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机蜗壳及离心风机,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其中,风机蜗壳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腹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腹板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其中,第一侧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部和第一弯曲部,第二侧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弧形部和第二弯曲部,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和腹板的一端围成容纳腔,容纳腔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和腹板的另一端围成出风口,出风口为呈弧形弯曲的“人”字形双出风结构。本申请涉及的风机蜗壳,将气流向前后两个方向进行分流,利用“人”字形双出风结构对气流分流时进行引导,以减小管道的阻力,减少涡流的发生,提高机组的整体效率,降低机组和风道的整体噪声。的整体噪声。的整体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机蜗壳及离心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风机
,尤其涉及一种风机蜗壳及离心风机。
技术介绍
[0002]轨道列车通常通过空调调节温度和通风,轨道列车空调的主要动机输出部件通常为风机蜗壳,通过风机蜗壳可以将空调温度调节后的空气通过风道输送至列车客室箱体内。
[0003]常见的风机蜗壳主要包括蜗壳,蜗壳侧面设有进风口,内部设有叶轮,蜗壳具有出风口,叶轮通过电机驱动而转动,从进风口吸取气流,加速做功后从出风口排出。由于风机的出风口通常较短,出风口与风道之间通常通过过渡管道连接,气体向不同方向输送时,气体的分流通过在过渡管道底部很小位置很低处设置的分流板实现。这种结构中,过渡管道与风道管路通过管道过渡件连通,形成多节结构,管道过渡件与风机和风道连接并不能保证顺畅,容易出现台阶或者空洞区,产生很大的涡流,使进入风道的气流不均匀,出现喘振等情况,并且导致增大噪声;同时,分流板虽然实现前后两个方向的分流,但因设置位置太低,导致阻力太大,气流不均,大大降低了风机的使用效率。
[0004]因此,需要一种双向出风的风机蜗壳,以至少解决风机与风道通过过渡管道连接,导致因连接不畅发生的喘振和出风不均,以及分流板阻力太大气流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蜗壳及离心风机,以至少风机与风道通过过渡管道连接,导致因连接不畅发生的喘振和出风不均,以及分流板阻力太大气流不均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机蜗壳,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腹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腹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其中,
[0008]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部和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弧形部和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腹板的一端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和所述腹板的另一端围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呈弧形弯曲的“人”字形双出风结构。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包括主出风腔道、第一出风腔道和第二出风腔道,所述主出风腔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腔道和所述第二出风腔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出风腔道连通,另一端呈相背离延伸设置。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腔道和所述第二出风腔道分别与所述主出风腔道垂直设置。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腔道和所述第二出风腔道与所述主出风腔道分别
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出风腔道和所述第二出风腔道与所述主出风腔道的连接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呈位于所述主出风腔道中部的尖端状。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出风腔道与所述容纳腔呈偏心设置,所述第一出风腔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出风腔道的长度。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一弧形部设有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第二弧形部设有第二进风口。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缘分别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弧形段,且多个弧形段的半径各不相同,且呈渐开线状设置。
[0015]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风机蜗壳。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心风机还包括叶轮,所述叶轮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与驱动装置驱动连接。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心风机还包括至少一个集流罩,所述集流罩连接于所述进风口;所述集流罩包括连接部和导风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所述导风部伸入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进风口或第二进风口内。
[00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风机蜗壳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风机蜗壳具有“人”字形双出风结构的出风口,将气流向前后两个方向进行分流,使流出风机蜗壳的气流,平均的向前后两个方向分流,使与出风口连通的前后两个风道的气体流量相同;通过圆弧形弯曲形状减少空气阻力,利用“人”字形双出风结构对气流分流时进行引导,减小管道的阻力,减少涡流的发生,提高机组的整体效率,降低机组和风道的整体噪声。
[0019]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0]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0021]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风机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风机蜗壳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风机蜗壳的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风机蜗壳的腹板的示意图;
[0025]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侧视图;
[0027]图7示出了图6的A
‑
A向截面示意图;
[0028]图8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离心风机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号说明:
[0030]1、第一侧板;101、第一弧形部;102、第一弯曲部;103、第一进风口;104、第一圆弧;105、第三圆弧;106、螺纹孔;107、第二圆弧;
[0031]2、第二侧板;201、第二弧形部;202、第二弯曲部;203、第二进风口;
[0032]3、腹板;301、第一腹板单元、302、第二腹板单元;303、弧形部;304、直线部;
[0033]4、容纳腔;
[0034]5、出风口;501、主出风腔道;502、第一出风腔道;503、第二出风腔道;
[0035]6、叶轮;601、前盘;602、后盘;603、叶片;604、轴套;
[0036]7、集流罩;701、连接部;702、导风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8]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蜗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腹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腹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部和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弧形部和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腹板的一端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和所述腹板的另一端围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呈弧形弯曲的“人”字形双出风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主出风腔道、第一出风腔道和第二出风腔道,所述主出风腔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腔道和所述第二出风腔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出风腔道连通,另一端呈相背离延伸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腔道和所述第二出风腔道分别与所述主出风腔道垂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腔道和所述第二出风腔道与所述主出风腔道分别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出风腔道和所述第二出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同军,马卫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奥祥通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