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成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97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立网络的一种方法,特别是电信网、供水或远距离供热网,或者电力网。该网络可根据地区现有的及可以事先规定的需求以及人员用户(3)的要求(4),把所有用户(3)同一个总分配结点(7)连接起来。其方法步骤的特点在于,Ⅰ)建立一个网络图(G),它由边(14)和结点(15)组成。该图(G)包括所有技术上可能的,和/或者可以事先规定的网络连接线路(5)。由实际的道路区的地形图、以及可事先规定的并通过该网络向地区(1)供给的网络导线路径(5)而构成边(14)的长度和方向。结点(15)为边(14)的交叉点,即道路和/或者网络导线路径(5)的交叉点。Ⅱ)。向图(G)布置用户(3),使每个用户(3)通过一附加的用户边(16)同图(G)的下一个边(14)或者结点(15)连接。Ⅲ).建立一个网络结构(Ba),把没有必要的边(14)由图(G)中除去,这样,在总分配结点(7)与每个用户(3)之间使网络结构(Ba)的用户边(16),边(14)及结点(15)形成准确地连接。Ⅳ).按照用户(3)的需求(4)确定网络结构(Ba)的边(14)的负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立最佳网络法,特别适用于是电信电源网,供水或远距离供热网,或者电力网的建立。建立供电网,通信网或者(例如)计算机网络,只要该网络超过一定规模,其人工作业还是相当繁重的活。建立网络时首先要考虑到它的高效能,只要该电网一旦建立起来,每个网点都应达到最佳化,多数事后不必再消除大的差错。按照网络类型和结构,可采用截然不同的工艺。对网络设计者而言,为解决网络局部问题,大多采用多种组合型方式。在电信网方面,为了进行一定的连接,网络设计员可能会遇到,是否要采用一根铜缆芯的电缆或光学纤维电缆的问题。此外,他还要对不同型号的铜和光学纤维缆线作出选择,因为,这些电缆的容量,即数据传输率和每根电缆的导线的数目,以及它们输电的最大有效半径彼此都是不同的。为某个地区输送通信电缆计划的建立,至今无一例外地还是由一些有经验的电网设计员通过手工实现的。如上所述,在建立电网时,要把网络的高效能放在首位。在想达到技术上最佳化,且建立网络时费用又最低,由现有所熟知的电网生产技术工艺来看是不可能做到的。下面叙述一下传统的电信网络的制备工艺,在此仅对其工艺的基本原理作些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带有单个用户区2的地区1。该区假设由转接中心(HVK)7起开始供电。单个用户区2有用户3,他的需求4是个电话线路。出于直观上原因,用户3除需要音频线路之外还需要的其它服务在此就省去了。用户区2通过线路5及线路交叉处6把用户区2分开。如图2所示,网络设计员根据过去电网人员制定的网络计划以及他本人的经验,又把地区1分成A…E区。此时,大多数用户区,如A1和A2都能集中到一个区了。该区即为以下提到的电缆分支区或KVz区。进入到分支区的分线路的铺设,要视其采用的工艺和各国所制定的电缆型号而定。该工艺规定出各个KVz区最大和最佳尺寸。就目前情况而言,网络设计员本身要作出决策,如对采用的铜电缆作出决定,因为,一根电缆可能有不同的芯线成对性,例如,10,20,50,75,100,150,或200的双芯电缆(CuDA)。铜电缆的传输有效半对各单个用户都是足够的,且一个KVz’s(电缆分支线)8的最大容量可能总共有100根双芯线。网络设计员接着要确定KVz’s8(KVzA-KVzE)的位置,由该位置出来,如图3所示那样,沿着可能的线路,即沿着线路两傍的道路和下部的路线交叉处11,把电话线的分支电缆线引到用户3。各区的主电缆线(HK)9为线束式的电话导线,由KVz-区8可直接进到转接中心7。此时,要把电缆9尽可能地引进到其它区现成的电缆道路中,以便节约电缆铺设的成本。如图2所示,A区至少要有68根电话线,B区至少为72根,C区为78,D区为57及E区为49根话线。这意味着,在进入到各个区时,必须铺设很多的铜分支电缆线(Cu-VzK),它的这种利用,一方面与所采用的铜缆的双芯线(CuDA)数目有关,另方面又取决于电缆的类型。如,一个带有20根线的CuDA的Cu-VzK,是用于客户A1的用户边的,而50CuDA的Cu-VzK,则用于另一用户边。通过KVz区域的划分,从而可限制分支电缆Cu-VzK的不同占位系数。按照这种方法而构成的KVz-区,经过所谓的主电缆(KH)9,必须与转接中心(HKV)7连接。由此而得知,为了提供给KVz区E,所需要的一根HK至少带有49 CuDA。98%都爱使用主电缆(HK)为具有较高成对性的50 CuDA(双芯铜线)。设计员现在就有两种可能性使E区的HK引入到转接中心7,以便为了能够使E区的HK同其它区的主电缆(HK’s)跨接到容量大的或采用其它技术,如光学纤维的主电缆(HK)上。设计员先是把HK线路引入到一个靠近A区或D区的转接中心,这样,他就既可以把E区的HK引入到D区的分支线路(KVz)中,也可以引入到A区的KVz中。