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86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药瓶,包括瓶身和瓶盖;所述瓶身顶部螺纹连接有瓶盖;所述瓶身内部固接有药品隔板;所述药品隔板中部固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药品隔板分隔为两半;所述分隔板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贯穿药品隔板;所述第一转轴顶部固接有扭动板;所述扭动板底部侧壁固接有转动板;此步骤通过通孔的尺寸大于一粒药的尺寸并小于两粒药的尺寸,以便一次一个通孔内只能出来一粒药,通过药品隔板、转动板和通孔,可使使用人员一次可精确的取出自己所需的药量,减少取出药量过多,多余的药会重新放回至原药瓶内,由于人手心容易携带细菌,从而容易使得重新放回药瓶内的药被污染的情况。容易使得重新放回药瓶内的药被污染的情况。容易使得重新放回药瓶内的药被污染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具体的说是一种药瓶。

技术介绍

[0002]药瓶是常见的医疗用品之一,一般用于存放颗粒状的药物。现有的药盒种类比较单一,大多为翻盖式或旋开式等。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药瓶通常是盛装药水或药丸的容器,药瓶的使用较为广泛,在日常生活中,病人生病时一般需要去药店买药,由于现有药瓶的结构所限,其在服药时通常会向手心倒出许多粒药,其多余的药会重新放回至原药瓶内。
[0004]在使用中,由于人手心容易携带细菌,从而容易使得重新放回药瓶内的药被污染,另外,虽然护士在给药时会说明其用药的量,但许多老人在服药时仍然容易忘记应该服药的量,且许多年长的老人也看不懂说明书,其服药时容易用错量,从而影响其身体健康,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药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在使用中,由于人手心容易携带细菌,从而容易使得重新放回药瓶内的药被污染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药瓶。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药瓶,包括瓶身和瓶盖;所述瓶身顶部螺纹连接有瓶盖;所述瓶身内部固接有药品隔板;所述药品隔板中部固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药品隔板分隔为两半;所述分隔板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贯穿药品隔板;所述第一转轴顶部固接有扭动板;所述扭动板底部侧壁固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与药品隔板底部贴合;所述药品隔板与转动板中部同时有通孔;所述通孔为多组且环形分布;所述通孔的尺寸大于一粒药的尺寸并小于两粒药的尺寸;此步骤通过通孔的尺寸大于一粒药的尺寸并小于两粒药的尺寸,以便一次一个通孔内只能出来一粒药,通过药品隔板、转动板和通孔,可使使用人员一次可精确的取出自己所需的药量,减少取出药量过多,多余的药会重新放回至原药瓶内,由于人手心容易携带细菌,从而容易使得重新放回药瓶内的药被污染的情况。
[0007]优选的,所述瓶身侧壁固接有橡胶罩;所述瓶身内部滑动连接有推药板;所述瓶身侧壁固接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支撑轴位于橡胶罩内部;所述瓶身内侧壁固接有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橡胶罩内侧壁与推药板之间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侧壁穿过;此步骤通过设有橡胶罩、推药板和连接绳,可以在瓶身被携带和运输过程中,使推药板对瓶身内部空间进行挤压,减少药品在瓶身内部晃动,进而减少药品在瓶身内部大幅度晃动造成的药品被磨损的情况,进而减少因药品被磨损而造成的质量下降,进而造成药效下降的情况。
[0008]优选的,所述瓶身内侧壁固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端部固接有第二转
轴;所述第二转轴中部转动连接有一半扭动板;所述瓶身侧壁固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端部固接有扭簧;所述扭簧中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橡胶罩内侧壁固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贯穿瓶身且与支撑杆侧壁贴合;此步骤通过设有第二转轴,可在使用人员不慎取出过量的药品后,更方便的将药品收入瓶身内部,通过设有扭簧和支撑杆,可以在不被使用时,对扭动板进行封堵,在不被使用时,减少空气进入瓶身内部,进而减少空气中的杂质对瓶身内部药品的污染。
[0009]优选的,所述橡胶罩侧壁固接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贯穿瓶身;所述第三支撑架侧壁固接有固定板;所述瓶身顶部内侧壁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瓶盖内部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为多组且环形设置;所述固定板在第一固定槽内部滑动;此步骤通过设有固定板、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可以对瓶盖的旋转进行阻挡,进而减少瓶盖被随意打开,进而造成其余人员误食药品的情况。
