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式引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1970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虹吸式引排水装置,包括弹性软包,弹性软包内部形成一个空腔,空腔的两端开设有第一接口,作为积水引流通道的软管通过止回阀与第一接口密闭连接,止回阀的两端绑扎有用于配合止回阀对两端的第一接口和软管密闭连接的绑扎件,止回阀靠近弹性软包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接口,第二接口套接于第一接口且套接端固定有绑扎件,止回阀远离弹性软包的一端开设有第三接口,软管套接于第三接口且套接端固定连接有绑扎件,弹性软包和软管均采用橡胶,所述绑扎件为钢丝,本装置均采用常规材料构件组装,优化了传统施工工艺,节约了人力及时间成本,利用压力差可将地面积水有效的引流至集水坑内,操作便捷,绿色环保,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的推广价值。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虹吸式引排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虹吸式引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按照《人民防空法》规定:“城市新建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在实际工程中,地下室在建筑地面施工完成之前,地面平整度不足,且集水坑存在反坎的工况下,无法产生有效的组织排水功能,同时,由于地下室地势较低,开挖深度远低于地坪标高,因此在雨雪天气容易产生较多的积水,而人防地下室集水坑周边均存在混凝土反坎,且反坎施工完成面突出结构面,从而导致大面积水无法有效引流至集水坑内,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施工水桶及铁铲将积水倒运至集水坑内,再通过水泵集中外排。
[0003]因此,在人防地下室建筑地面施工前,地面平整度不足,且集水坑存在反坎的工况下,需要研制一种简易的引流装置,可将积水引流至集水坑内进行集中外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简易的虹吸式引排水装置,无需接电,利用压力差,可将地面积水有效地引流至集水坑内。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虹吸式引排水装置,其包括:
[0006]弹性软包,所述弹性软包内部形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的两端开设有第一接口,作为积水引流通道的软管通过止回阀与两端的所述第一接口密闭连接,所述止回阀的两端绑扎有用于配合所述止回阀对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软管密闭连接的绑扎件。
[0007]较佳地,所述止回阀靠近所述弹性软包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套接于所述第一接口且套接端固定有绑扎件。
[0008]较佳地,所述止回阀远离所述弹性软包的一端开设有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套接于所述软管且套接端固定连接有绑扎件。
[0009]较佳地,所述绑扎件为钢丝。
[0010]较佳地,所述弹性软包与所述软管均采用橡胶。
[001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是:
[0012]1、本技术可进行积水的引流工作,有效完成凹凸不平的结构地面积水向积水坑的引流工作。
[0013]2、该虹吸式引排水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软管的长度,有效吸取不同距离处的积水。
[0014]3、本技术的使用,优化了传统工艺做法,能够有效节约人力及时间成本。
[0015]4、整体装置的加工制作均采用常规材料构件组装形成,符合绿色施工环保理念,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虹吸式引排水装置整体工作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虹吸式引排水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0019]图3为施加外力时,弹性软包空腔排气工作示意图。
[0020]图4为外力消失后,弹性软包恢复原形吸水引流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虹吸式引排水装置1,该虹吸式引排水装置1适用于地下室人防区域内建筑地面施工之前,地下室地势较低,雨雪天气容易大面积压雨水,但由于地面平整度不足,并且集水坑2存在反坎3的工况下,通过该虹吸式引排水装置1可有效的将地面积水坑4中的积水引流至集水坑2中。
[0023]请参阅图2所示,该虹吸式引排水装置1包括弹性软包6,该弹性软包6为橡胶材质,长度100mm,宽度为20mm

60mm,弹性软包6内部形成了空腔,需要说明的是,如附图3所示,该弹性软包6通过施加外力可进行空腔排气,如附图4所示,在外力消失后可恢复原形。
[0024]请参阅图2所示,弹性软包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止回阀5,止回阀5远离弹性软包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7,空腔的两端开设有第一接口,止回阀5靠近弹性软包6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接口,第二接口通过绑扎件8绑扎固定套接于第一接口,止回阀5远离弹性软包6的一端开设有第三接口,第三接口通过绑扎件8绑扎固定套接于第三接口。
[0025]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采用的止回阀5为厂家定制的成品构件,可保证气体及液体单向流动,软管7采用橡胶材质,软管7作为积水引流的通道,绑扎件8采用钢丝,绑扎固定后可使得各连接器件之间密闭连接,形成整体装置,本技术虹吸式排水装置该装置的各部件加工组装完成后,可形成一条仅供气液体单向流动的密闭通道。
[0026]使用本技术虹吸式引排水装置引流积水的具体步骤包括:
[0027]在使用前,需保证集水坑2内水面高度低于地面积水坑4内水面高度,如附图2所示,首先通过摁压弹性软包6,对弹性软包6施加外力,将弹性软包6空腔内的气体排出;如附图3所示,当松开弹性软包6之后,外力消失,弹性软包6恢复原状,空腔内产生负压,通过负压可吸取地面积水坑4中的积水,如附图1所示;重复以上操作,可将地面积水坑4中的积水通过软管7越过集水坑2的反坎3,当软管7内液面低于坑外地面液面高度时,可不用再施加外力,积水可通过压力差自动流入集水坑2内,
[0028]采用本技术的虹吸式引排水装置可便捷快速地将不同位置的积水引流至集水坑内,优化传统施工工艺,不需要耗费大量人工,节约了时间成本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
人力成本,该装置整体的加工制作均采用常规材料构件组装形成,组装简易,操作便捷,绿色环保,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0029]本技术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吸式引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软包,所述弹性软包内部形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的两端开设有第一接口,作为积水引流通道的软管通过止回阀与两端的所述第一接口密闭连接,所述止回阀的两端绑扎有用于配合所述止回阀对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软管密闭连接的绑扎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引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靠近所述弹性软包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昊宇朱席郭亚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