在第一种情况,由转接中心7引入到D区分支线上的主电缆,其容量至少要有106根双芯铜线(E区为49 CuDA,D区为57 CuDA)。在第二情况时,由转接中心7引入到A区的KVz的HK,其容量至少为117 CuDA(E区为49,A区为68)。但是,因为没有117或109型(根)的CuDA可供使用,必须选出下一个较高级的铜电缆型号,即,150 CuDA。对第一种情况采用150CuDA时,其占位系数为70.67%;而第二种情况则为78%。选择出最佳的网络方案,必须计算出两条路线的费用。对各个电缆分线区皆按此法依次进行下去。显然,为了构成最佳电路网,必须考虑到所有区域边界的可能组合以及它们的主线走向。在网络计划开始就对电缆分线区的边界作出了错误的选择,则其后必导致接二连三的差错,想消除也消除不掉。再者,因为靠手工建立起的一个大的电网时,其作业可能要经数周,且该电网的建立常常又在时间紧迫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多数不能拟定出涉及确定区域抉择的方案。从而不可能使电网在良好的满载下达到一种最佳化运行和形成最小的网络费用。网络设计员正是采用上面所述的方法来建立网络方案,在此要使所化的费用最小,而经济性又能达到最高,这就着实令人难以相信了。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方法,借助此方法能在很短时间内,只需化费很少费用,就能建立一个高效能、高功率、低成本的电源网。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此任务按该法的第一步,先设计出由边和结(节)点组成的网络图。在该图中,要把所有在技术上可能出现的,和/或者可以预先规定的网络连接线都包括进去,从而得到网络连接的边长和方向,这些边和方向是借助到供电区的电网,由实际道路区的地形图和可以预先规定的网络构成的。结点是指,边及道路和/或网络导线路程的交叉点。按照该方法的第二步,其地区用户也被编制在图中。从而使每个用户可以通过一个附加用户边,同图中的紧邻的连或者结点相连接。按该方法的第三步是,通过除去图中没有用处的边,从而建立一个可能对成本极为有利的网络结构。这样结构使其主配电结与各用户之间,只会出现一个由边和结点而形成的连接。方法的第四步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计算出网络结构的负载。在方法的第五步中,根据步骤1-4所计算出的边负载,对网络结构的每个边,用户边及节点,确定其尺寸和选择采用的技术工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其优点是一方面,可以建立一个边特别短的网络,这样,可使成本最低,因为,材料成本和敷设费用非常低;另一方面,又能使网络负载特别高,电网的运行费用非常低。本方法特别适用于电信,供水或远距离供热网络或电力网。此外,通过把该方法转换到运行在一台数据处理设备上的计算机程序之中,按照本方法,可以使制定的网络很容易在计算机上通过人工修改达到最优化。在该网络中,能够对于网络图预先可靠地确定连接线。这样,用该方法所建立起来的一个网络,例如电信装置,尤其是电缆线就是沿着这个连接线路走向的。通过在不同的网级上多次使用该方法,且对这些网级又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条件下进行的,从而能很快建立一个综合的网络计划。如果使用一台计算机,如,用于电信网上,则在该方法结束之后,要对总敷设边的电缆型号和长度以及成对性须立即着手准备,并且对每一结点在数据库内备有必要的连接技术。通过这样做可以很快地制定出成本和用料一览表。同时也可以由产生的网络计划数据中,建立电网结构卡和维修卡片。对于供水网,则可以直接读出所采用的管子型号,直径和(如)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来建立一个网络,特别是电信网、供水网、远距离供热网或者电力网的方法,该网络根据地区现有的及可以事先规定的各个用户(3)的需求(4),使所有用户(3)同一个总分配结点(7)相连结,本方法的步骤特征在于: Ⅰ).建立一个由边(14)和结点(15)组成的网络图(G),该图(G)包括所有的技术上可能出现的,和/或者可以事先规定的网络连接路径(5),其边(14)的长度和方向是由道路区的实际地形并且借助网络向地区(1)供给电力线路组成的,其结点(15)为边(14),即道路和/或者网络路径(5)的交叉点, Ⅱ).往图(G)中分配用户(3),使每个用户(3)通过附加的用户边(16)与图(G)的最邻近的边(14)或最邻近结点(15)相连结, Ⅲ).通过除去图(G)中不必要的边(14),建立一个网络结构(Ba),从而使总分配结点(17)与每个用户(3)之间,只能通过网络结构(Ba)的用户边(16),边(14)及结点(15)而形成一准确的连接, Ⅳ).根据用户(3)的需求(4),给网络结构(Ba)的边(14)规定负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尔克尔恩斯特布杰恩韦尔特曼弗雷德韦尔特弗兰克维勒罗曼埃马努埃尔茨高尔
申请(专利权)人:德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