[0010]优选的,所述推药板中部固接有弹性垫;所述瓶身侧壁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橡胶罩内部侧壁;所述通气孔为多组且均匀分布;此步骤通过设有弹性垫和通气孔,可以在使用人员需要晃动瓶身取出药品时,增加药品的移动空间,进而减少药品移动空间过少而造成的难以从通孔通过的情况。
[0011]优选的,所述瓶身内侧壁固接有引导条;所述引导条与药品隔板顶部贴合;通过设有引导条,可以对药品进行引导,使药品更快更方便的从瓶身内部取出,减少瓶身颈部阻挡药品被取出的情况。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端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中部固接有第三支撑轴;所述第三支撑轴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三滚轮;通过设有第三支撑轴和第三滚轮,可以将支撑杆端部与扭动板底部的滑动连接变为滚动连接,进而减少长时间使用后,扭动板底部和支撑杆端部磨损的情况,进而提升此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3]优选的,所述推药板与瓶身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推药板底部固接,另一端与瓶身内侧壁底部固接;通过设有弹簧,可以对推药板进行拉扯,进而在使用人员按压橡胶罩时,辅助推药板向下移动和对推药板进行固定,减少推药板在瓶身内部随意滑动的情况。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药瓶,通过通孔的尺寸大于一粒药的尺寸并小于两粒药的尺寸,以便一次一个通孔内只能出来一粒药,通过药品隔板、转动板和通孔,可使使用人员一次可精确的取出自己所需的药量,减少取出药量过多,多余的药会重新放回至原药瓶内,由于人手心容易携带细菌,从而容易使得重新放回药瓶内的药被污染的情况。
[0016]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药瓶,通过设有橡胶罩、推药板和连接绳,可以在瓶身被携带和运输过程中,使推药板对瓶身内部空间进行挤压,减少药品在瓶身内部晃动,进而减少药品在瓶身内部大幅度晃动造成的药品被磨损的情况,进而减少因药品被磨损而造成的质量下降,进而造成药效下降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实施例一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4为本实施例一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22]图5为本实施例一图2中C处的放大图;
[0023]图6为本实施例一药瓶瓶身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实施例一药瓶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例说明:
[0027]1、瓶身;11、瓶盖;12、药品隔板;13、分隔板;14、第一转轴;15、扭动板;16、转动板;17、通孔;2、橡胶罩;21、推药板;22、第一支撑轴;23、第一滚轮;24、第二支撑轴;25、第二滚轮;26、连接绳;3、第一支撑架;31、第二转轴;32、第二支撑架;33、扭簧;34、支撑杆;35、推动杆;4、第三支撑架;41、固定板;42、第一固定槽;43、第二固定槽;5、弹性垫;51、通气孔;6、引导条;7、转动槽;71、第三支撑轴;72、第三滚轮;8、弹簧;9、防滑纹。...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身(1)和瓶盖(11);所述瓶身(1)顶部螺纹连接有瓶盖(1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1)内部固接有药品隔板(12);所述药品隔板(12)中部固接有分隔板(13);所述分隔板(13)将药品隔板(12)分隔为两半;所述分隔板(13)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4);所述第一转轴(14)贯穿药品隔板(12);所述第一转轴(14)顶部固接有扭动板(15);所述扭动板(15)底部侧壁固接有转动板(16);所述转动板(16)与药品隔板(12)底部贴合;所述药品隔板(12)与转动板(16)中部同时有通孔(17);所述通孔(17)为多组且环形分布;所述通孔(17)的尺寸大于一粒药的尺寸并小于两粒药的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1)侧壁固接有橡胶罩(2);所述瓶身(1)内部滑动连接有推药板(21);所述瓶身(1)侧壁固接有第一支撑轴(22);所述第一支撑轴(22)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23);所述第一支撑轴(22)位于橡胶罩(2)内部;所述瓶身(1)内侧壁固接有第二支撑轴(24);所述第二支撑轴(24)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25);所述橡胶罩(2)内侧壁与推药板(21)之间连接有连接绳(26);所述连接绳(26)从第一滚轮(23)和第二滚轮(25)侧壁穿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1)内侧壁固接有第一支撑架(3);所述第一支撑架(3)端部固接有第二转轴(31);所述第二转轴(31)中部转动连接有一半扭动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香王紫琴张美玲吴易衡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