两所述腔体的同侧分别设有流水口,所述弧形水道的凹侧朝向所述腔体设有所述流水口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克服现有水冷散热器的冷却性能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散热面积、降低热阻并且减少水的流阻,进而提升水冷散热器的冷却性能,保证换流阀设备的稳定运行。稳定运行。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晶闸管换流阀用水冷散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流阀
,尤其涉及一种晶闸管换流阀用水冷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电压、电流等级、输送容量达到了新的高度,电流提升幅度较大,因此,对直流输电核心设备换流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换流阀的核心部件则是水冷散热器。
[0003]目前,现有的水冷散热器散热面积小、热阻大,或者增加了散热面积却使得水的流阻也变大,无法很好地满足电流大幅度提升后的散热需求,无法进一步将晶闸管产生的损耗热量带走,造成晶闸管局部发热,影响换流阀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晶闸管换流阀用水冷散热器,可以有效地提升散热面积、降低热阻并且减少水的流阻,进而提升水冷散热器的冷却性能,保证换流阀设备的稳定运行。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晶闸管换流阀用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外壳和内部水道,所述散热器外壳上设有若干棒电阻安装孔,所述内部水道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外壳内,所述内部水道包括两腔体和弧形水道,两所述腔体对称设置,所述弧形水道安装在两所述腔体之间,两所述腔体的同侧分别设有流水口,所述弧形水道的凹侧朝向所述腔体设有所述流水口的一侧。
[0006]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水道由若干弯管组成,所述弯管间隔安装在两所述腔体之间,所述弯管设置为V形。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水道的V形夹角范围为120
°‑
140r/>°

[0008]进一步地,两所述腔体之间设有两组所述弧形水道,两组所述弧形水道对称设置或错位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弯管为矩形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截面为四边形结构,所述四边形结构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边、底边、第二侧边和顶边,所述第一侧边垂直于所述底边,所述流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的所在面上,两所述腔体的底边相对设置,所述弧形水道设置在两所述底边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边长于所述顶边,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底边之间形成锐角夹角。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边的倾斜度与所述弧形水道的倾斜度相同。
[0013]进一步地,所述顶边为斜边,所述顶边与所述底边之间的距离自所述第一侧边向所述第二侧边递减。
[0014]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底边所在面上设有若干管接口,所述管接口与所述弧形水道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晶闸管换流阀用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外壳和内部水道,所述散热器外壳上设有若干棒电阻安装孔,所述内部水道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外壳内,所述内部水道包括两腔体和弧形水道,两所述腔体对称设置,所述弧形水道安装在两所述腔体之间,两所述腔体的同侧分别设有流水口,所述弧形水道的凹侧朝向所述腔体设有所述流水口的一侧;
[0017]使用时,朝向其中一个腔体的流水口内注入冷却液体,冷却液体在腔体内积累并流经弧形水道至另一腔体内,从另一腔体内的流水口排出,通过冷却液体在弧形水道内的不断流动将晶闸管内的损耗热量携带走,满足散热需求,提升冷却性能;
[0018]本技术优化了水冷散热器的内部水道结构,设计了弧形水道,增加了冷却液体流动时的覆盖面积,从而增加了散热面积,同时利用弧形水道延长了冷却液体的流动路径,从而延长了冷却液体的流动时间,使得冷却液体能够充分吸收晶闸管内的损耗热量,有效减小了热阻值,提高了水冷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提升散热器的冷却性能,保障了换流阀的安全可靠运行;并且,本技术未改变水冷散热器的外部结构以及接口连接条件,仅对内部水道结构进行优化,不仅使得水冷散热器仍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适用范围广,而且能够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9]附图1为本技术中水冷散热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2为本技术中水冷散热器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

弧形水道;2

腔体;210

第一侧边;220

底边;230

第二侧边;240

顶边;3

水流口;4

管接口;5

散热器外壳;6

棒电阻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晶闸管换流阀用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外壳5和内部水道,散热器外壳5上设有若干棒电阻安装孔6,内部水道设置在散热器外壳5内,内部水道包括两腔体2和弧形水道1,两腔体2对称设置,弧形水道1安装在两腔体2之间,两腔体2的同侧分别设有流水口,弧形水道1的凹侧朝向腔体2设有流水口的一侧。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两腔体2分别安装在弧形水道1的上下两端,冷却液体可以从上方腔体2的流水口注入,经弧形水道1流至下方腔体2,从下方腔体2的流水口排出,冷却液体也可以从下方腔体2的流水口注入,经弧形水道1流至上方腔体2,从上方腔体2的流水口排出;为配合弧形水道1的弯曲结构,将上方腔体2的流水口与下方腔体2的流水口设置在同一侧;并且为了便于冷却液体在腔体2与弧形水道1中流动,将弧形水道
1的凹部朝向腔体2设有流水口的侧面设置;并且,为便于向腔体2的流水口内注入冷却液体,散热器外壳5上设有与流水口连通的水流通孔;
[0026]使用时,散热器外壳5与晶闸管直接接触,棒电阻安装孔6用于安装棒电阻,在内部水道中注入冷却液体,实现水冷散热器与晶闸管的对流换热,其中,向内部水道注入冷却液体时,可以通过散热器外壳5上的水流通孔将冷却液体注入到其中一个腔体2的流水口中,冷却液体在腔体2内积累并流经弧形水道1至另一腔体2内,从另一腔体2内的流水口排出,通过冷却液体在弧形水道1内的不断流动将晶闸管内的损耗热量携带走,为了进一步提升冷却性能,提高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器外壳5可以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材质,例如铝等;
[0027]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目前直流电流从原有的5000A提升到6250A,2h过负荷将达到6690A,电流提升幅度较大,晶闸管内产生的损耗热量不断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闸管换流阀用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外壳和内部水道,所述散热器外壳上设有若干棒电阻安装孔,所述内部水道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水道包括两腔体和弧形水道,两所述腔体对称设置,所述弧形水道安装在两所述腔体之间,两所述腔体的同侧分别设有流水口,所述弧形水道的凹侧朝向所述腔体设有所述流水口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闸管换流阀用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水道由若干弯管组成,所述弯管间隔安装在两所述腔体之间,所述弯管设置为V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晶闸管换流阀用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水道的V形夹角范围为120
°‑
14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晶闸管换流阀用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腔体之间设有两组所述弧形水道,两组所述弧形水道对称设置或错位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晶闸管换流阀用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为矩形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岩李凌飞侯婷李欢杨柳李巍巍赵晓斌邹常跃辛清明姬煜轲杨煜郭龙何智鹏寻斌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