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型铸钢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20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41
一种槽型铸钢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铸钢件技术领域;旋转轴为数个,且左右对称活动设置于旋转槽的后侧壁上,且旋转轴的前端穿过铸钢件本体后,均伸设于铸钢件本体的外侧;齿轮套设固定于旋转轴上,左右侧的齿轮相啮合设置;的限位杆为数个,且左右对称固定设置于弧形槽的前后侧壁之间;弧形板为数个,且弧形板的前侧壁上贯通开设有限位槽,弧形板活动设置于限位槽中;弧形板的内侧顶壁上均开设有数个齿槽,左右侧的齿槽分别与左右侧的齿轮相啮合设置;方便零部件进入槽口进行安装,避免产生碰伤。避免产生碰伤。避免产生碰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槽型铸钢件


[0001]本技术涉及铸钢件
,具体涉及一种槽型铸钢件。

技术介绍

[0002]槽钢是截面为凹槽形的长条钢材。截面形状为槽形的型钢。槽钢属建造用和机械用碳素结构钢,是复杂断面的型钢钢材,其断面形状为凹槽形;现有的槽型铸钢件具有冶金制造适应性和可变性强等优点,但由于结构固定,导致零部件不易从槽口安装,易造成碰伤,因此亟需一种槽型铸钢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槽型铸钢件,能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铸钢件本体;铸钢件本体呈“凹”字形结构设置;铸钢件本体的内底壁上左右对称开设有弧形槽;铸钢件本体的底壁中左右对称开设有旋转槽,旋转槽与弧形槽相贯通设置;
[0005]它还包含:
[0006]旋转轴,所述的旋转轴为数个,且左右对称活动设置于旋转槽的后侧壁上,且旋转轴的前端穿过铸钢件本体后,均伸设于铸钢件本体的外侧;
[0007]齿轮,所述的齿轮套设固定于旋转轴上,左右侧的齿轮相啮合设置;
[0008]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为数个,且左右对称固定设置于弧形槽的前后侧壁之间;
[0009]弧形板,所述的弧形板为数个,且弧形板的前侧壁上贯通开设有限位槽,弧形板活动设置于限位槽中;弧形板的内侧顶壁上均开设有数个齿槽,左右侧的齿槽分别与左右侧的齿轮相啮合设置;弧形板活动设置于弧形槽中;
[0010]弧形垫片,所述的弧形垫片固定设置于弧形板的顶壁上,弧形垫片与铸钢件本体的内侧壁相间歇性接触设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铸钢件本体的左右内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石蜡片,石蜡片设置于弧形槽的后侧。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旋转轴的外端均固定设置有手拧。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支撑柱为数个,且其左右对称固定设置于铸钢件本体的前侧壁上;固定轴为数个,且其左右对称活动设置于铸钢件本体的前侧壁上,固定轴位于支撑柱的外侧,且固定轴位于铸钢件本体中凹槽的外侧;固定轴上均套设固定有托板,托板的内侧壁与支撑柱相间歇性抵触设置。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托板的外侧壁底端均固定设置有刷板,刷板设置于凹槽的左右两侧。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槽型铸钢件,方便零部件进入槽口进行安装,避免产生碰伤。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8]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19]图4是图3中A

A向剖视图。
[0020]图5是图4中B部放大图。
[0021]图6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铸钢件本体1、石蜡片2、托板3、固定轴4、刷板5、手拧6、支撑柱7、旋转轴8、弧形垫片9、弧形槽10、旋转槽11、弧形板12、齿轮13、齿槽14、限位槽15、限位杆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看如图1

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包含铸钢件本体1;铸钢件本体1呈“凹”字形结构设置;铸钢件本体1的内底壁上左右对称开设有弧形槽10;铸钢件本体1的底壁中左右对称开设有旋转槽11,旋转槽11与弧形槽10相贯通设置;
[0026]它还包含:
[0027]旋转轴8,所述的旋转轴8为两个,且通过轴承左右对称活动设置于旋转槽11的后侧壁上,且旋转轴8的前端穿过铸钢件本体1后,均伸设于铸钢件本体1的外侧;旋转轴8的外端均焊接有手拧6,方便对旋转轴8进行旋转;
[0028]齿轮13,所述的齿轮13通过平键套设固定于旋转轴8上,左右侧的齿轮13相啮合设置;
[0029]限位杆16,所述的限位杆16为两个,且左右对称焊接于弧形槽10的前后侧壁之间;
[0030]弧形板12,所述的弧形板12为数个,且弧形板12的前侧壁上贯通开设有限位槽15,弧形板12活动设置于限位槽15中,限制弧形板12的运动轨迹,保证弧形垫片9移动位置的准确性;弧形板12的内侧顶壁上均开设有数个齿槽14,左右侧的齿槽14分别与左右侧的齿轮13相啮合设置;弧形板12活动设置于弧形槽10中;
[0031]弧形垫片9,所述的弧形垫片9焊接于弧形板12的顶壁上,弧形垫片9与铸钢件本体1的内侧壁相间歇性接触设置,使得凹槽边脚处更加平滑,方便零部件安装;
[0032]支撑柱7为两个,且其左右对称焊接于铸钢件本体1的前侧壁上;固定轴4为两个,且其通过轴承左右对称活动设置于铸钢件本体1的前侧壁上,固定轴4位于支撑柱7的外侧,且固定轴4位于铸钢件本体1中凹槽的外侧;固定轴4上均套设固定有托板3,托板3的内侧壁与支撑柱7相间歇性抵触设置;方便对零部件进行辅助支撑,节约托举零部件所需的人力;托板3的外侧壁底端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刷板5,刷板5设置于凹槽的左右两侧,可以对零部件的左右侧壁进行刮刷,减少零部件表面灰尘,使得安装更加顺畅。
[0033]在使用本技术时,先顺时针旋转左侧的手拧6,手拧6带动左侧的旋转轴8顺时
针旋转,左侧的旋转轴8带动左侧的齿轮13顺时针旋转,左侧的旋转轴8带动右侧的齿轮13逆时针旋转,右侧的齿轮13带动右侧的旋转轴8和手拧6逆时针旋转;左右侧的齿轮13带动分别带动左右侧的弧形板12沿着弧形槽10向上移动,同时限位杆16沿着限位槽15向下移动,弧形板12带动弧形垫片9从弧形槽10中移出,弧形垫片9最终移动到铸钢件本体1的凹槽脚处,使得凹槽边脚处更加平滑,方便零部件放入凹槽中;然后分别旋转左右侧的固定轴4,固定轴4带动托板3从竖直位置旋转水平位置,托板3放置到支撑柱7上,将部件放置到托板3上,将凹槽内推动零部件,托板3辅助支撑零部件,减少托举所需的人力;零部件在向凹槽内移动时,刷板5可以对零部件的左右侧壁进行刮刷,减少零部件表面灰尘,使得安装更加顺畅;零部件经过弧形垫片9进入到凹槽中,并沿着石蜡片2向内侧移动,起到润滑的作用,提高安装速度,减少零部件与铸钢件本体1之间的磕碰;零部件安装后旋转手拧6将弧形垫片9收回到弧形槽10中。
[003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5]1、通过旋转轴8、弧形垫片9、弧形槽10、弧形板12、齿轮13、齿槽14和限位杆16的设置,方便零部件进入槽口进行安装,避免产生碰伤;
[0036]2、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槽型铸钢件,它包含铸钢件本体(1);铸钢件本体(1)呈“凹”字形结构设置;铸钢件本体(1)的内底壁上左右对称开设有弧形槽(10);铸钢件本体(1)的底壁中左右对称开设有旋转槽(11),旋转槽(11)与弧形槽(10)相贯通设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旋转轴(8),所述的旋转轴(8)为数个,且左右对称活动设置于旋转槽(11)的后侧壁上,且旋转轴(8)的前端穿过铸钢件本体(1)后,均伸设于铸钢件本体(1)的外侧;齿轮(13),所述的齿轮(13)套设固定于旋转轴(8)上,左右侧的齿轮(13)相啮合设置;限位杆(16),所述的限位杆(16)为数个,且左右对称固定设置于弧形槽(10)的前后侧壁之间;弧形板(12),所述的弧形板(12)为数个,且弧形板(12)的前侧壁上贯通开设有限位槽(15),弧形板(12)活动设置于限位槽(15)中;弧形板(12)的内侧顶壁上均开设有数个齿槽(14),左右侧的齿槽(14)分别与左右侧的齿轮(13)相啮合设置;弧形板(12)活动设置于弧形槽(10)中;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年胜李卯嘉王年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金坛区望胜合金铸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